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建设良法善治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普法宣传责无旁贷,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审判案件,传播法治理念,用司法案例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领航法治宣传征程。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开启社会主义法治宣传征程,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之魂,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法院政治机关本色,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法治宣讲活动,引领人民知史爱党、奉法强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结合起来,坚持全面从严治院、从严管理,加强依法履职保护,让广大干警凝心聚力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弘扬培育法治精神,根植法治宣传根基。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民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弘扬培育法治精神,重在培养人民的理性精神、诚实守法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问题的精神。法治精神的培育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的重要源泉,厚植法治的思想根基。全面依法治国要注重弘扬和培育法治精神,使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在涉及见义勇为、正当防卫等关系社会风向的法律和道德难题时,要充分发挥司法裁判惩恶扬善功能,旗帜鲜明保护英烈权益,保护诚实守信,惩治违法失德,引导价值取向,让法院判决成为传播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思想的重要载体,让新时代司法更有力量、更有温度,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
奏响时代法治音符,构建社会法治新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建成完善。民法典的实施,关系到群众的衣食住行。人民法院在推进保证民法典普及宣传和其他法律宣传中责无旁贷。深入宣传宪法,阐释好宪法精神和“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深入宣传民法典,围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组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让民法典深入人心;深入宣传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引导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让法治的阳光照亮百姓心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让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蔚然成风,法治信仰浸润人心,法治社会新风扑面。
司法公开以案释法,提升法治宣传实效。法者,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坚持司法审判引领社会法治观念,以法治方式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人民法院应有的履职担当。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如果每次正义都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久而久之,人们必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普法融入司法中,实现司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长效落实以案释法制度、典型案例发布制度,使广大法治工作者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普法者,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成为展现中国司法公正的重要窗口,彰显了中国司法的制度自信,让坚守法治、人人守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科技赋能智慧法院,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在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智治”时代的今天,智慧法院建设是国家治理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必然结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一抹亮色,开拓出科技赋能的法治路径。移动微法院平台引领移动电子诉讼发展潮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智慧法院成功经受考验,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法律信息库、司法大数据互通融合平台,加快了法律检索效率;在线案卷传递、诉讼事项远程办理等在线方式,实现“无接触”式司法审判全流程。完善司法权运行机制,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推广在线诉讼和电子送达,智慧法院、移动微法院、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使互联网变成普法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科技赋能让人民法院得以更直接迅速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聚焦点作为厉行法治的发力点,让法治建设惠及全体人民,建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法治中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法院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建设良法善治法治中国贡献力量。这场波澜壮阔的法治实践,正在不断深化,新时代的画卷上,人民法院必将书写更加浓墨重彩的印记,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更多“中国之治”的法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