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随地吐痰 光有“重罚”还不够
2020-06-03 23:52:22 | 来源:东方网 | 作者:张国栋
 

  据报道,日前表决通过的《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提出,在图书馆、超市、公园、电梯轿厢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且拒不清除痰渍的,将处以一百至五百元不等的罚款。(5月17日新华网)

  随地吐痰陋习由来已久,屡禁不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深入,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为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危害,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山西此次运用法治手段治理这一顽疾,尤其对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且拒不清除痰渍的,将处以最高500元的罚款,并配套具体的落实举措,相比其他地方,这可谓开了“重罚”之先河,既体现了当地治理随地吐痰,倡导文明的决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实效。人毕竟是驱利避害的“理性的经济人”,利益感觉容易被这样的重罚所触动。

  但从另一角度看,即便不说面临的执法难题,过分依靠重罚也有着很大的负效应,弱化公众对随地吐痰的不道德感。经济学家史蒂芬在《魔鬼经济学》中讲了这样一个实验:一家日托中心里,研究者对每天下午接小孩的家长能否按时到达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最初总有几位家长迟到。后来规定凡迟到的家长需支付三美元罚款。出乎意料的是,迟到的家长反而越来越多。为何如此?原来,迟到本身是不道德的,给人罪恶感,但现在付出了额外的三美元,迟到的罪恶感也就消失了。在重罚随地吐痰上就可能存在这种“去道德效应”。

  进而言之,花钱买教训对不文明者是一种警示,只有为自己的不文明付出大代价,才能促使其从思想深处认识反省,自觉改掉不良习惯。从这点而言,重罚有效也管用。但重罚只是一种途径。有专家在全面考察新加坡后认为,其美丽与文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有良好的法制。二是有优秀的公务员队伍和精英治理。三是政府决策的公开和公众参与。四是有良好的公民教育。

  由是观之,各地想让治理随地吐痰等顽疾,光有重罚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公众的广泛认可与积极参与,没有执法者素质和执法效率的提高,没有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是不成的。而应开发多元的手段,致力于建立健全一种向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说“不”的整体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发生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随地吐痰之类的行为就会受到很大遏制,这固然有强力宣传之功,但也有共同利益和厉害所致。说明不是改不掉,而是太顽固。现在不少人都知道了什么是公民的健康权,也想做一位健康公民,但有些人只是停留在维护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的层面上,而忽视了高度尊重他人的健康权和维护社会的整体健康,这是一个道德的层面,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层面,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有大多数人都知道,随地吐痰不仅害己害人,也缺德丢人,同时,社会也的确提供了方便,加之罚款约束等,才可能会有长效。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