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员的嬗变
2018-09-25 14:53:2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孙建敏
1990年9月18日,我从河北司法学校毕业分配到河北省平山县人民法院工作。平山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部,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美称。同时,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圣地西柏坡就座落在该县中部。
记得刚到法院工作,22岁的我看到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生动、美好!这个地处太行山区的基层法院占地不到10亩,甬路两边各有四排红砖瓦房,是法院9个庭室的办公室,每排办公室前都有几棵梧桐树,挺拔高大,叶阔风清。一进法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圆形假山,是用当地天桂山上的“上水石”堆砌而成,一根水管引水上去,几株绿竹植入其中,石竹相映,错落有致,一年四季,春意盎然。假山南边两侧是几畦菜园,菜园里种的时令蔬菜,不但基本供应了食堂就餐的同志们的伙食,而且又点缀了朴素干净的院落,成为法院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当年被分配到民事庭担任书记员。民事庭以前有五名同志,除了一名本科毕业的同志年轻一点,其余四名同志的年岁都在五十开外,加上我一个新兵,组成了新的大家庭。我每天除了打扫办公室和院落卫生,就是跑腿送达法律文书,打印判决,但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做好庭审记录和下乡调查记录。一支普通钢笔、一本厚厚的黑格办案纸、一方老式印台,成了我每天必备的随身武器。一天记下来,经常是厚厚的一沓纸,钢笔用得没水了的情况有的是。忘不了老庭长的谆谆叮咛:诉讼中的几个笔录必须要记清楚、记准确、记完整,那就是庭审笔录、调查笔录、询问笔录、现场斟验笔录。当时的民事庭王秀琴庭长是石家庄地区法院系统有名的女强人,对审判工作认真细心,作风大胆泼辣。记忆最深的是在办理农村多发的相邻关系案件中,每次下乡,除了要做好现场斟验笔录,王庭长要求必须要画一张纠纷现场图,这让我这个刚毕业不久的“新兵”坐了不少蜡。幸而在王庭长和其他同志的帮助指导下,我终于能像模像样地画出了纠纷现场的大概轮廓,标注清楚纠纷地貌,且越画越好,其中的酸甜苦辣,曾经写过一篇《在法院实习的日子》刊登在《河北法制报》副刊头版,可窥见一斑。由于自己不怕吃苦,虚心向老同志们学习,书记员工作得到原石家庄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领导的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 “书记员标兵”。
三十年前,农村大中专毕业生中法律专业的不多,分配到法院的书记员短缺,五个业务庭当时只有四名书记员,经济庭书记员还是法院招聘的一名临时工。下乡办案时书记员当然不够用,大多是一名审判员兼任另一名审判员的书记员,但案子大部分能够调解结案。随着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矛盾纠纷涌入法院,书记员也由原来上“法院业大”充电上阵的老同志,逐步更换为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技能的新型人才,特别是2007年以后,我院又招录了几名记录更快的速录员,书记员队伍得到实质性更新换代,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庭审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时光流转,岁月荏苒。我院从1978年的22名干警,增加到现在的80名同志,由原来的只有1名大学生书记员,变为现在的全部为本科以上法律学历。四十年来,书记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庭审由原来的钢笔、圆珠笔记录变为现代化的电脑键盘、速录机输入,从一笔一划,一纸一页记录案件事实改为每分钟100多字的高效运转的信息化数据记载,书记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办公装备都发生了深度变革,惟事业与情怀不变。法院一批一批的老中青书记员,薪火相传,长征接力,为了他们所钟爱的人民法院审判事业,倾注的真挚情怀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像革命老区绵延不断的滹沱河水,得到永远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山县人民法院
记得刚到法院工作,22岁的我看到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生动、美好!这个地处太行山区的基层法院占地不到10亩,甬路两边各有四排红砖瓦房,是法院9个庭室的办公室,每排办公室前都有几棵梧桐树,挺拔高大,叶阔风清。一进法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圆形假山,是用当地天桂山上的“上水石”堆砌而成,一根水管引水上去,几株绿竹植入其中,石竹相映,错落有致,一年四季,春意盎然。假山南边两侧是几畦菜园,菜园里种的时令蔬菜,不但基本供应了食堂就餐的同志们的伙食,而且又点缀了朴素干净的院落,成为法院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当年被分配到民事庭担任书记员。民事庭以前有五名同志,除了一名本科毕业的同志年轻一点,其余四名同志的年岁都在五十开外,加上我一个新兵,组成了新的大家庭。我每天除了打扫办公室和院落卫生,就是跑腿送达法律文书,打印判决,但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做好庭审记录和下乡调查记录。一支普通钢笔、一本厚厚的黑格办案纸、一方老式印台,成了我每天必备的随身武器。一天记下来,经常是厚厚的一沓纸,钢笔用得没水了的情况有的是。忘不了老庭长的谆谆叮咛:诉讼中的几个笔录必须要记清楚、记准确、记完整,那就是庭审笔录、调查笔录、询问笔录、现场斟验笔录。当时的民事庭王秀琴庭长是石家庄地区法院系统有名的女强人,对审判工作认真细心,作风大胆泼辣。记忆最深的是在办理农村多发的相邻关系案件中,每次下乡,除了要做好现场斟验笔录,王庭长要求必须要画一张纠纷现场图,这让我这个刚毕业不久的“新兵”坐了不少蜡。幸而在王庭长和其他同志的帮助指导下,我终于能像模像样地画出了纠纷现场的大概轮廓,标注清楚纠纷地貌,且越画越好,其中的酸甜苦辣,曾经写过一篇《在法院实习的日子》刊登在《河北法制报》副刊头版,可窥见一斑。由于自己不怕吃苦,虚心向老同志们学习,书记员工作得到原石家庄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领导的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 “书记员标兵”。
三十年前,农村大中专毕业生中法律专业的不多,分配到法院的书记员短缺,五个业务庭当时只有四名书记员,经济庭书记员还是法院招聘的一名临时工。下乡办案时书记员当然不够用,大多是一名审判员兼任另一名审判员的书记员,但案子大部分能够调解结案。随着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矛盾纠纷涌入法院,书记员也由原来上“法院业大”充电上阵的老同志,逐步更换为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技能的新型人才,特别是2007年以后,我院又招录了几名记录更快的速录员,书记员队伍得到实质性更新换代,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庭审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时光流转,岁月荏苒。我院从1978年的22名干警,增加到现在的80名同志,由原来的只有1名大学生书记员,变为现在的全部为本科以上法律学历。四十年来,书记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庭审由原来的钢笔、圆珠笔记录变为现代化的电脑键盘、速录机输入,从一笔一划,一纸一页记录案件事实改为每分钟100多字的高效运转的信息化数据记载,书记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办公装备都发生了深度变革,惟事业与情怀不变。法院一批一批的老中青书记员,薪火相传,长征接力,为了他们所钟爱的人民法院审判事业,倾注的真挚情怀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像革命老区绵延不断的滹沱河水,得到永远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山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