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直播带货”是助推执行攻坚的有益尝试
“法官直播带货”增加了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既能助推法院执行工作进展,又能维护胜诉当事人权益,更能提高公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据报道,“双12”当天,多家法院与线上拍卖平台联合在某电商平台上“直播带货”。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例,在短短1个多小时的直播拍卖里,该院拍卖标的成交额即突破亿元。
法官给人们的印象一贯端正严肃,这也是其所从事的职业属性所要求的。在一般民众眼中,法官的本职工作是裁判案件,定分止争,但此次“法官直播带货”却不失严肃,更添活泼,也有利于人民法院更好地处置涉案资产,从而确保实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助推执行困难案件的顺利解决。
通常情况下,一方当事人胜诉后,对方当事人负有给付义务的,胜诉当事人即具有可期待利益。但现实中,往往许多败诉当事人或主动或被动地不积极履行义务,甚至故意规避、逃避裁判文书确定的法律义务。此时,就需要执行法官依法主动追查并处置执行义务人财产,以便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法院处置被执行人财产往往并不简单。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被执行人的财产并非易于交付的现金,或者属于不易于变现的其他财产,如房产、首饰、车辆、家电,甚至是车位、手机号码。此时,为了尽快对涉案财产变现,就需要法院及时对这些财产进行拍卖、变卖。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处置保全的财产时,可以视情况实行网络拍卖,以便扩大“广告效应”,降低拍卖费用,提高拍卖流程的公开透明,减少暗箱操作概率。在网络购物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果依然拘泥于传统模式,就可能出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局面,导致本来具有极高价值的财产无人问津,无利于拟处置资产的有效变现。“法官直播带货”这一方式则显著地增加了拟处置资产的知名度和曝光率,让更多网民产生围观、竞拍欲望,容易使得拟处置资产以更高价格拍卖。
此外,“法官直播带货”还向民众普及了法律常识,在直播现场,法官们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表情介绍拟处置资产,同时也涉及执行环节、拍卖环节的相关法律知识,让平时少有人问津的专业知识得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普及,让社会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法院执行工作,也增加了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更是助推执行攻坚的有益尝试。
法律是严肃的,法庭是庄严的,法官是公正不阿的。在网络时代下,司法工作者放下正襟危坐的传统形象,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对法院所处置的资产“直播带货”,既适应了网络时代的传播思路和行为准则,又是对法院执行工作开展的有益探索。“法官直播带货”既能助推法院执行工作进展,又能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更能提高公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