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区法院召开外海置业破产重整案件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槐荫区法院执行局开展集中执行活动。
高新区法院成立自贸试验区法官工作室。资料图片
一起亿元标的额案件在高新区法院妥善化解,当事人握手言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优化工作举措,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为企业重生“加能量”
外海中央花园曾是济南市炙手可热的高档楼盘,然而由于资金链断裂,工程建设停滞,2000余户业主无法收房,成为槐荫区最大的“烂尾楼”。2020年,槐荫区人民法院破产团队围绕“破产重整法律程序”“楼盘项目复工续建”这两条主线,通过召开重整立案听证、组织网络债权人会议、表决重整计划草案等举措,促成外海项目重整成功,基本解决了该烂尾楼盘的复工续建、办证交房等一系列问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
疫情防控期间,槐荫区法院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妥善处理破产案件的相关意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2021年年初,破产团队仅用时38天就处理完一起复杂的破产清算案件,打破全市法院破产案件审理最快纪录,为高效处置“僵尸企业”提供了“槐荫范本”。
用好用活破产重整制度,推进“僵尸企业”及时退出,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槐荫区法院建立专业破产审判团队,实质性常态化运行府院联动机制,凝聚合力为辖区企业纾困解难,使部分濒危企业涅槃重生。
2021年以来,槐荫区法院破产团队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化解不良债务2.77亿元,盘活资产8400万元,释放土地资源5.77亩,盘活房产2004平方米,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重要贡献。
为企业发展“减负担”
“感谢槐荫区法院执行局,化解了公司的一场大危机!”这是今年4月中旬,槐荫区法院适用信用机制执结的一起涉企案件。
该案立案后,被执行人来电求助:因被执行人系上市公司,一旦被执行人信息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将导致该公司股票波动,造成损失。执行干警得知消息后,立即与申请执行人取得联系并从中调解。经多次沟通,3天后,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经申请执行人同意,槐荫区法院当天便将被执行人信息在执行信息公开网中予以屏蔽,及时避免了因股票波动带来的企业损失。
诚信不仅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槐荫区法院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贯通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的自动履行机制,发挥守信正向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作用,鼓励引导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用法治力量引导诚信风尚。
在诉前调解和案件审理阶段,法院主动告知当事人涉诉信用风险,引导当事人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化解纠纷并主动履行义务,并可出具《主动履行证明》。在送达结案裁判文书时,法院一并送达《自动履行义务告知书》,告知当事人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不利后果,引导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在强制执行阶段,法院通过加强联合惩戒和责任追究,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义务。利用信用修复机制,法院让更多当事人选择自动履行重新回归信用体系,还可出具《信用修复证明》,扫除企业信用障碍,赋能企业发展。
为企业护航“提效率”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切实解决执行难,槐荫区法院全面深化执行改革,构建精准高效的执行新机制。
建立“繁简分流、快慢相济”的执行工作机制,将执行团队分为精执团队与快执团队。对有足额财产,或者无足额财产、无财产线索的案件,交由快执团队办理,实现简案快执提效率;对需要处置、查控财产的案件,则由精执团队办理,确保繁案精执要质量。
推行“执行集约化”改革,将执行案件中的事务性、程序性工作统筹安排,成立执行事务团队,将查控审批、委托执行、网拍辅助等事务性工作集约办理,由“专人”办“专事”,极大地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
通过创新执行举措,槐荫区法院执行效率大幅提升。2022年第一季度,槐荫区法院已经执结涉企案件99起,执行到位金额2599.14万元,帮助辖区内99家企业将案款执行到位,为企业发展筑起司法保护屏障。
每一起案件都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每一个执行行为都事关营商环境。槐荫区法院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为企业解忧、护企业发展。
为企业解纷“除障碍”
“槐荫区法院审理案件有速度,更有温度!”案涉浦东发展银行代理人如是说。
为快速解决辖区内涉企纠纷,槐荫区法院畅通诉调衔接机制,充分发挥“速裁+”制度优势,依托智慧法院进行云端开庭,疫情常态化之下确保“审判不打烊,公正不掉线”。2021年年底,槐荫区法院速裁团队通过网上调解和司法确认,仅用时6天审结辖区内涉浦东发展银行的100起信用卡纠纷案件。
针对辖区内物业纠纷、劳动争议等类案高发难题,槐荫区法院积极探索类型化诉源治理,打造“法院+住建局”“法院+仲裁委”“法院+中小企业协会”等联动解纷机制,提升类型化案件的多元调解效果,推动矛盾纠纷前端治理、源头化解。
中小企业协会入驻槐荫区法院“总对总”调解平台后,已连续调解多起疑难复杂的商事案件,让更多市场主体切实享受到一站式诉讼服务带来的便利。在一起复杂的票据纠纷案中,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只用了两天便成功调解纠纷:甲公司收到案外某公司的电子汇票后,将其转让给了乙公司。电子汇票超期无法兑付,乙公司追要钱款未果,遂诉至法院。调解员依托“总对总”调解平台,利用专业知识为双方讲解法律规定,并以案释法,两天之内双方便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
用“最短时”实现“最高效”
今年2月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首个标的额过亿元的案件在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这起案件的顺利调解,是高新区法院着力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一个缩影。
高新区法院在纷繁复杂的案件审理中,通过积极履职尽责、压实责任,借助公正、高效、公开、便捷的司法服务,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优的效果,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司法获得感。
“感谢高新区法院指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我们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法务部副部长岳元柏说。在审理该公司与劳动者劳动争议案件中,高新区法院劳动法庭法官郭瑞栋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使涉60余名员工的系列案件化解于庭前,切实维护了双方权益。
高新区法院不断创新诉源治理途径,打造“精细分流、精准委派、精密管控、精确准备”为一体的多元化解纷新机制:成立物业纠纷调解中心、道交事故调解中心、自贸区法官工作室、驻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法律服务“调解工作站”,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开通法律服务直通车,为企业依法维权节省时间,降低企业诉讼成本。在遥墙街道办事处王家庄村成立“无讼社区”,形成“村、街道、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三级路径,及时预防、化解纠纷。
近年来,为最大限度挖掘审判潜力,高新区法院组建12个新型审判执行团队,先后出台《关于推进自贸试验区诚信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担当作为、助力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任务分工方案》等文件,分解细化营商环境相关指标措施,压紧责任。2022年第一季度法院收案3546件,结案2622件,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103.71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95%,营商环境综合指标排名位居全市法院前列。
平等保护,才能营造诚实守信市场环境。高新区法院立足辖区特点,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理念,平等保护各类创业主体、投资主体,平等对待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企业,坚决摒弃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引来中小微企业纷纷落户高新区。据统计,2022年一季度,高新区新注册企业3723户,同比增长17%,实有企业达到7.6万户,同比增长17.37%。
“我们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让企业家放心经营、守法经营。”高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中华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高新区法院特事特办,为广西一疫情防控定点收治医院远程“解封”。同时,为了保障某融资租赁公司的权益,高新区法院要求该医院提供担保物,并在审核材料后第一时间作出裁定,依法解除保全措施,确保该医院有充足的资金维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此外,高新区法院创新审理了济南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泰山某电子产业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高效有序推动两家僵尸企业破产出清;在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府院破产统一协调机制,加强与各职能部门沟通,及时会商解决破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破产审判合力。
在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7亿元的执行案件中,高新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孙兵拓思路想办法,多次与各债权人沟通协商,最终当事人双方就拍卖财产达成议价协议。因拍卖资产价值1.7亿元,涉及债权人较多,流拍的可能性很大,执行法官预估风险,将财产流拍后的处置问题前置,预先制订以物抵债方案,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执行效率,顺利处置了1.7亿元资产,用高质量的执行工作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护航企业发展。
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大调处活动中,高新区法院抽调办案骨干力量,到齐鲁制药、航天信息某公司、华熙生物、世纪开元等辖区多家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司法需求,帮助解决困扰企业健康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邀请企业家参加法院举办的法律课堂活动,法官就合同签订注意事项、经营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员工管理等问题,结合法律法规、裁判案例进行细致解答,进一步增强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和抵御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
为增强普法宣传的吸引力、针对性、实效性,树立新时代人民法官新形象,高新区法院创办法治宣传节目《猛说一分钟》,以喜闻乐见的新方式讲述普法小故事,通过各新媒体平台,针对扫黑除恶、民法典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普法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荣获第三届“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比赛暨优秀政法文化作品短视频类二等奖。还通过定期召开劳动争议案件、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等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法院工作,坚持以案释法,引导公民、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提升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