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集中执行的智慧升级
当前,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已经实现,正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强力推进。但是,随着执行案件的日趋复杂化和被执行人规避执行多样化,传统的常态化集中执行模式遇到较大挑战。信息化条件下,应当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执行领域的广泛应用,探索线下集中执行和线上智能查控相结合的“智慧集中执行模式”。
树立智慧执行理念,夯实集中执行基础。智慧执行是当下执行工作的发展趋势,其中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尤为重要。大数据对于执行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云处理作为基础对海量数据进行云收集和云计算,利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计算形态,结合人工智能的高级算法,精准锁定、在寻找财产线索、智能推送等有利于法院执行工作的模块中发挥重要价值,通过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共享数据、利用数据,进而服务于执行工作,并深入配套辅助应用于立审执的全过程。
全面进行数据分析,解决执行找人难题。利用地址信息数据,通过包含有定位信息、送货地址信息、公共交通信息、车辆导航轨迹等在内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推断被执行人的经常居住地和经常出入地。例如利用滴滴打车软件上的常用地址、通讯地址、位置信息、行程信息、IP地址,结合淘宝、京东等送货地址以及导航软件信息,就能直接找到被执行人的具体行踪,向其送达相关执行法律文书;利用金融交易数据,分析包含有被执行人银行开户信息、现金存取、资金流向、消费数据、网点录像等分析被执行人的金融交易分布热点轨迹,判断被执行人生活半径和确切位置;利用互联网信息,通过被执行人身份证号和绑定手机号码查找被执行人社交网络、搜索检索、网络注册、登录记录、使用记录结合定位信息查询比对被执行人行踪;利用纳税票据社保信息,通过被执行人定期纳税、开票、使用医保、缴纳社保等被执行人经济活动轨迹查询被执行人确切位置。
引入智慧分析系统,及时控制涉案财产。对财产执行的数据化分析综合科学研判,对在执行中搜集到的线上、线下财产统一汇集分析后,以数据可视化动态描述被执行人社会关系、资金往来、流转、消费、财产信息等综合状况,确定被执行人是否存在违法或虚假申报财产、违法高消费、有能力而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等行为。对查控到的被执行人财产进行自动对比分析,明确财产价值,结合被执行人的债务情况分析,建立动态模型,确定被执行人真实履行能力。通过对被执行人进行账户明细、财产隐匿、隐性财产分析,判断被执行人是否存在转移资产、隐匿财产等规避执行行为。最终,通过对获取信息的汇总、归类与综合研判形成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和履行情况综合报告,供当事人查阅,供执行法官决策,确定集中执行行动。
发挥执行通作用,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推出法院执行通软件,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执行壁垒,使执行工作中当事人与执行法官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得以消除,申请执行人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法院执行通APP软件与执行法官进行电话联系,遇到执行法官工作繁忙时,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留言、提供线索。在集中执行前,当事人可以至被执行人住所地先行了解情况,并将具体情况直接反馈给执行法官。法官综合考虑被执行人下落、财产情况等,决定采取何种执行方法,实现精准打击。
完善失信人员管理,促进诚信体系构建。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严格落实惩戒措施,对失信被执行人在各类荣誉、信用等级评定、招标投标、融资授信、高消费、出境管理等方面进行限制,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警示联合机制。强化执行联动,形成化解执行难聚合力。紧紧依靠地方党委领导,推动建立执行联动合作长效机制,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借助铜山区作为江苏省网格化试点区的有力平台,将执行信息的提供与管理纳入网格化工作范围,利用网格员的全区域、全时段工作,提升集中执行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