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法官,对方说你昨天给他打电话了,我们今天下午到法院来签字,就按你说的方案调解了吧”,“刘老师,你下周五能不能来我们五年级的孩子上堂课呀?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电话中的刘法官与刘老师,实际是同一个人: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民事庭副庭长刘懿。
为什么她又是法官又是老师?这得从她的梦想说起。刘懿有两个梦:法律梦与教育梦,因为她坚信法律和教育都是追寻真善美之路,是尚善之选。审判台,是定纷止争之地;讲台,是普法预防纠纷之地。
这是一起山林纠纷,原告称被告在兴建梅花鹿养殖场的过程中侵占了他家林地,被告辩称养殖场建在自家及同胞兄弟林地内,与原告无关。原告提交了林权证为据。被告称三十多年前在家中林地四至各种植了一棵板栗树为证,养殖场建在四棵板栗树连线范围内。林地上的杉树苗种了拔、拔了种,围墙建了拆、拆了建。是你家的山还是我家的林,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直至大打出手,互有损伤,原告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
多方了解情况之后法官刘懿决定上山看现场,请来测绘大队,在双方当事人、周边林地农户、森林公安局、村委、镇政府、土管局、林业局各方见证下进行现场勘查。结果显示被告养殖场有围墙55.26米和蓄水池149.98平方米在原告林地内。
“这个2006年的林权证做不得数,我三十多年前就种了板栗树,向来都是谁开的荒归谁,谁造的林归谁,这山我栽了树就是我的”,被告怒目圆瞪。“树还比政府发的证有用呀,你拿什么证明这板栗树是你栽的,我爷娘说是他们栽的”,原告针锋相对。
看着上山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刘懿问村里借来大喇叭,在板栗树下讲起来林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差别,讲了林权证的作用。最终,被告拆除了在原告林地范围内的围墙,将蓄水池恢复了原状。
案件回访时,村支书告诉刘懿,十几年前发林权证的时候谁都没当回事儿,这些年山是金山银山,树是摇钱树致富树,矛盾就多了。法官在山上讲清楚了林权的法律规定,来找村里解决的山林纠纷少多了。
在办案过程中,刘懿发现很多当事人连基础的法律常识和诉讼知识都没有。她想,很多人一生都不会亲历一场诉讼,除了网络庭审直播,是不是可以让更多人走进法院看看真实的法院和审判,了解法官的工作;是不是可以让更多的法官走出法院,走近学校、社区、企业,去讲解法律常识。于是,刘法官变成了刘老师。
“离婚官司是打了证之后离的哈,你说的过了祠堂摆了酒生了娃但没领证的过不下去了,只能到法院要求解除同居关系哟”,在社区广场,刘懿在回答居民提问,细细讲起了婚姻家事法律常识。
“原来法槌不是锤子,不能随便敲啊”,“刚才法官老师说了只有开庭、休庭、闭庭和维持秩序的时候才能敲”,跟着老师刘懿在审判庭参观的小学生们唧唧喳喳聊开了。一旁的班主任老师说:“之前以为法官工作比我们轻松多了,敲敲槌子就好了,今天才知道这审判台不比讲台轻松,法官工作还挺辛苦的”。
每当大家问刘懿,又当法官又当老师累不累时,她总会说起日记本里那段话:“除了审判庭里的高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是巡回审理的审判台。从立案窗口,到执行路上,处处都有普法宣讲的讲台,我们以法为据,讲清法理;以理服人,讲明事理;以情感人,讲透情理”。
“我想多站讲台,希望因此少坐审判台”刘懿笑着说。
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