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庭审不允许公开 现在扫码能一目了然
——老法官羊茂明讲述建省30年来海南法院司法为民的变迁
2019-01-02 17:19:4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麦文耀
1994年,羊茂明(前排左五)与洋浦中级人民法院同事合影
  “海南法院30年的历史变迁不管如何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作为海南法院系统在岗33年的老法官,现任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羊茂明的工作经历见证了海南法院30年的变迁历程。4月27日,记者来到该院,作为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的羊茂明向记者讲述了自建省以来海南法院司法为民的许多重要变化。

  管理更趋于精细化

  “1985年我到儋县法院工作的时候,当时院内设机构只有8个部门,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每名法官往往身兼数职,个个是多面能手,刑事、民事、行政、执行工作都有参与办理。”1988年海南建省设立经济特区后,法院管理工作也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在基层工作的羊茂明深有体会。

  1994年,羊茂明调到洋浦中级法院,2009年调到省二中院。建省30年来,法院变化很大,设立监察处以监督司法人员司法行为,防止司法腐败;设立研究室以加强调研工作,总结审判经验;设立审判监督庭以完善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救济;设立司法行政装备处以保障审判工作顺利开展等。羊茂明介绍,这些机构的设置,明确了职能,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人人各司其职、各担其责,法院工作逐渐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建省前,海南法院案件数量并不多,刑事案件占比还比较大。建省后,随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法院案件数量剧增,刑事案件占比明显下降,民事案件随之大幅度增长。”羊茂明向记者介绍了海南法院为了规范民事审判行为,进一步划分审判职能,通过以案件类型、审级分别设立民事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刑事审判庭,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精简机构,推行扁平化管理,不断适用经济社会需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期待。

  办案理念更人性化

  羊茂明说,30年来法院工作不仅仅在硬件上有所改善,而在法律制度、办案理念上也有了喜人的改变。

  羊茂明向记者讲述多年前办理的一起滥伐林木案件:被告人钟某为筹集资金给哥哥治病,在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雇人到其种植的橡胶林砍伐林木,后在运输途中被儋州市森林公安局民警拦截。

  羊茂明在办案中走访了解到,钟某哥哥确实患有很严重的肺结核。但钟某家中实在拿不出钱,为了给哥哥治病,只能砍伐自己种植的橡胶林木出售。

  “建省初期,法院对人性化办案、绿色司法等理念探索较少,实践中运用的不多,当时办案法官习惯用生硬的法律规定来审理案件,丁是丁卯是卯。现在的法官会考虑到人性化办案的问题。”羊茂明综合考虑钟某家庭情况,主观恶性不大,有自首情节,且积极补种树苗,最终判处钟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被告人犯罪动机特殊,且积极补种树苗,未造成严重生态破坏,我们从人性化和绿色司法考虑,酌情从轻处罚。”

  审判流程实现透明化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法院审判流程的透明化,让司法活动更阳光,也提高了公众对审判结果的信任度,便于树立司法权威。

  2016年,羊茂明承办了儋州某公司与海南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案件审理过程中,儋州公司法定代表人孟某某不断向省委、省委政法委、省维稳办、省高院等单位寄送人身攻击的信件。羊茂明在受理案件后没有丝毫的畏惧,主动与其沟通。邀请省人大、政协、媒体代表旁听庭审,录音录像、微博同步直播,公开、透明审理案件,妥善处理了此案。

  “这放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以前从来没有邀请过相关职能部门旁听,而且庭审细节更不允许公开及录音。”羊茂明介绍,海南法院不断加大投入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如今所有审判庭都实现了数字化,基层法院也建立了数字审判庭,不仅使证据展示等庭审活动更清晰透明,并进行网络庭审直播,将庭审面向公众,提高信服度。

  “每起案件的判决书背面印有此案的唯一二维码,法院怎么判、依据是什么,任何群众只要扫一扫二维码都能一目了然。”羊茂明表示,案子进入法院,电脑自动分案,杜绝了立案分案过程中猫腻;审判流程信息,当事人均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判决书还要上网公示、存档,终身责任倒查,大大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责任编辑:裴夏静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