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2020年不容易,可再难还是翻到了最后一页,回想自己偏离法官梦想,却在冥冥中倾情于小编。
我非文学专业,更不是专业传媒,只是个人偏爱,被采用的“豆腐块”点燃热情,慢慢地成为单位新闻素材的“生产加工者”,因为领导眷顾,不觉已写过几任院长的工作报告。
不少人觉得要走上什么位置,方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一个挖机点火机”的本领告诉我们哪个行业也能弄出绝活。小编虽小,却向外界展示法院,应当为岗位而自豪。
干好小编不仅要知识宽泛,更要精益求精。新时代群众更多依赖新媒体,对小编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前只是惯于传统媒体的我有“赶鸭上架”的感觉。
知时节方能跟拍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爱传一些离奇的事件。看到别人发出的视频,我们一定想问发生在哪儿,什么时间的事,那就是事件基本环境。
作为法院小编,关心法律是自己的职业“饭”。法律的终极目标是为大局和人民群众服务的,自然离不开大环境,党中央对依法治国有何顶层设计,民法典有何重要意义,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法院人有何作为,从来都离不开周边环境。
鲜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一定的环境里比较突出。常常遇到就事论事的稿件,看不到闪光点,没有环境就没有灵魂。
很多人苦恼手机订阅东西太多,我却“多事”地关注不下于30个平台,一为了解环境态势,二为求证消息的准确性。
组织新媒体素材跟农业生产耕种什么极其相似,要看季节,还要看天气和土质。走到法来看,三八宣讲妇女维权,6.26谈禁毒、八一民法典进军营……。
4年农校生活,二十四节气我早已铭记于心,那些农业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无形中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每天起床必看气温,每写稿件,必关心背景。
回望2020,疫情爆发、抗击疫情、森林火灾、复工复产、香港治乱、纪念抗美援朝的大背景下,法院人主动作为,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助企发展,脱贫攻坚,围绕周边环境宣传法院典型,重点围绕民法典做文章,感觉有写不完的素材,有做不完的事。
勤耕耘方见实效
运营新媒体又如种花,需要了解花的习性,同样是种花。人家搞得花团锦簇,而自己往往很难养活。
像我这样奔五的人对一些网络语言都不在行,自然对新媒体很多习性不了解,要把新媒体做好就更难了。但在宣传岗位又不得不去学习了解,努力适应发展需要。
自己负责的平台就是自己的责任地,需拿出爱心去浇灌。先说2020年运营的抖音吧,从2018年11月底开通到2019年底,这期间只能说开通了平台,到2019年底时粉丝数量不到900,抖音涨粉成为我的心病。
疫情期间,我开始学习视频剪接基本技能,学习《北三环政能量》的创作理念,坚持每天发布作品,在4月、5月居然还上了法院抖音排行榜,让我意外地感到惊喜,后来粉丝上涨到8万。
传统的街头宣传受众范围有限,我想如果把民法典制作成抖音,这样一定会让很多人知晓。于是把全部条文制作成抖音。但并不是我所想象,因为原原本本条文别人也不懂。
每次抖音平台有人询问,我总是耐心答复,哪怕答复得不尽圆满,网民也是很感谢的,偶尔管理松散,出现掉粉,让我心疼不已,总觉得自己失职,充满自责,实践告诉我,新媒体运营需要不断探索。
求质量方能进步
谁都喜欢色值鲜艳味美的产品,那是因为能唤起我们的味觉。好的作品之所以有人读,同样是因为唤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新媒体作品的阅读量和粉丝数就是作品的成绩单。
客观地讲,谁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但如果自己的作品只是了愿,可能连个人都不愿意多看,这样的工作方式又怎能引起别人注意呢?
拿发抖音来说,开始以为随便扫一下视频发出去就可以了,可发出去的视频呢,我发出去基本没有人看,时间长了,这样的平台就更不容易引起关注。
为什么我们发的作品没有人看,更多的是没有抓住受众。记得陈法官在教育一名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被执行人,他的那句话在抖音上引起共鸣,阅读量50多万,评论几百条,纷纷为法官点赞。
同样的作品,别人的阅读量大,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文字、图片,视频质量上都与别人存在差别。
新媒体需要美感,如何让它美起来,需要在语言体例,图片、视频美感和剪接上下功夫,以美感与灵魂去打动读者。
每当空闲时,我总想去学习别人的照片、视频的构思,哪怕是取得一个很小的突破,对个人都是很大的进步。当一个作品得到多数人的点赞,其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之所以叫小编,那是因为这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多年的小编生活告诉我,小编责任不小,作用不小。我热爱我的小编生活,2021年我将更加努力,争取创作更多优质作品,努力让群众满意。
(作者单位:四川省屏山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