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缘何到基层“跑偏”
2021-09-11 14:32:4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广江
“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是山东省推动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方案的基本标准,这项工作也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作“户户通”工程。然而,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当地调查却发现,“户户通”成了“户户痛”。
好政策缘何到基层“跑偏”?从表象看,“户户通”成“户户痛”,问题似乎出在钱上。上级政策要求建立以市、县级为主的财政补贴机制,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自愿出资的积极性。但群众自愿捐资捐助不够怎么办?一些村镇便开始强行摊派个人出资修路,甚至连低保户也不例外。客观上讲,基层情况错综复杂,即便群众自愿捐资捐助不够用,也不能强行摊派。这是因为一方面,按户摊派已背离了“户户通”工程的初衷,根本不可能达到“确保建成群众满意工程”的目的;另一方面,按户摊派也容易造成质量堪忧、参差不齐问题,比如,对于经济水平不好的村民来说,家门口的路就会变成刺眼明显的“贫字牌”。
从本质上看,“户户通”成“户户痛”,问题还是出在政绩观上。在《山东省推动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方案》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实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是被重点强调、反复强调的工作要求。因此,各村镇本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状况有序推进,而非盲目提高建设标准做“面子工程”。
总之,要想避免“户户通”再次成“户户痛”,领导干部政绩观不能“跑偏”错位。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要警惕习惯于“向上看”、不注意“向下看”,把群众诉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不能让民心工程反过来寒了民心。
责任编辑:田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