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孟村法院冻结微信钱包顺利执结难案
2019-01-17 14:56:52
中国法院网讯 (刘黎明) “被执行人太狡猾了,竟然把钱存在微信钱包里,吴法官也谢谢你了,如果不是你们明察秋毫,我这1万多元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要回来呢”申请执行人张某激动地说道。近日,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吴玉超果断出击,将被执行人李某为了规避执行存在微信钱包里,即将转出的1.85万元成功冻结,并最终将案件顺利执结。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2017年10月被执行人李某在申请执行人张某处借款2万元,约定2个月内还清。由于被执行人李某和申请执行人张某曾有过几次交往,当时被执行人李某也比较守信,申请执行人张某就同意了,可是借款到期后,被执行人李某却赖账不还。
2018年3月,申请执行人张某把被执行人李某告上了法庭,被执行人李某跟法官承认了欠申请执行人张某的借款的事实,但是坚称自己不是不想还钱,确实是没钱,自己经济状况也不好,所以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等到快要开庭时,被执行人李某却和审判法官玩起了失踪,面对法院的合法传唤,被执行人李某拒不到庭。2018年4月底,孟村法院缺席作出了判决,判令被执行人李某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拖欠的货款2万元及利息。判决书生效后,被执行人李某还是不履行还款义务。2018年7月,申请执行人张某向孟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孟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后,执行法官吴玉超第一时间通过法院查控系统查询了被执行人李某的银行账户,发现被执行人李某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办理了7、8张银行卡,可奇怪的是,这些银行卡的账面上基本上都没钱,余额最多的也不超过100元,有些卡上的余额还是个位数。执行法官吴玉超决定正面接触被执行人李某,可是数十次去被执行人李某家中均没有见到被执行人李某。其妻称李某在外地跑生意,很少回家,家里只有自己照看孩子。而申请执行人张某也无法提供其他财产线索,案件至此陷入困境。
被执行人李某没钱怎么办?执行法官吴玉超意识到,被执行人李某可能了解法院的执行程序,知道把钱存在银行很快就会被法院查询到,可能会把钱转移到相对隐蔽的地方。
这边执行法官吴玉超想其他办法调查的被执行人李某的财产情况,同时执行法官吴玉超也让申请执行人张某积极寻找执行线索。2019年1月7日申请执行人张某有了新发现。原来申请执行人张某的朋友赵某与被执行人李某是大专同学,赵某同学聚会时留过被执行人李某的手机号,也加了微信。想是不经常联系,被执行人李某早就忘了微信上还有赵某的存在,因此未对朋友赵某设置朋友圈屏蔽。在朋友圈里,赵某时常会看到被执行人李某晒出的各种照片,品尝美食、与其他同学聊天、发红包、购物晒图等。并在朋友圈发布信息说自己近期回家请同学们聚聚。赵某在无意中将此消息告诉了申请执行人张某。申请执行人张某迅速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执行法官吴玉超。
2019年1月9日,执行法官吴玉超和法警再一次来到被执行人李某家,可能是“天道轮回”吧,被执行人李某被成功地堵在了家中,经做工作让其履行无效后,被执行人李某被依法拘传,在返回法院的路上,被执行人李某始终在摆弄手机,一言不发。被执行人李某这种反常的行为,引起了执行法官吴玉超的注意,因为按照往常的惯例,此时的被执行人要么“折腾”,要么打电话联系亲友凑钱。但此时被执行人李某太平静了,但又像再等什么消息似得,不时低头看看手机,就在此时被执行人李某的手机短息提示音响了,执行法官吴玉超说时迟,那时快一把将被执行人李某手机夺了下来,原来被执行人李某给朋友发了微信,要把自己微信钱包里的1.85万钱暂时转到其微信账户里。并让朋友替自己保密。
被执行人李某被带到法院后,执行法官吴玉超首先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对被执行人李某微信钱包里的存款进行了冻结。并告知被执行人李某如果再不履行,法院将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依法提取其微信钱包里的存款,同时告知被执行人李某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并有可能构成拒执犯罪,此时被执行人李某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愿意和申请执行人张某和解解决。在执行法官吴玉超的主持下,被执行人李某与申请执行人张某达成了和解协议,被执行人李某以微信支付的方式将2万元欠款转帐给申请执行人张某,其余部分申请执行人张某自愿放弃。
接下来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事后执行法官吴玉超得知,被执行人李某自打申请执行人张某申请执行后,就将所有的钱存入了微信钱包内,利用现在支付方式的快捷和便利,让自己的生活不受到影响,即便是确实需要存入银行卡内的钱款,也不会超过2小时就支取出来。所以法院对其银行卡的查询,也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笔者感言:执行法官认为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等网络虚拟交易账户中的资金也属于被执行人的财产,属于法院可以执行的被执行人的财产范围。今后,查封、冻结网络虚拟交易账户中的资金将会成为执行工作中的一项常态化措施。在此我们的执行法官也奉劝那些被执行人不要心存侥幸,因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社会需要良性发展,需要信用维持;为人之道,更需要信用来维系。只有全社会共同携手才能打造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2017年10月被执行人李某在申请执行人张某处借款2万元,约定2个月内还清。由于被执行人李某和申请执行人张某曾有过几次交往,当时被执行人李某也比较守信,申请执行人张某就同意了,可是借款到期后,被执行人李某却赖账不还。
2018年3月,申请执行人张某把被执行人李某告上了法庭,被执行人李某跟法官承认了欠申请执行人张某的借款的事实,但是坚称自己不是不想还钱,确实是没钱,自己经济状况也不好,所以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等到快要开庭时,被执行人李某却和审判法官玩起了失踪,面对法院的合法传唤,被执行人李某拒不到庭。2018年4月底,孟村法院缺席作出了判决,判令被执行人李某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拖欠的货款2万元及利息。判决书生效后,被执行人李某还是不履行还款义务。2018年7月,申请执行人张某向孟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孟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后,执行法官吴玉超第一时间通过法院查控系统查询了被执行人李某的银行账户,发现被执行人李某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办理了7、8张银行卡,可奇怪的是,这些银行卡的账面上基本上都没钱,余额最多的也不超过100元,有些卡上的余额还是个位数。执行法官吴玉超决定正面接触被执行人李某,可是数十次去被执行人李某家中均没有见到被执行人李某。其妻称李某在外地跑生意,很少回家,家里只有自己照看孩子。而申请执行人张某也无法提供其他财产线索,案件至此陷入困境。
被执行人李某没钱怎么办?执行法官吴玉超意识到,被执行人李某可能了解法院的执行程序,知道把钱存在银行很快就会被法院查询到,可能会把钱转移到相对隐蔽的地方。
这边执行法官吴玉超想其他办法调查的被执行人李某的财产情况,同时执行法官吴玉超也让申请执行人张某积极寻找执行线索。2019年1月7日申请执行人张某有了新发现。原来申请执行人张某的朋友赵某与被执行人李某是大专同学,赵某同学聚会时留过被执行人李某的手机号,也加了微信。想是不经常联系,被执行人李某早就忘了微信上还有赵某的存在,因此未对朋友赵某设置朋友圈屏蔽。在朋友圈里,赵某时常会看到被执行人李某晒出的各种照片,品尝美食、与其他同学聊天、发红包、购物晒图等。并在朋友圈发布信息说自己近期回家请同学们聚聚。赵某在无意中将此消息告诉了申请执行人张某。申请执行人张某迅速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执行法官吴玉超。
2019年1月9日,执行法官吴玉超和法警再一次来到被执行人李某家,可能是“天道轮回”吧,被执行人李某被成功地堵在了家中,经做工作让其履行无效后,被执行人李某被依法拘传,在返回法院的路上,被执行人李某始终在摆弄手机,一言不发。被执行人李某这种反常的行为,引起了执行法官吴玉超的注意,因为按照往常的惯例,此时的被执行人要么“折腾”,要么打电话联系亲友凑钱。但此时被执行人李某太平静了,但又像再等什么消息似得,不时低头看看手机,就在此时被执行人李某的手机短息提示音响了,执行法官吴玉超说时迟,那时快一把将被执行人李某手机夺了下来,原来被执行人李某给朋友发了微信,要把自己微信钱包里的1.85万钱暂时转到其微信账户里。并让朋友替自己保密。
被执行人李某被带到法院后,执行法官吴玉超首先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对被执行人李某微信钱包里的存款进行了冻结。并告知被执行人李某如果再不履行,法院将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依法提取其微信钱包里的存款,同时告知被执行人李某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并有可能构成拒执犯罪,此时被执行人李某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愿意和申请执行人张某和解解决。在执行法官吴玉超的主持下,被执行人李某与申请执行人张某达成了和解协议,被执行人李某以微信支付的方式将2万元欠款转帐给申请执行人张某,其余部分申请执行人张某自愿放弃。
接下来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事后执行法官吴玉超得知,被执行人李某自打申请执行人张某申请执行后,就将所有的钱存入了微信钱包内,利用现在支付方式的快捷和便利,让自己的生活不受到影响,即便是确实需要存入银行卡内的钱款,也不会超过2小时就支取出来。所以法院对其银行卡的查询,也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笔者感言:执行法官认为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等网络虚拟交易账户中的资金也属于被执行人的财产,属于法院可以执行的被执行人的财产范围。今后,查封、冻结网络虚拟交易账户中的资金将会成为执行工作中的一项常态化措施。在此我们的执行法官也奉劝那些被执行人不要心存侥幸,因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社会需要良性发展,需要信用维持;为人之道,更需要信用来维系。只有全社会共同携手才能打造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