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前行路远,只管风雨兼程。当键盘上敲下“邱法官”这三个字时,时间仿佛悄然倒流,回到了三年前和他一起工作的时候,彼时的点滴记忆也清晰浮现于眼前。
邱法官名叫邱理文,五十岁出头,蛮精神帅气。和我们这帮外地考来的学生娃相比,他算本地“土著”。从司法学校毕业时,原本要进公安系统的他,阴差阳错来了法院。来就来吧,邱法官属于干一行爱一行的人,他经常说,成绩是努力的结果,幸福得靠劳动创造。自此二十多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在审判执行第一线,奉献于司法为民最底层。直至积劳成疾,身体被工作压垮。
身体不好了,是从头发开始的,先是黑的偷偷变成花白,后来则是大把大把地掉。大家都为他的健康而担忧,劝他休养一下。这是2014年初,邱法官在距离城区最偏远的法庭工作,食宿得自己解决,搞巡回审判翻山越岭,早出晚归,疲于奔波,平常人根本吃不消。但他一直坚持到年底,将自己手头的案件全部处理妥当,才办病假手续,离开岗位。
我开始和邱法官“搭伙”,是2015年6月。在法庭见到他时,头发慢慢重长出来,花白稀疏,几乎掰指头都数得清,整个人分外消瘦。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药袋。
那天上午,我和邱法官打扫了一上午卫生。打扫完毕,邱法官才缓缓气说,法庭是法院的门面,和老百姓贴得最近,无论如何咱不能掉了链子!他边说边笑,脸上汗水顺势滑下来,显出厚厚一道尘迹。当天下午,我就和邱法官下乡去了,到二十公里外的村子送法律文书,走时艳阳高照的,回来已是繁星满天。
秦岭几乎是走不完的大山。就像法庭所在的街镇,只一条狭窄的公路穿街而过,基层的工作是极其累的,不过也格外锻炼人。邱法官经常给我上的一课,就是腿脚要勤快,多到群众中走走坐坐嘛!
开始我有抵触情绪。邱法官知道我的心思后,努努嘴说,刚从大城市扔进小山沟,难免要个适应过程,不着急!话是这样说,可转身又笑呵呵扯我去下乡。事实是后来好些矛盾在诉前就轻松化解了,什么妯娌的、弟兄的、邻里间的,邱法官一经手,案件很快就迎刃而解。什么叫走群众化司法路线,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我们法庭不大,干警也只有邱法官和我俩人,却受理着附近四个乡镇的民商事案件。路近的当事人抬脚的功夫就能到;远的,鸡打头鸣出发,紧紧巴巴十一二点才回来。总让群众来回跑,邱法官说,不是个事。要法庭干啥?还不是方便群众诉讼的。
记得是七月,夏季最热的天,有一对小两口闹起离婚,打官司到法院。邱法官苦口婆心讲法律法规、摆事实道理、说人情世故,终于调解和好,一看表下午三点,就准备回法庭,对方死活不让走,好赖吃顿饭啊!便不由分说筹备起来,那阵势是要做七大碟八大碗谢承的。
邱法官赶紧劝说,婚姻和家庭本来就是你们的,法院也是人民的法院,执法办案是我们天职,没有谢的道理!让来让去,最后又担心执意离开伤人家好意,于是,应允吃饭,但只能擀一碗长面,一不折腾,二吃着实在,最主要的,祝愿你们婚姻长长美美。饭毕出门,小两口目送我们下山,背后还嘀咕,一碗长面就把邱法官打发了,怪过意不去的。
那天我和邱法官到店坊村跑案件调查,走进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丈夫亡故,儿子外出务工就没了音讯,女儿卧床不起,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古稀老人单薄的身躯上,日子过得分外艰难。取证结束后,邱法官里掏外掏,把整个口袋翻了遍,凑够203块钱塞到老人手里……临出门他还不放心,二返身回来,又将电话号码抄给老人。以后隔三差五,只要下乡经过此地,他总要跑去坐坐,劈柴烧火,捎盐买米,能帮的全帮,能干的活统统揽过来。
不止这老人一个,秦岭山里多贫苦,各家各户的难处不少,二十多年来,邱法官满满当当不知送出了多少牵挂。
和邱法官共事的大半年时间,仅仅是他审判生涯的滴滴点点,只见证了基层法官为民情怀的些许零碎,但这短暂的相处相知,却值得我用一生去珍藏。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