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司法“新面孔”谱写公平正义新篇章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是人民法院驰而不息的努力。
五年来,人民法院以推动审判专业化、办案精品化、队伍精英化、视野国际化为己任,不断创新机构设置,为“十三五”规划中“促进司法公正”的时代画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院、环境资源保护法庭、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金融法院、地方破产法庭……一张张“新面孔”的问世如同一颗颗智慧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广袤大地,闪烁着护航公平正义的夺目光芒。
“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将权威、专业、便民带到基层一线
如何进一步落实诉讼便民利民原则,切实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保障司法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性答案。
截至2016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已先后揭牌成立第一、二、三、四、五、六巡回法庭,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完成了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的总体布局,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新亮点。
“巡回法庭要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期许之语掷地有声。
不辱职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伴随着司法改革嘹亮的号角声,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们迈着坚定步伐从东交民巷走出,走进深圳、沈阳、南京、郑州、重庆、西安。他们手执法槌天平,打破地域桎梏、排除各种干扰、统一法律适用,将公平正义送抵人民群众的家门口。
巡回审判,重在巡回。
成立之初,巡回法庭即被赋予巡回审判、重心下移、便民利民的使命。为此,它们也被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
巡回开庭、巡回阅卷、巡回询问、巡回调查、巡回宣判……在各项巡回审判工作中,巡回法庭实现重大行政案件、跨区域民商事案件就地审理,将最高人民法院的权威、专业带到了基层和一线。
“无罪!”2016年12月2日上午9时,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公开宣判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一案,撤销原审判决,当庭宣告聂树斌无罪,为这起“真相在路上走了近20年”的案件划上了句号。
“聂树斌案改判无罪具有重大意义,堪称我国刑事司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件,为‘疑罪从无’的刑事诉讼原则作了有力的背书。”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莫洪宪表示。
聂树斌案、孙氏三兄弟案、上海欧宝公司诉辽宁特莱维公司虚假诉讼案、“豪车”天价赔偿案……通过妥善审理一件件社会广泛关注的大要案,巡回法庭作为司法改革“先行者”“排头兵”的使命与担当得到有效彰显,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有了切身体会。
“网上纠纷网上审”
——互联网法院,为信息化时代司法建设开辟全新路径
在与信息化同频共振的改革浪潮中,人民法院足音铿锵。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端到端”,看似简单“搬”上网的转变,却见证了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探索信息化时代法治正义的砥砺与不懈。
2017年以来,杭州、北京、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先后设立,为当事人提供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审理了一大批具有规则引领意义和重大影响力的案件,开辟了互联网司法建设的全新路径。
起诉、调解、立案、审判、送达、执行……各项诉讼环节全部在线完成,这是互联网法院“网上纠纷网上审”“服务群众不打烊”的新型工作模式。
平均庭审时长29分钟,比普通线下诉讼节省约四分之三的时间,这是司法搭乘互联网东风带来的庭审速度。
“互联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面向现实需求、遵循司法规律,为司法运行在新时代的模式变革趟出了新路子、树立了新标杆。”在2020年9月召开的互联网法院工作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自豪地表示。
依托技术手段,互联网法院带来的“快”和“便利”有目共睹。与此同时,三家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大批具有先导示范意义的互联网案件,不断为“依法治网”填补空白、树立规则。
——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大数据权属案和首例公共数据不正当竞争案,合理划定数据资源利用和个人信息保护边界,推动公共数据在安全可控、保障隐私前提下最大程度开放共享。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旗帜鲜明反对“暗刷流量”交易行为,有力打击网络黑灰产业,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王者荣耀’短视频侵权案”系全国首例游戏短视频侵权案件。针对源源不断上传的侵权视频,法院发出诉中禁令适用于所有侵权视频,有效保护了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
截至2020年8月31日,三家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案件222473件,审结194697件,在线立案申请率99.7%,在线庭审率98.9%;共受理涉外案件2487件,审结2320件,标的额2.4亿元。
“为营商环境培育良好法治土壤”
——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中国法院已成为世界上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最多的法院,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公信力、吸引力、影响力显著提升!”
历史性跨越的背后,是人民法院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体系建设的创新与迈进——
北京、广州、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相继设立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南京、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宁波等21个中心城市先后设立知识产权法庭,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挂牌成立,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道路就此铺开。
依托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知识产权法庭、31家高级法院及新疆高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3家知识产权法院以及部分中级、基层法院共同组成的知识产权审判新格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通过集中统一的管辖体制,专业、高效、权威的审判实践,切实发挥统一知识产权裁判标准、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职能作用,开启为创新创业、经济大局保驾护航的全新征程。
金融法院是继设立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之后的又一大创新。
2018年8月20日,全国首家金融审判专门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挂牌成立,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金融司法之窗”。
首创全国证券示范判决机制、发布全国首个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机制的规定、首创“中小投资者保护舱”……两年来,立足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要求,上海金融法院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公正高效审理各类金融案件,切实服务保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面向未来,人民法院服务保障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措施更加有力——
2018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应运而生,标志着最高人民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建设掀开崭新的一页。
“可以自由选择诉讼、仲裁、调解。”“法官经验丰富,对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国际贸易投资实务熟悉。”“可以直接提交英文证据材料进行质证,节省时间费用。”“一审终审、方便快捷。”……公正、高效、便利、低成本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国方案”,正得到越来越多中外当事人的赞不绝口。
在护航公平正义的漫漫征途中,人民法院上下求索、全面发力,通过持续深化机构创新、塑造更为专业化的审判格局奏响了“十三五”的凯歌。“十四五”的篇章即将开启,人民法院踌躇满志、重整旗装,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崭新的风貌奋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