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于6月17日出台,是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首部指导全国法院开展在线诉讼工作的司法解释。《规则》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在互联网时代的司法新需求,内容涵盖了在线诉讼法律效力、基本原则、适用范围、适用条件,以及从起诉立案到宣判执行等主要诉讼环节在线程序规则,为各方诉讼主体参与在线诉讼提供明确的程序指引。《规则》的发布引发了法律界、学术界专家的一片热议,专家纷纷撰文从各个角度对《规则》进行解读。从今日起,编者将撷取数篇分享给广大读者。
在线诉讼不但是技术的革新,也是司法理念的革新。我们正在没有航路的大海上,驶向司法的未来——平易近人的法院,触手可及的正义。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6月17日出台时,我正在看英国学者萨斯坎德的《线上法院与未来司法》。这位牛津大学教授所设想的在线审判,在欧洲步履艰难,到中国却迅速成为现实。容我猜测,如果他看到这份在线诉讼规则,可能会评论说:这是迄今为止“未来司法”的最前沿!
依据这份规则,今后大部分诉讼的大部分环节,包括立案、调解、证据交换、询问、庭审、送达等,都允许在线完成。当事人可以在在线诉讼平台上直接填写起诉状、答辩状、代理意见等诉讼文书;已有的诉讼材料,也可以通过扫描、翻拍、转录等方式作电子化处理后,上传至诉讼平台。当事人可以在线提交证据,法院可以组织在线质证。当事人还可以选择非同步在线交换证据。也就是,在法院确定的合理期限内,各方分别登录诉讼平台,查看已经导入诉讼平台的电子证据材料,并发表质证意见。一些简易案件,甚至庭审也允许非同步进行,经过各方当事人几番隔空错时交锋后,法院下判。
这样的场景,无疑颠覆了许多人对诉讼的想象。在电视剧和普法材料中,庭审几乎都是在一个叫做“法庭”的房间里举行的。在那里,高大的审判席、两侧的当事人席和对面的旁听席是必须的摆设,法官入庭时当事人起立是必要的礼仪,身穿制服的法警是法庭标配,当事人进入法院大楼时接受安检是常规做法。哪怕是最不像法庭的乡村巡回审理,法官背着国徽到村庄地头去开庭,也必须把双方当事人在同一时间召集到同一地点。而现在,双方当事人“隔空论战”,法官“云端裁判”,法庭变得更加平易,法院变得更好接近。
对当事人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费用的节省。原来打一次官司,得跑几趟法院:起诉时一趟,证据交换一趟,开庭一趟,判决一趟,有时更多。如果当事人在外地,跑一趟可不容易。如果带着律师、证人,管吃管住的,成本更是累加上去了。在线诉讼与线下诉讼法律效力同等,诉讼成本却大大降低了。用诉讼的方式来维权,从此更加容易了。很多人想过打官司,但先不说输赢,光是支出就让他们望而却步。对一些企业来说,维权费用是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部分,在线诉讼帮他们降低了成本。通过司法实现的正义不一定要富丽堂皇,也可以做到物美价廉。
在线诉讼也可能产生它的问题。规则制定者对此有充分的预期,也尽可能作了回应。
最大的问题是技术鸿沟,一些当事人不会使用新技术。为此,在线诉讼规则要求,法院开展在线诉讼应当取得当事人同意;部分当事人同意、部分当事人不同意的,各行其便,同意的当事人在线上,不同意的当事人在线下。当事人主动选择在线诉讼的,欢迎;当事人只同意部分环节在线诉讼的,可以;同意的当事人又反悔的,只要是在合理期限提出、没有不当情形的,也可以。总之,诉讼规则鼓励参与人利用在线诉讼,但充分尊重和保障参与人对诉讼方式的选择权。最高人民法院把话都说到这份上:未经诉讼参与人同意,法院“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适用在线诉讼”。
诉讼的简易化是否会带来滥诉?这个问题让一些人担心。现在看,恐怕还不至于。确实,在线诉讼规则生效后,小额、琐细的诉讼案件可能会增多,但增多的案件未必就是“滥诉”。从经验看,增多的纠纷主要集中在网上购物、职业打假、政府信息公开等领域。我曾旁听过一个为十几块钱的购物赠券提起的诉讼,案件通过在线审理得到解决。如果采用传统审理方式,此类案件当事人的维权收益与各方所付出的成本(包括对方当事人和法院的成本)极不相称,几近“滥诉”。随着诉讼成本的下降,这部分是否构成“滥诉”,需要重新理解。
在线诉讼是否会诱发司法不公?应当不会。在线诉讼只是让诉讼方式变得简便,它没有改变实体规则,也没有改变审理案件的法官。而它在庭审公开、文书公开、档案保存等方面,至少不比传统的审理方式差。至于它所引发的微妙变化,还值得进一步观察。
在线诉讼毕竟是一个新的事物,各方参与者都有一个调适的过程。当务之急,是让诉讼参与人知悉和利用这套规则。法官要掌握规则,律师要熟悉规则,当事人也需要了解规则。律师事务所可以仿照法院,设置专门用于在线审理的安静无扰、光线适宜、网络信号良好的“开庭室”。成熟完善、操作简便的软件系统是实施在线诉讼的关键支撑,也可能是推进在线诉讼的最大挑战。要切实减轻法官和当事人的负担,绝不能让一些程序瑕疵“烦死人”乃至“噎死人”。政策制定者也需继续倾听用户的反映,珍视用户的“吐槽”,不断改进做法、完善规则。
在线诉讼不但是技术的革新,也是司法理念的革新。我们正在没有航路的大海上,驶向司法的未来——平易近人的法院,触手可及的正义。(作者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