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高效 便民利民
——代表热议最高法工作报告便民高效纠纷化解机制
2020-05-28 10:38:0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珊珊
 

  “决不让群众无处申诉,决不许对群众诉求置之不理。”

  5月25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对畅通群众纠纷解决渠道,构建便民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予以回应,赢得了全国人大代表的阵阵掌声。

  “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化解案件849.7万件,其中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较一审民商事案件缩短49.2%。”报告中的这组数据,展现了最高人民法院为提供便民高效的诉讼服务,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累累硕果。

  一站解纷:“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即办、统一分流”

  “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

  2019年6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聚焦一个主题: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建设。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全国法院围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诉讼制度、诉讼服务体系、跨域立案服务等改革要求,全面推进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全国法院积极探索,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造方便快捷的解纷渠道。

  一方面,将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等调解方式请进法院,通过立案环节的诉前分流,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另一方面走出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

  “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前往安吉“矛调中心”,对安吉的矛盾化解机制予以肯定并评价值得推广。

  据了解,安吉“矛调中心”有政法委、法院、检察院、信访局、公安局、司法局等10家单位成建制常驻,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动态轮驻或因需随驻。

  2019年,安吉、德清、长兴等三县法院就将诉讼服务中心和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入驻县“矛调中心”。其中,安吉县人民法院派驻人数占比20.8%,所设窗口占比30%;德清县人民法院入驻后对接专业化调解组织,协助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0件;长兴县人民法院探索开发“长兴解纷码”,搭建“线上矛调中心,云上解纷平台”。

  “法院入驻‘矛调中心’,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即办、统一分流,真正实现了群众解纷‘最多跑一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护士长潘美儿对法院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实践如是评价。

  跨域立案:“真正让数据多跑步、当事人少跑腿”

  “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跨域立案诉讼服务。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跨域立案域内全贯通,全国中级、基层法院和海事法院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报告对过去一年里跨域诉讼立案服务作出总结。

  “少跑一次腿、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少误一次工。”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党委书记吴金笔用四个少,一语道破当事人来法院办事的期待。

  2019年6月的一天,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正在用“福建法院统一诉讼服务平台”的“跨域立案”功能为一名律师当事人扫描厚厚一叠证据材料,10分钟后,晋江市人民法院完成收案。

  跨域诉讼服务改革的“泉州速度”,被吴金笔评价为将诉讼服务跨法院、跨地域地配送到当事人“家门口”——“有温度、有质量”。

  如报告所说,如今诉讼服务的迭代升级已在全国法院遍地开花,而这一切离不开全国法院不断推进升级的智慧法院建设。

  24小时自助法院、导诉机器人、诉讼辅导机、诉讼风险评估机、便民服务自助终端等设备已经成为大多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标配。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人民法院将诉讼服务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推动诉讼服务智慧升级。

  开庭庭审活动,不再受到空间甚至时间的限制;技术层面确保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庭审平台的不断更新优化和智能化,也为法官审理案件提供类案分析,增强案件研判,确保裁判尺度统一、同案同判。

  今年疫情期间,智慧法院更是表现亮眼。在防控疫情、减少出行风险的同时,积极化解了疫情期间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在助力复工复产方面更是取得显著成效。

  “全国法院树立四级法院‘一盘棋’意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真正让数据多跑步、当事人少跑腿,切实满足不同地区、各类诉讼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潘越评价道。

  基层解纷:“将纠纷化解在村居、化解在诉前”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各地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让人民内部矛盾能够更快更有效化解。”

  三分之一纠纷在法院“门外”化解,新收案件同比首次出现止增下降——过去一年,江西省寻乌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成效显著。积极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逐渐形成了“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寻乌经验”,被称为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成功实践。

  ——在全县60个较大村设立“五老”人员联系站,邀请“五老”人员共同处理矛盾纠纷,与15个乡镇和10家单位携手搭建诉调对接平台。三年来诉前联合化解矛盾212起,委托调解案件69件。

  ——推行以“诉讼服务在一线、调查研究赴一线、巡回审判到一线、判后回访去一线”为内容的“一线工作法”;养成“请吃茶”工作习惯,为当事人泡上一杯茶,问一问情况,摸摸底,不少纠纷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化解。

  ——搜集整理常用客家俗语,将客家民间习俗、家风家训、乡规民约吸纳到司法办案中来。

  “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寻乌经验”已成为赣州市乃至江西全省基层法院参与乡村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缩影。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委书记、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许锐评价:“寻乌经验”将纠纷化解在村居、化解在诉前,打造了一批少诉无诉村(居),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立足城乡基层化解纠纷。充分发挥全国10759个人民法庭作用,积极参与县域基层治理,共调解、审结案件473.1万件。”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展示了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探索纠纷化解模式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于子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