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
2021-06-29 13:21:2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董佳璐
 

  人的一生可以有无数种选择,在共产党百年历史长河中,有人选择了把青春奉献给司法事业,鞠躬尽瘁,守护一方正义的天空。时间无声,岁月有痕。经过百年历史沉淀,当共和国审判事业大步前进,他们却被岁月染白了青丝。

  走进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史文化馆,在历任法院院长一栏,就有这么一位双鬓斑白却眉眼坚毅的老人,她就是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首任院长于建明。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暗流涌动的特殊时期,她胸怀国之大计,牢记为民意识,一步一个脚印在湖州法院发展史上,留下铿锵有力的足印。

  黑暗里她抓住了光明

  于建明出生在战火连年的抗战时期,那时的中华大地,遍地狼烟,烽火四起。1929年初春,春寒料峭,河北省盐山县刘家村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孩子的父母在接连生了三个女娃之后,想要一个儿子的心愿更加迫切了,因此为她取名于希玲,希望她能为这个家领来一个弟弟。之后几年,父母得偿所愿,生下两个弟弟。但是天灾人祸当道,生活困苦不堪,两个弟弟很快夭折,母亲和两个姐姐也先后撒手人寰,最后只剩下父亲与希玲相依为命。

  少女时代的于希玲就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她冲锋在一线,救助伤员、运送粮食,英勇的身影时刻闪现在抗战前沿。1944年4月,机缘巧合下,年仅15岁的于希玲在一位她曾救助过的共产党员的介绍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被组织统一安排到县委群训班进行培训,同时改名为于建明,取建设光明,驱赶黑暗之意。从此以后,于建明便一心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中。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成长为共产党员战士,在这个熔炉般的乱世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她担任过妇联主任,用自己的所学所识帮助妇女同志,也曾是各救会中的中流砥柱,一次次身处险境,却又在群众的帮助下化险为夷,这也更加坚定了她为民服务的革命意志。

  贫瘠中她播种了希望

  1962年,于建明任嘉兴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进入司法系统工作。法院的工作不同于革命工作,满怀激情的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法律知识,虚心请教同事,经常研习至深夜,经过几年的学习,很快在业务上也练就了过硬本领。

  1983年,嘉兴地区撤地建市,嘉兴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分立为湖州、嘉兴两个中级人民法院。此时,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于建明,成了新成立法院“一把手”的第一人选,担任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一职。

  分立初期的湖州中院可谓是“内忧外患”,内部人员因为“分家”力量明显不足,办公设施设备不全,审判任务逐年加重。外部社会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员流动较以往有明显增加,社会经济活动也逐步活跃,但很多法律规定也不健全,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文革”期间遗留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加,盗窃、抢劫、杀人、强奸等各种犯罪活动十分猖獗,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时的于建明下定决心,一定要铲除这些社会毒瘤。她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两级法院的干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五年间,全市两级法院审结刑事犯罪案件3823件。湖城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治安得到了全面提升。

  然而,面对成绩,于建明却不敢有丝毫怠慢,稳定了刑事审判的局面后,又一头扎进了民事审判领域,随着1981年婚姻法的实施,婚姻自由在法律上得到进一步保障,婚姻案件大幅上升,成为民事审判重要内容,十年间,两级法院审结婚姻案件13301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84.2%。

  丰收时她选择了黯淡

  在于建明院长的带领下,年轻且富有朝气的湖州中院逐渐步入了正轨,也日趋稳定。然而于院长却青春不再,将激情和鲜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之后,1985年的春天,她退休了。

  退休后的于院长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湖州中院的同事很少听到有关她的消息,也很少见她回来看看,很多人以为她不念旧情。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于院长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她说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想办法解决,就连去世也早早地在遗嘱中嘱咐家人,不要麻烦单位和组织。

  于院长住院期间单位曾去看望过一次,她反复叮嘱,让单位和老同事都不要为此费心。2017年8月12日,一个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战士安安静静地走了。于院长过世后两天,她的女儿向单位告知了此事,一切都是遵从老人家的遗嘱,不搞任何仪式,骨灰抛洒,并补缴了于院长重病住院期间未能及时缴纳的党费。直到此时,大家才知道于院长已与世长辞,甚至都来不及道最后一声别,无比悲伤的同时,也被于院长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

  翻开百年党史,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再到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正是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坚持不懈的接力奋斗,才谱写了如今这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于建明院长只是广大共产党员中的普通一员,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她虽然走了,但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诉身边的人,什么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信念、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她坚韧、笃定、公而忘私的革命精神,将永远留在了法院人的心中,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