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双语 糌粑法官 鲁茸尼玛
2019-04-30 09:08:4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董杨濠
鲁茸尼玛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一位藏族法官,在二十几年的法官生涯中,选择坚守基层,为藏区群众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用雪山儿子的忠诚坚守雪域高原。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鲁茸尼玛主审和参与审理各类案件六百多件,没有一起错案发生。在当地声望很高,受到基层干警和群众的欢迎和信任。
“我是雪山卡瓦格博的儿子,这里是我的家乡,作为一个藏族法律工作者,办好案件,做好法律服务,是我的工作职责,也是我的理想信念”——鲁茸尼玛。
拖顶法庭工作期间遇到老庭长关照鲁茸尼玛曾在德钦县法院唯一的派出法庭拖顶法庭工作过五年多,发生过很多故事。刚参加工作的他,由于经济条件困难,受到老庭长格外的照顾,基本上一日三餐都在老庭长家蹭饭,一起在法庭开出一块菜地,老庭长一家四口,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孩子在读书,老母亲七十多岁疾病缠身,却从来不嫌弃多添了一个吃饭的人,鲁茸尼玛也很感激遇到这样的领导,总是多做一点活,工作上多干一点,常常下班后到法庭旁的珠巴洛河去钓鱼,给孩子解解馋、希望减轻老庭长的负担。多年后,老庭长出车祸去世,鲁茸尼玛一直和其家人保持联系,常去看望。他说,我的领路人不仅仅教会我工作技巧,更多的是教会我做人,教会我感恩。
法庭故事在每一起案件中,在老庭长的带领下始终真心诚意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尽心尽力办好每一案件。经常深入珠巴洛河两边崇山峻岭之中和金沙江畔田间地头,实地调查案情,面对面进行调解。因工作出色,拖顶法庭被省高院和省司法厅联合授予了“全省调解先进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故事一:2003年,在受理原告扎某某诉被告阿某某及此某某分家析产案中。由于当事人住得比较偏远,天还未亮庭长就带着我出发,经过五个小时长途跋涉才来到开庭地点。原告扎某某和被告阿某某等候多时,可不见此某某。经过询问得知,原告扎某某(此某某父亲)和被告阿某某(此某某丈夫)矛盾十分激烈,被告此某某夹在父亲和丈夫中间左右为难,不肯前来开庭。此某某反锁在自己寝室里怎么喊她也不吱声。老庭长和鲁茸尼玛踢开房门冲进去。发现此某某口吐白沫,可能吃了老鼠药。偏僻山村没有医院,急中生智,先把鸡屎灌入此某某嘴里,后将此某某装进大篓筐,用绳子拴好后吊在房梁上,几个人不停转动箩筐。不一会儿,此某某呕吐不止,慢慢苏醒过来,说着“别转啦,别转啦,把我放下”。随后将此某某送往医院,并办理入院手续。过了三天,原告扎某某和被告阿某某及此某某来到法庭提交撤诉申请。同时连声说“阿吾,加农”(藏语:哥哥,谢谢你)。
故事二:在帮助派出所押送吸毒人员时,在警车里发现吸毒人员随身携带了刀片想自杀,在劝导后阻止了其想自杀的念头。
故事三:在拖顶派出法庭的五年多,与很多村民成了朋友,调到县城工作后,拖顶、霞若的一些村民到县里办事,都喜欢到他家住宿。最多的时候有七个村民的小孩因到县城读书,吃住在鲁茸尼玛家里。
回到院里工作从派出法庭回到院里后,先到执行局工作了五年,常常为一个小小的标的执行到位,要走村入户,苦口婆心半天。多少次,当事人怒气冲冲而来,在他调解下,却满意而归。多少次,来不及吃上一口热乎的中午饭。多少次,因为工作原因错过女儿的家长会。多少次,在乡下的老母期盼他回家坐坐,却总是出差,是长期以来德钦法院司法工作的顶梁柱。
在院里工作期间,鲁茸尼玛是德钦法院第一个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工作人员。通过内部竞争上岗,笔试、综合成绩第一,竞聘上民庭副庭长,通过以后的努力,因工作成绩优异,被时任院长毛振斌破格提拔为副院长。
拒收礼在办理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到鲁茸尼玛家中送一袋虫草,被其严词拒绝,呵斥送礼人,并当场归还。
办理一起非法经营案件中,当事人到办公室送了一个塞满人民币的信封,鲁茸尼玛当场拒收。第二天一早,当事人又再次送来,鲁茸尼玛当场阐明利害关系,并对该当事人进行了教育。
熟悉的村民朋友到县城,总是要给他带一饼酥油,在德钦,虽然一饼酥油只值一百元,可对老百姓来说,这是情谊。鲁茸尼玛常常要追着这些人送回去,实在送不回的,只好对价把钱寄回去。
放弃外调机会由于德钦县自然条件艰苦,很多公务员都选择了外调。由于鲁茸尼玛工作出色,被外地法院领导看中,动员其到该地区工作。他却放弃了,他说自己是本地人,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是这里长大的,应该为同胞服务。
关心外地干警德钦法院开启栓心留人工程后,从其他地区先后招录十多位外地政法干警,在语言上、生活习惯上、工作适应上,鲁茸尼玛这些年来没少下功夫帮助这些外地干警。有时候家里寄来一点牛肉,首先想到的是给外地干警尝尝,家里总是充满各地口音的欢声笑语。谁家里有困难,有思想包袱,打退堂鼓、有畏难情绪、他都会挺身而出,和他们散散步、谈谈心,给予物质帮助和生活上的关心。就像一个知心老大哥,温暖着那些异域他乡投奔到藏区实现法律梦想的年轻人,每个细节温暖过一个又一个外地干警。他说,你们能来这里,就是对我们藏区边疆法治建设做贡献,我们就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
帮助困难户在扶贫工作上,积极组织、积极参加,对自己的挂包户冷暖放心上。看到贫困户家里条件极端困难,又有残疾人的情况下,积极捐款捐物,自掏腰包给他们买新被子、洗衣机、鞋柜等等生活用品。
简单的藏族汉子,爱吃糌粑的乡土法官,和蔼可亲的老大哥,充满爱心的康巴汉子,执着坚守的法律人,其实就像他说的,让更多的民族群众感受到法治阳光,就是我毕生追求。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钦县人民法院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鲁茸尼玛主审和参与审理各类案件六百多件,没有一起错案发生。在当地声望很高,受到基层干警和群众的欢迎和信任。
“我是雪山卡瓦格博的儿子,这里是我的家乡,作为一个藏族法律工作者,办好案件,做好法律服务,是我的工作职责,也是我的理想信念”——鲁茸尼玛。
拖顶法庭工作期间遇到老庭长关照鲁茸尼玛曾在德钦县法院唯一的派出法庭拖顶法庭工作过五年多,发生过很多故事。刚参加工作的他,由于经济条件困难,受到老庭长格外的照顾,基本上一日三餐都在老庭长家蹭饭,一起在法庭开出一块菜地,老庭长一家四口,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孩子在读书,老母亲七十多岁疾病缠身,却从来不嫌弃多添了一个吃饭的人,鲁茸尼玛也很感激遇到这样的领导,总是多做一点活,工作上多干一点,常常下班后到法庭旁的珠巴洛河去钓鱼,给孩子解解馋、希望减轻老庭长的负担。多年后,老庭长出车祸去世,鲁茸尼玛一直和其家人保持联系,常去看望。他说,我的领路人不仅仅教会我工作技巧,更多的是教会我做人,教会我感恩。
法庭故事在每一起案件中,在老庭长的带领下始终真心诚意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尽心尽力办好每一案件。经常深入珠巴洛河两边崇山峻岭之中和金沙江畔田间地头,实地调查案情,面对面进行调解。因工作出色,拖顶法庭被省高院和省司法厅联合授予了“全省调解先进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故事一:2003年,在受理原告扎某某诉被告阿某某及此某某分家析产案中。由于当事人住得比较偏远,天还未亮庭长就带着我出发,经过五个小时长途跋涉才来到开庭地点。原告扎某某和被告阿某某等候多时,可不见此某某。经过询问得知,原告扎某某(此某某父亲)和被告阿某某(此某某丈夫)矛盾十分激烈,被告此某某夹在父亲和丈夫中间左右为难,不肯前来开庭。此某某反锁在自己寝室里怎么喊她也不吱声。老庭长和鲁茸尼玛踢开房门冲进去。发现此某某口吐白沫,可能吃了老鼠药。偏僻山村没有医院,急中生智,先把鸡屎灌入此某某嘴里,后将此某某装进大篓筐,用绳子拴好后吊在房梁上,几个人不停转动箩筐。不一会儿,此某某呕吐不止,慢慢苏醒过来,说着“别转啦,别转啦,把我放下”。随后将此某某送往医院,并办理入院手续。过了三天,原告扎某某和被告阿某某及此某某来到法庭提交撤诉申请。同时连声说“阿吾,加农”(藏语:哥哥,谢谢你)。
故事二:在帮助派出所押送吸毒人员时,在警车里发现吸毒人员随身携带了刀片想自杀,在劝导后阻止了其想自杀的念头。
故事三:在拖顶派出法庭的五年多,与很多村民成了朋友,调到县城工作后,拖顶、霞若的一些村民到县里办事,都喜欢到他家住宿。最多的时候有七个村民的小孩因到县城读书,吃住在鲁茸尼玛家里。
回到院里工作从派出法庭回到院里后,先到执行局工作了五年,常常为一个小小的标的执行到位,要走村入户,苦口婆心半天。多少次,当事人怒气冲冲而来,在他调解下,却满意而归。多少次,来不及吃上一口热乎的中午饭。多少次,因为工作原因错过女儿的家长会。多少次,在乡下的老母期盼他回家坐坐,却总是出差,是长期以来德钦法院司法工作的顶梁柱。
在院里工作期间,鲁茸尼玛是德钦法院第一个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工作人员。通过内部竞争上岗,笔试、综合成绩第一,竞聘上民庭副庭长,通过以后的努力,因工作成绩优异,被时任院长毛振斌破格提拔为副院长。
拒收礼在办理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到鲁茸尼玛家中送一袋虫草,被其严词拒绝,呵斥送礼人,并当场归还。
办理一起非法经营案件中,当事人到办公室送了一个塞满人民币的信封,鲁茸尼玛当场拒收。第二天一早,当事人又再次送来,鲁茸尼玛当场阐明利害关系,并对该当事人进行了教育。
熟悉的村民朋友到县城,总是要给他带一饼酥油,在德钦,虽然一饼酥油只值一百元,可对老百姓来说,这是情谊。鲁茸尼玛常常要追着这些人送回去,实在送不回的,只好对价把钱寄回去。
放弃外调机会由于德钦县自然条件艰苦,很多公务员都选择了外调。由于鲁茸尼玛工作出色,被外地法院领导看中,动员其到该地区工作。他却放弃了,他说自己是本地人,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是这里长大的,应该为同胞服务。
关心外地干警德钦法院开启栓心留人工程后,从其他地区先后招录十多位外地政法干警,在语言上、生活习惯上、工作适应上,鲁茸尼玛这些年来没少下功夫帮助这些外地干警。有时候家里寄来一点牛肉,首先想到的是给外地干警尝尝,家里总是充满各地口音的欢声笑语。谁家里有困难,有思想包袱,打退堂鼓、有畏难情绪、他都会挺身而出,和他们散散步、谈谈心,给予物质帮助和生活上的关心。就像一个知心老大哥,温暖着那些异域他乡投奔到藏区实现法律梦想的年轻人,每个细节温暖过一个又一个外地干警。他说,你们能来这里,就是对我们藏区边疆法治建设做贡献,我们就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
帮助困难户在扶贫工作上,积极组织、积极参加,对自己的挂包户冷暖放心上。看到贫困户家里条件极端困难,又有残疾人的情况下,积极捐款捐物,自掏腰包给他们买新被子、洗衣机、鞋柜等等生活用品。
简单的藏族汉子,爱吃糌粑的乡土法官,和蔼可亲的老大哥,充满爱心的康巴汉子,执着坚守的法律人,其实就像他说的,让更多的民族群众感受到法治阳光,就是我毕生追求。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钦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