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从“路上”到“线上”
2022-04-30 08:48:3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林发扬
 

  图为林发扬(右一)到兄弟法院学习一站式建设工作经验。

  

  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从即日起,人民法院报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专栏,展现人民司法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讲述广大干警特别是青年干警不负伟大时代、勇于筑梦追梦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

  我在基层法院工作22年,一直深感审判执行工作存在两只“拦路虎”:一是送达难,二是执行难。这两个问题既影响了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又破坏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化解送达难、执行难,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

  记得改革开放前,社会上鲜有下海经商和外出打工的现象。前辈法官的送达和执行是“人好找,路难行”。办案时,如果能有一辆载重的永久牌或凤凰牌自行车就谢天谢地了。但如果遇上雨天那就不是“人骑车”,而变成了“车骑人”——法官们得卷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把自行车扛回来。

  改革开放后,当事人外出经商、务工已成常态。这时的送达、执行工作与十几年前正好相反,是“路好走,人难寻”。办案的交通工具也鸟枪换炮——从湘江750型三轮摩托车变成了东风雪铁龙警车,外出办案方便多了。但由于当事人的经常性流动,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在夜间和休息日去送达、执行,甚至还要出市、出省办案,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碰运气了。

  2018年3月,我担任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正好赶上全国法院决战“基本解决执行难”和推行诉讼服务、多元化解纷一站式建设。在此背景下,我们主动拥抱互联网,紧跟新时代,以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化解送达难、执行难。执行和送达的方式开始从过去的在路上向现在的在线上并轨。过去,“当事人一张嘴,法官跑断腿”,有的当事人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账户,法官们必须一家银行一家银行跑,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现在,法官只要打开电脑,输入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就可以直接查控被执行人所有的银行账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有效破解了人难找、财难寻的瓶颈,执行到位率大幅提升。针对送达难,最高人民法院也专门出台了司法解释,扩展了送达的方式,变传统的直接送达为短信送达、微信送达和邮寄送达等组合送达。送达效率大幅提升,送达成本大幅下降,法官只需在电脑上用手指轻点几下,当事人就能收到送达信息。根据修改后的民诉法规定,从2022年1月1日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都可电子送达,真正实行了路上送达与线上送达的有机结合。

  我这个“60后”的网络“小白”也努力跟上新时代,我不仅学会了在线上熟练办案,还给全院的司法辅助人员进行了在线调解培训。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在线调解为外出打工的当事人和因疫情难以到庭的当事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们不仅可以线上“面对面”调解,还可以通过手机把自己的名字直接签在调解协议上,真正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司法为民任重道远,智慧法院建设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为我们的审判执行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司法为民从“路上”到“线上”,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也必将越来越强。

  (作者系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