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解难题中提升教育整顿质量
2021-09-16 15:41:50 | 来源:法治日报 | 作者:蓝向东
 

  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全国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正如火如荼开展。勇于破解教育整顿中遇到的难题,是推动教育整顿顺利开展、提高教育整顿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要勇于破解“工学矛盾处理难”问题,使“勤工勤学”相得益彰

  这次教育整顿,学习内容极为丰富,学习时间极为珍贵。既要学好科学理论,也要办好百姓案子。许多干警表示,在繁重的工作面前,理论学习成了老牛拉犁——有心无力,很难兼顾做好。认识上不去,整顿难下去。必须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努力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促进。

  一是以科学统筹安排避免工学矛盾。实行“清单化”管理,明晰总体上学什么,阶段重点是什么、怎么学。坚持单位有方案、个人有计划、每天有安排、每周有研讨、逐项有措施,以“五有”保落实。二是以突出学习重点减少工学矛盾。坚持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思想问题、推动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以创新方式方法化解工学矛盾。坚持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利用新技术手段,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随案学习教育。四是以效果检验倒逼解决工学矛盾。通过开展理论测试全覆盖,看“懂没懂”。通过开展评估看政治站位、法纪意识、审判质效等“提高没提高”,防止过眼不过心,动手不动脑等问题。五是以抓实边学边改硬扛工学矛盾。始终坚持即知即改、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从根本上为处理好工学关系创造良好条件。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审理好每一个案子,确保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

  二、要勇于破解“主动说明情况难”问题,使“愿说敢说”蔚然成风

  从第一批教育整顿工作情况和第二批摸底情况来看,干警思想矛盾压力大。解铃还得系铃人,务必让干警“茅塞顿开”。

  一要在党性要求上把原则划清。教育引导干警充分认识到,如实向党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检验对党是否忠诚老实的试金石,必须襟怀坦白,忠诚老实,该请示就请示,该报告就报告。二要在思想发动上把道理讲透。用好谈心谈话这个法宝,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立足教育、感化,帮助有问题的干警打开心结、放下包袱、争取主动,克服侥幸心理,切实珍惜这次组织上给予的宽大处理机会。三要在政策指引上把后果亮明。把“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宣传好,阐明主动查与被动查的区别,不查清问题是过不了关的,早讲早主动,不讲就被动。四要在工作方法上把过程落细。要明确自查事项和要求,尤其要把各项顽瘴痼疾列为必查重点,让每位干警实事求是填报。要做好解释、辅导、咨询工作,引导干警有问题尽早向组织讲清楚。五要在组织处理上把政策用好。对于向组织说实话、向组织报实情的,党组织就要伸手“拉一把”,帮助干警走出现实困惑、纠正缺点错误。对那些故意隐情不报、欺骗组织的党员,要出重拳、下猛药、严惩治。

  三、要勇于破解“顽疾整治建章难”问题,使“铁规铁矩”鞭辟入里

  根治顽瘴痼疾之所以难,既有制度机制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也有管理不严、惩处不力等因素。根治思想顽疾远比根治行为顽疾难度大,必须突出建章立制,加快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坚决铲除滋生顽瘴痼疾的土壤。

  一是彻底根治顽瘴痼疾,必须强化政治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散一尺。顽瘴痼疾说到底是思想问题。必须从强化思想自觉开始,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教育引导干警端正价值追求。二是彻底根治顽瘴痼疾,必须健全长效机制。制度最能管根本、管长远。只要抓准了穴位,抓住了要害,立一个就能解决一类问题,就能形成一个新局面。要针对教育整顿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坚持“查、改、治、建”一体推进,“当下治”和“长久立”并用并重,促进整改成果制度化。三是彻底根治顽瘴痼疾,必须严格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干部群众一视同仁,人情面前坚持原则,通过刚性公正执法,消除制度执行中的权力干预、部门干预和人情干预。要优化完善现有各项制度,使制度更符合实际需要,更突出法院特色、更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要把制度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问责惩罚力度。四是彻底根治顽瘴痼疾,必须防微杜渐抓小。顽瘴痼疾固然在思想根源上具有同一性,但现实中的表现往往又是具体的。必须在具体事、具体人上“下刀”,从具体而微的事上发力,从一个个突出问题改起,把“硬杠杠”一条条落实到位,推动顽疾整治“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促质变”。

  四、要勇于破解“为民办事办实难”问题,使“唯实避虚”常态长行

  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当前难就难在办实。主要体现在理念依然陈旧,办案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需要;视野不够开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的举措还不够具体;认识还有局限,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谋划。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在于办实事,办实事不是简单地办事,而是要把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必须围绕大局献实策,立足本职办实事,推动工作出实效。

  一要从国家大局出发,把办实事体现在服务“两区”建设上。“两区”建设是国家级任务,要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围绕“突出科技创新、突出服务业开放、突出数字经济发展”等重点,主动找准服务保障“两区”建设的结合点、着力点,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二要从本职工作出发,把办实事体现在公平公正司法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本身就是办实事。实事的特质就是公正。要更加注重把司法公正体现在每一起案件的处理上,既要义正言辞讲清法理,又要循循善诱讲明事理,也要感同身受讲透情理,最大限度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三要从人民需求出发,把办实事体现在诉讼服务现代化上。要牢固树立“立体化、全流程、多维度”的诉讼服务理念,加快“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智慧法院成果应用力度,实现诉讼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减少群众讼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者系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