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白照片到庭审网络直播
2018-09-09 08:36:1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健均 牟玉春
图为1983年6月,张健均(中)在公开审判大会上拍摄照片。资料图片
正上大学的侄子告诉我,他点击“抖音”看到了广东省恩平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趟水过河的视频,才体会到了法院工作的不容易。我很惊讶,借助移动媒介,司法公开的局面竟如此广阔、新颖。
1981年5月,我进入恩平法院工作,在刑庭既当法警又当书记员。那个年代,没进过法院的群众对法院工作知之甚少,他们了解法院工作的渠道就是通过大大小小的公判大会,很多老百姓就是通过这样直接的方式认识了我。而要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法院工作,只有通过媒体,那时候电视还未普及,最常见的是在本地版报纸、广播,写一个法治案例,发一张黑白照片,开展普法宣传就成了那个年代司法公开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
1983年“严打”开始。当时恩平法院为拍摄好公判大会和刑场的照片,也出于法治宣传、特定保密工作的需要,“咬牙”买回了一台大画幅相机。这东西集合了拍摄、冲洗等功能,显得比较笨重。相机买回来大家都不会用,领导们一致认为年轻人学东西快,于是就安排我这名“小年轻”去恩平市国营东风照相馆跟一个老师傅学,大概学了一个月,我才完全掌握拍照片、冲洗照片的流程,如调制药水、显影、定影、烘干等技术活儿。冲洗好的照片连同写好的稿件发给报社、广播电视站,以普法宣传的方式来开展司法公开。记得那时候我的月工资差不多38元钱,这台照相机花了360元,加上长焦镜头700元,这等于是一名干警三年挣的工资。同事们也打趣我说:“这么贵重的东西,你要替全院保管好,不然你得白干好几年呐。”
宾饯日月,信息和技术的发展远远比想象中的要快。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法院使用的照相机开始变小了,还带有半自动功能,拍摄照片也轻松了,还能拍出彩色照片。我们法院也有了自己的刊物《恩平审判》,稿件由全院干警提供,对好的文章和照片也推荐给省内主流媒体和上级法院的杂志刊物,面向社会公开宣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发文章给南方日报社,如果被采用了可得高兴好几天,因为在省报见报,宣传效果自不用说。
进入新世纪后,传媒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结合,让司法公开真正走上了快车道。一边是庭审录音录像设备开始得到运用,本地的电视媒体也开设有法治栏目;另一方面从司法公开的内容、范围到司法公开平台的建设,都逐步走向规范化。司法公开的载体从报纸、广播、电视过度到了互联网、移动终端领域。数码相机拍好的照片可以直接上传到网站和微博。2014年10月,恩平法院依托互联网门户网站,在江门全市法院率先建成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同年11月,微信公众号正式运行,同微博@五邑法苑一起构建了“两微一网”信息发布平台。2015年初,我在恩城人民法庭任庭长,当时基层法庭的审判庭已全面改造升级为科技法庭。我在审理一宗民间借贷案件时,第一次运用科技法庭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庭审直播,觉得“好洋气”。
2017年6月,恩平法院搬迁到新的办公地点,借助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全院14个审判庭完成科技法庭建设,接入“中国庭审公开网”后能同步实现高清画质庭审直播,当事人只需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即可随时随地观看庭审全过程,还能回看。多年前,谁能想到一张张静态的黑白照片,有一天也能变为五彩斑斓,以视听一体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今天的司法公开力度大有“到中流击水”的恢弘气势。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的庭审直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旁听案件的需求,拓展了司法公开的广度与深度,也大大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张健均系广东省恩平市人民法院主任科员)
1981年5月,我进入恩平法院工作,在刑庭既当法警又当书记员。那个年代,没进过法院的群众对法院工作知之甚少,他们了解法院工作的渠道就是通过大大小小的公判大会,很多老百姓就是通过这样直接的方式认识了我。而要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法院工作,只有通过媒体,那时候电视还未普及,最常见的是在本地版报纸、广播,写一个法治案例,发一张黑白照片,开展普法宣传就成了那个年代司法公开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
1983年“严打”开始。当时恩平法院为拍摄好公判大会和刑场的照片,也出于法治宣传、特定保密工作的需要,“咬牙”买回了一台大画幅相机。这东西集合了拍摄、冲洗等功能,显得比较笨重。相机买回来大家都不会用,领导们一致认为年轻人学东西快,于是就安排我这名“小年轻”去恩平市国营东风照相馆跟一个老师傅学,大概学了一个月,我才完全掌握拍照片、冲洗照片的流程,如调制药水、显影、定影、烘干等技术活儿。冲洗好的照片连同写好的稿件发给报社、广播电视站,以普法宣传的方式来开展司法公开。记得那时候我的月工资差不多38元钱,这台照相机花了360元,加上长焦镜头700元,这等于是一名干警三年挣的工资。同事们也打趣我说:“这么贵重的东西,你要替全院保管好,不然你得白干好几年呐。”
宾饯日月,信息和技术的发展远远比想象中的要快。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法院使用的照相机开始变小了,还带有半自动功能,拍摄照片也轻松了,还能拍出彩色照片。我们法院也有了自己的刊物《恩平审判》,稿件由全院干警提供,对好的文章和照片也推荐给省内主流媒体和上级法院的杂志刊物,面向社会公开宣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发文章给南方日报社,如果被采用了可得高兴好几天,因为在省报见报,宣传效果自不用说。
进入新世纪后,传媒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结合,让司法公开真正走上了快车道。一边是庭审录音录像设备开始得到运用,本地的电视媒体也开设有法治栏目;另一方面从司法公开的内容、范围到司法公开平台的建设,都逐步走向规范化。司法公开的载体从报纸、广播、电视过度到了互联网、移动终端领域。数码相机拍好的照片可以直接上传到网站和微博。2014年10月,恩平法院依托互联网门户网站,在江门全市法院率先建成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同年11月,微信公众号正式运行,同微博@五邑法苑一起构建了“两微一网”信息发布平台。2015年初,我在恩城人民法庭任庭长,当时基层法庭的审判庭已全面改造升级为科技法庭。我在审理一宗民间借贷案件时,第一次运用科技法庭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庭审直播,觉得“好洋气”。
2017年6月,恩平法院搬迁到新的办公地点,借助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全院14个审判庭完成科技法庭建设,接入“中国庭审公开网”后能同步实现高清画质庭审直播,当事人只需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即可随时随地观看庭审全过程,还能回看。多年前,谁能想到一张张静态的黑白照片,有一天也能变为五彩斑斓,以视听一体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今天的司法公开力度大有“到中流击水”的恢弘气势。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的庭审直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旁听案件的需求,拓展了司法公开的广度与深度,也大大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张健均系广东省恩平市人民法院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