近日,记者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为深入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大力推行“智慧执行”应用,该院通过信息技术助力、网络科技融合,使执行程序的线索查控“从点到面”更精准全面、财产处置“由慢到快”更公正高效、案款发还“化堵为通”更方便快捷,全面提升执行质效。
“传统执行工作,查找财产线索如大海捞针,法院要‘登门临柜’,当事人也要东奔西走,费时费力效率低,司法体验差。”北京二中院执行一庭庭长杨世军说,“过去,银行流水明细的查询需要到银行网点办理,在车管所办理了车辆查封却找不到车,如果外地有财产只能一趟趟出差去处置,周期长成本高效果不好。随着科技助推、系统升级,上述问题都逐步解决了。”
据了解,该院“智慧执行”系统由办案、拍卖、案款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对接了公安户籍、工商注册、不动产登记等多个部门的信息系统,融查控、划拨、委托等功能于一体。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全国查控网络和地方法院“点对点”区域查控平台覆盖了被执行人主要财产类型,随着系统深度应用,技术的力量逐步显现,新功能的拓展使执行措施更加全面多样,极大方便了法官和当事人。北京法院开发的“路侧停车查询系统”使法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及时获得被执行人名下车辆位置信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扣押车辆,精准的查控手段从根本上破解了被执行人名下车辆难查控的问题。自2021年11月功能上线以来定位车辆30余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院执行部门率先大规模运用‘智慧执行’线上委托系统和全国版‘CoCall’委托外地办理事项2000余次。另外,借助互联网的便捷和相关部门的协助,在北京市内及时开通网络‘政务邮箱’,线上办理业务600余次。”杨世军说,“出差次数和外勤出动频率的大幅降低,不仅使干警免于舟车劳顿,还节约了办案成本,公务用车的减少还能低碳减排,更加绿色环保。”
为了加大财产处置力度,北京二中院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符合条件的网络拍卖辅助机构,减少了“重复性、事务性、非判断性”的繁杂工作,充分运用“当事人议价”“定向询价”“网络询价”“VR预展”等功能,加速网拍财产处置。2021年共计拍卖财产1000余件,成交额57亿余元,财产处置速度提升30%。
今年1月,执行部门逐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案款管理制度。“案款发还是执行的痛点,因此,群众需求在哪,实事就办在哪。”杨世军告诉知记者,通过“案款归集管理系统”生成“一案一账户”,使案款收发更加有效率。推广“智慧案款”系统实现对涉众案款的高效发还,2021年通过该系统办理涉众案件发还7次,合计发还案款1200万余元。
“此外,我院积极适用‘申请执行人预留银行账户’功能,在案件立案阶段提示当事人提交银行账户信息和《申请执行人银行账户确认书》,随案录入系统,确保案款到账后及时发还。”杨世军介绍说。
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北京二中院进一步加强财产线索接转中心建设,着力优化接转中心权力分配,充分发挥接转中心监督职能,确保接转中心高效运转,切实提高财产处置效率,推动形成在阳光下执行、在监督下办案的常态,最大限度发挥接转中心的功能。截至5月,共计收到财产线索20余条,均快速进行了核实处理,并根据处理情况有效答复当事人,群众满意度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深刻的环节之一。对执行来说效率就是正义,深化系统应用以来,我院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长由过去的124天下降到现在的74天,接下来我们要充分用好科技手段和网络技术力量,继续提升执行质效,服务好国计民生。”杨世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