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重庆法院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推出落实强基导向“六项工作”——建设“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和“代表委员联络站”,打造服务群众和代表委员的平台支点;推行“一街镇一法官”和“一庭两所”,打造矛盾纠纷联调化解的联动机制;推广运用“车载便民法庭”和“云上共享法庭”,打造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科技支撑。
“这‘六项工作’互补互联、融合发展,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永利说,通过强基导向“六项工作”,全市法院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司法服务一体优化、普法释理一路传播的“制度合力”,共同推动重庆法院高质量发展。
引入社会力量 参与诉前解纷
“钱终于到手了,你们为我们的事费了不少心,太感谢了!”2021年12月底,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里人声鼎沸,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原本我们准备请律师打官司,预计春节前才能拿到钱,没想到今天没花一分钱就把问题解决了。”农民工代表欣喜地说道。20余名农民工在“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特邀调解员的帮助下,当场拿到了共计25万余元工资。
就在12月20日,合川区法院法官与“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特邀调解员一起,到区住建委开展联系对接活动。交流中,法官与调解员了解到某建筑工地的部分农民工欲到法院起诉讨要工资,便主动开展工作,引导农民工通过诉前调解机制解决纠纷,同时联系劳务公司老板讲明有关法律规定,建议其积极应对。
12月24日,30余名农民工及劳务公司老板相继来到合川区法院“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简单了解情况后,法官和调解员商议决定分两个步骤处理,首先围绕劳动关系的成立、务工时间等逐一核对转账凭证、考勤记录表等证据,能够达成一致的,由法官助理指导书记员再次核对金额并制作调解协议书,仍有争议的,由法官和调解员进一步调解。
经过5个小时的不懈努力,20余名农民工对给付金额表示无异议,在与劳务公司签订调解协议后,当场拿到了工资。
据介绍,“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是重庆法院着力打造的多元解纷的一块“金字招牌”。2021年4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方案,在全市三级法院设立“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通过整合驻院调解力量,强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诉前纠纷化解工作,提升调解质效。
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有2070个调解组织、6200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全市法院通过重庆法院纠纷易解平台自行受理或者接受委托委派调解案件33.6万件。
让群众解纷“只跑一处”
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是政法机构的基层单位,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前沿阵地。但在现实生活中,因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彼此之间资源共享、信息沟通不到位,导致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四处跑腿,矛盾纠纷化解不彻底等问题时有发生。
如何整合三方力量,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只跑一处?这是重庆法院一直力求破解的难题。
2021年4月,重庆高院与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的意见》,通过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无缝衔接来促进矛盾多元化解的联动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法官、调解员、民警共同帮我们解决问题,不仅高效,而且信得过!”前不久,沙坪坝区人民法院陈家桥人民法庭依托“一庭两所”机制,联合西永派出所、西永司法所,成功调解了一起医患纠纷。
“我家属在治疗中出了问题,一开始都不晓得具体找谁解决。”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在法官、调解员和派出所民警两个多小时的反复沟通下,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和解协议,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重庆法院通过整合三方力量,集中化解发生在街镇、乡村的重大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只跑一处或者一次都不用跑。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全市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的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化解纠纷7317件,涉及1.7万人。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程法官你好!我是虎威镇的,我看到是你定点联系我们镇,现在我遇到个问题,想麻烦你帮帮忙!”2021年3月,丰都县人民法院法官程浩洲接到了虎威镇村民的求助电话。“我们44个人给一家建筑公司干活,春节都过了,还没拿到工钱!”村民刘某告诉程浩洲,建筑公司总共欠大家25万余元,多次要求该公司支付欠款,都没成功。
放下电话后,程浩洲立马赶到了虎威镇。“你们放心,这个事情交给我!”程浩洲详细了解情况后,受理了该案件,并很快组织案件当事人进行调解。通过对双方当事人的正向法治引导和耐心细致地劝导,程浩洲顺利帮助44名农民工拿到了应得的工资。
像程浩洲这样下沉到基层的法官,目前在重庆有1116名,他们定点联系全市1093个乡镇、街道、园区和重点企业。重庆法院建立“一街镇一法官”工作机制,希望通过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目前,已开展对接活动4667次,提供法律意见7138次。
把优质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2021年12月6日下午,一辆特殊的车辆缓缓驶入坐落在深山的梅子村,引起了村民们的关注。
“哇,是法院的车子!写的‘车载便民法庭’,是来我们这里审案子?”村民们纷纷搬来凳子,围坐在奉节县人民法院康乐人民法庭的巡回审判车周围瞧新鲜,通过车辆侧面的LED显示屏和外扩音响旁听了一起离婚案件的庭审。
这是该案第二次审理,第一次审理时该案因证据不足等原因被驳回起诉。而法官李练祥还一直记得他与原告阿伟(化名)的第一次见面,高位截瘫的阿伟被抬下车,又被抬上法庭大门口长长的阶梯,过程十分艰难。这期间,他虽然一直向周围的人道谢,但始终没有抬头。于是这一次,李练祥选择了上门开展巡回审判,他知道,巡回审判车完备的设施,能为阿伟解决问题。
经过耐心劝解,案件调解成功。“谢谢李法官,给你们添麻烦了。”签完字后,阿伟轻声向法官道谢,手指还不自觉地轻抚着巡回审判车里柔软的坐垫。
这辆巡回审判车正是重庆法院自主研发的“车载便民法庭”。如今,“车载便民法庭”已经升级到3.0版,全新的“车载便民法庭”具有诉讼服务、巡回审判、法治宣传三大主体功能,还具备立案缴费、案件查询、证据提交、在线阅卷等一站式诉讼服务,支持车内外现场庭审和在线远程庭审,同步实现电子质证、5G直播、现场裁判、文书制作。
2021年6月,3.0版“车载便民法庭”首车线下交付后,已前往商圈景区、街道社区、偏远山区、三峡库区等地开展诉讼服务、巡回审判和法治宣传活动上百次。今年1月6日,“车载便民法庭”首批车辆正式交付给重庆20家基层法院,将继续把优质司法服务送到山高路陡、水深路远的偏远地区,送到群众家门口。
代表委员“零距离”监督执法办案
“刘委员真是太感谢你了,我们不但拿到了前面欠付的租金,今后也有了保障!”2021年6月,一起涉及19名农户的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在江津区人民法院“代表委员联络站”驻站委员的主持下成功调解,拿到欠款的农户很是激动。
该案是江津区法院“代表委员联络站”自2021年5月在设立后成功化解的首起案件。被告周某是江津区李市镇的花椒种植户,为扩大经营规模,2017年底,周某租用曹某等19名农户的40余亩土地用于花椒种植,后因经营不善欠付租金导致纠纷。2021年6月9日,经过诉前分流程序,双方来到了江津区法院“代表委员联络站”。当日的驻站委员、江津区政协委员刘年坤从情、理、法的角度为纠纷双方释法明理,双方最终达成分期付款协议。
然而,对于周某能否信守承诺按期支付后续租金,农户们仍有疑虑。
“既然达成协议,你们可以马上申请司法确认,若后续他不给钱就能强制执行。”刘年坤告诉农户们,他还表示,作为政协委员,他一定会为大家发声,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调解结束后,刘年坤还从此案入手,深入调研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整理形成政协提案,获得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
在全市法院设立“代表委员联络站”,是重庆法院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的重要抓手。在人大、政协支持下,重庆法院已实现“代表委员联络站”全覆盖。截至目前,已有623名代表、委员入站开展工作,接待群众2898人次,参与调解案件、化解信访936件次。
构建全渝数智法庭新模式
2021年11月3日,伴随着一声法槌声响,忠县人民法院翠屏人民法庭法官罗燕宣布开庭,环顾法庭,被告席上空无一人。
原来,罗燕正利用“云上共享法庭”系统,就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进行开庭审理。
“这起案件的被告在上海,由于当时疫情防控要求,让他回忠县法院参加诉讼确实存在实际困难。”罗燕说,为此,法庭建议通过“云上共享法庭”,进行线上开庭审判,并征得了原、被告双方同意。
最终,该案原、被告双方就支付劳务报酬、偿还借款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在“云上”核对笔录后电子签字确认。
“本以为被告不能回来,庭审就得延期了,没想到现在可以通过‘云上共享法庭’,远程视频参加诉讼解决纠纷,真是太便利了!”庭审结束后,原告委托代理人称赞道。
2021年以来,重庆法院推出线上线下一体化审理方案,构建便民“数智庭审+云上共享”全渝数智法庭新模式,缩短诉讼空间距离,节约时间成本。据统计,全市法院2021年云上调解、开庭达34.8万次。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今年,重庆法院将继续把“六项工作”作为落实强基导向的重要内容,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努力打造抓前端、治未病的诉源治理和社会治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