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服务 一站式解纷
今年以来,河南省洛阳市两级法院加大诉讼服务便民利民惠民工作力度,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的诉讼服务,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统计,截至6月30日,洛阳全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共受理委托调解、委派调解案件9607件,调解成功6228件,调解成功率64.82%。其中,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收案数量为869件,调解成功591件,调解成功率68.01%。
关口前移 建立机制
只有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洛阳法院在这方面的探索较早。
据洛阳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张海峰介绍,早在2016年,洛阳市委政法委牵头在洛阳中院成立了市级层面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暨诉调对接中心,并在全市16个县市区全面铺开。
201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在洛阳两级法院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以此为契机,洛阳两级法院结合“分调裁审”机制的探索,在速裁快审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改革。
洛阳中院成立3个民事速裁团队,实现“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洛阳中院民事速裁团队共分流二审民事案件1204件,审结1120件,结案率93.02%,平均审理时限33.24天。
同时,洛阳中院要求基层法院根据自身案件数量、人员结构等因素,成立民事速裁团队和简易程序团队。截至6月30日,洛阳各基层法院共分流民事简单案件16716件,审结16321件,结案率为97.63%,平均审理天数56.49天。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张海峰介绍说,多元解纷,首先要将各类社会资源纳入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之中。诉讼服务中心从一开始就注重在党委领导下,将人民调解、行政调处、行业调解和商事调解等各类调解资源与法院的诉调对接相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纠纷解决互动机制。
为此,洛阳法院建立了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名册,截至目前,洛阳两级法院共有特邀调解组织305个、特邀调解员558名;其中洛阳中院对接6个特邀调解组织、19名特邀调解员。
洛阳法院还组建了专职调解员队伍,并在诉调对接中心设置专职调解员团队。其中,洛阳中院在诉调对接中心成立了3个专门的调解团队,自成立以来,共受理调解案件6067件,调解成功3745件,调解成功率61.85%。
2019年12月,洛阳中院与洛阳市银保监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5家单位签订诉调对接工作协议,成立了5个专业调解室及金牌调解员陈新民人民调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知识产权调解室受理案件106件、调解成功98件;陈新民人民调解工作室受理案件259件、调解成功186件。
此外,洛阳法院还大力推行专家志愿者服务,从各专业领域选聘42名专业精通、经验丰富、有一定社会威望的专家学者、律师,组建起法律专家志愿者服务团队,在诉源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形式多样 司法便民
为实现矛盾纠纷快速化解,洛阳法院创新纠纷化解手段和方式,用多元化的途径提升调解质效。
推行“专业调解+行业调解”模式。组建调解团队时,分别任命已退休民庭庭长、行政庭庭长、知识产权庭庭长担任3个团队负责人。
推行“调解员+员额法官”模式。由1名调解法官和2至3名人民调解员组成调解团队,对疑难复杂案件进行调解,将人民调解的情感优势与司法调解的权威优势相结合,将人民调解员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与法官专业的法律知识相结合。
推行类案判决指导下的要素式调解。对于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物业合同、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疗卫生和商标侵权等纠纷,法院通过审理典型案件,为同类纠纷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参考性的处理规则。
规范程序 方便快捷
福建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侵害商标权为由向洛阳中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河南省伊川县某服鞋城等19家商户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诉服中心工作人员在与原告、被告沟通后认为有调解可能,将该案转移至诉调对接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室,由专业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员在10天内调解成功10起并促成双方当场履行。
为给当事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洛阳法院完善了纠纷分流程序。在诉调对接中心设立诉非衔接和诉调对接窗口,对当事人到诉讼服务中心申请立案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倡议和诉讼指导,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
同时,洛阳法院充分利用社会综合治理网络,建成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实现矛盾纠纷的统一化解。对于当事人同意调解的,由分流员及时将案件录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自动分流至各调解团队进行调解。
洛阳中院院长曲海滨说:“诉讼服务是司法文明的窗口,我们一定要不断建立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当事人‘零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