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3月22日,内蒙古高院召开全区法院“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线上集中督导会。朱瑞卿 摄
图②:3月11日,内蒙古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生忱一行与中国华能北方联合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座谈。资料图片
图③:3月4日,内蒙古高院与企业家代表、自治区工商联、自治区人大代表进行“云上”座谈。朱瑞卿 摄
图④:2月28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法院首次运用区块链证据核验技术审理金融纠纷案件。朱瑞卿 摄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实保障。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政法机关组织开展“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在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领导班子带头表率,全体干警积极践行,为民、公正主题始终贯彻,深入推进大讨论活动,彰显司法力度,释放司法温度,以司法之力护航营商环境。
诉讼服务升级换挡
“绿色直通车”畅通“快车道”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标对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部署要求,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全面统筹、一体谋划,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活动方案和督导方案,及时召开部署、推进、调度会议,并由高院领导带队组成8个督导组实地督导,带动全区法院务实推进“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各项部署。全区法院闻令而动,通过学习教育打破思维定式,通过研讨检视破除思想桎梏,通过案件办理回应企业诉求,通过建章立制完善长效机制,服务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厚植沃土兴万木。内蒙古法院找准、找实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发力点,在转变理念、检视不足、助企纾困等方面持续用力,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让群众和市场主体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新收获。
聚焦困难企业诉求,内蒙古高院与自治区工商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一站式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制定包括破解商事纠纷“调解困境”、建立涉企案件“绿色直通车”、消除“正义延迟”等十项举措,全方位指导全区法院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做好安商惠企工作。推动“一网通办”,发挥诉讼服务各网络平台集约集成效能,引导、帮助涉企纠纷当事人优先选择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等智能化平台,办理诉讼服务事项。落实诉讼费用“网上退”“主动退”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开通诉讼费电子票据功能,实现诉讼费交退全流程电子化。推动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站建设,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全天候、“不打烊”、不间断的诉讼服务。升级“12368一号通”诉讼服务平台,已实现“统一呼入”“工单转办”功能,促进诉讼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暖心。
“全区法院主动靠前服务,全面听取企业心声,深入了解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活动开展得有形、有感、有效。”今年4月8日,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参加“助企纾困圆桌会”的自治区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庆禄感慨地说。
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内蒙古高院印发《关于开通涉企诉讼“绿色直通车”的实施措施》,全区法院设立“绿色服务窗口”,对涉企案件在立案审核时加盖“绿色直通车”案件标识,全面启动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选审理、优先执行的绿色通道,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跑出“司法速度”。自2月25日至今,全区法院已通过“绿色直通车”处理近2万件涉企案件。
全国人大代表史玉东表示:“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法院系统各项惠企利企举措纷纷落地落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企业的司法获得感明显增强。”
最大限度释放司法温度
打好惠企安商“组合拳”
包头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区老牌建筑企业,由于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后,未适应市场规则,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僵局。“当时,企业负债5亿余元,所有资产包括银行账户全部被查封,处于不能经营的状态。”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魏晓燕说。为帮助企业重生,包头中院结合企业现状,与企业相关人员深入探讨,并就破产重整的相关规定进行宣讲,希望通过破产重整制度帮助企业摆脱财务困境、恢复经营能力。2021年8月,该企业向包头中院申请了破产清算。为将企业“救活”,法院及时将破产清算转为破产重整。近日,重整草案最终经债权人会议各组表决通过,企业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作为包头市第一起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件,该案也成为全区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公平公正办案、厚植法治沃土的典型。
为加强破产审理工作,内蒙古高院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 推动和保障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推动和保障破产管理人依法履职。出台《内蒙古法院破产案件简易高效审理操作规程》,122个中、基层法院均设立破产审判团队或合议庭,联合发改委等部门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
克什克腾旗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管晓慧说:“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在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办理中,更加注重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内蒙古法院“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坚持善意、文明司法理念,采用多元化解纷机制,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内蒙古高院与自治区公安厅、人社厅、司法厅等八家单位会签《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备忘录》,进一步完善衔接顺畅、协调有序的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修改《关于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的实施办法》,简化规则、缩短期限,满足当事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解纷需求。内蒙古高院印发《关于规范涉企刑事案件审判、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指导全区法院规范审理涉企业刑事案件……随着一项项措施落地落实,惠企安商的各项举措正日益激发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动能。
科技赋能智慧司法
助推审判能力现代化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增强司法能力、加强法院管理、推进司法公开、拓宽群众参与、沟通社情民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诉讼全年无休、24小时不打烊、全区123家法院全部上线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近年来,内蒙古法院紧扣时代脉搏,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力度,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职能服务的智慧法院逐步成熟。
2月28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在线开庭审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解纷案件,并当庭宣判。这是全区首例运用区块链证据核验审理的案件。
该案中,郭某某通过线上信贷平台向某银行借款,并签订电子借款合同,银行将电子合同文本等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存证。此后,在借款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产生纠纷,银行通过呼和浩特市诉讼服务网进行网上立案,同时在线提交了经区块链存证的电子证据。经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本案通过“云上法庭”进行在线开庭。庭审中,承办法官对银行提交的电子数据与其上传于区块链存证平台的数据进行核验比对,并将核验结果实时发送给双方当事人,经过在线举证、质证以及认证后,依法予以采信。最终,案件仅历时1个小时便顺利审结完毕。
“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完善了电子数据范围,明确了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规则。本案对于区块链证据核验的运用,不仅在全区法院是第一例,而且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也走在了前列。”本案主审法官齐云凤介绍。
区块链证据核验中心是内蒙古法院应用区块链创新技术的积极探索,主要用于对当事人提交的使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证据进行核验。当事人可以在交易或纠纷发生时,及时使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固定电子证据,并在诉讼中通过网上立案等渠道提交法院。法官可在内网区块链证据核验中心随时核验证据有无篡改,且操作非常便捷。此外,当事人存证和法院核验均不需要将电子证据原件提交给存证平台等第三方,可以良好地保护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商业秘密和人民法院的数据安全。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智能合约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数据更加可靠,在司法存证验证领域具有独特技术优势,可以进一步提升司法工作质效。”内蒙古高院信息技术处处长徐雷说。
内蒙古法院持续推进司法区块链技术应用,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更多智慧支撑。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区块链”试点应用基础上,不断延伸司法服务,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包头铁路运输法院通过“司法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对案件中公证送达形成的电子数据进行证据校验,实现了对“区块链+公证送达”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辽铁路运输法院采用全流程线上“诉前委派调解+区块链核验+司法确认”的方式快速处理案件,通过“链上调解”实现多元解纷“云助力”。
执行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今年以来,全区法院共执结2年以上长期未执结的涉企执行案件147件,执行到位金额5.74亿元。开展“雄鹰‘寅’春”——涉金融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共执结涉金融案件2481件,执行到位金额11亿元。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诉讼费用执行案件审立执衔接工作的暂行办法》,规范执行诉讼费用案件审、立、执工作流程,提高执行质效,执行工作实现新突破。
司法服务延伸一小步,企业发展一大步。内蒙古法院将继续在提升思想认识、常态化抓整改、优化涉企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上狠下功夫,持之以恒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护航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