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枷之锁
2018-08-07 10:10:1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杨小英
  钱钟书的《围城》告诉我们,人生处处是“围城”,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那天,我正在信访室值班,两位妇女推开门走了进来。年长的那位大概有五六十岁,年轻的看上去三十岁左右,臂弯里还抱着个十来个月的孩子。

  我招呼两人坐下,问起她们的来意。年长的那位告诉我,同来的是她的女儿徐某,她们来主要是想咨询一下关于婚姻家庭的问题。

  徐母说,徐某离过一次婚,原来生的女儿跟着男方生活。后来,经人介绍徐某就跟着现在的男人姜某一起过了。姜某性格内向,脾气又暴躁,动不动就打人。徐某曾多次挨打,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多月前发生的。这一次,姜某将徐某打成了脑震荡,头上被缝了好几针,内脏也受了伤,还住了二十多天院,这回就是刚从医院出来。

  徐某低垂着眼眸,默不作声地轻轻拍打着怀里的孩子。我问徐某,徐母说的是否属实。徐某默默地点点头。

  徐母说,最令人气愤的,是姜家人的不闻不问。徐某被打伤住院后,姜某及其家人不但没有到医院照顾,连一分钱医药费也没有掏,甚至连孩子也不管,而是把孩子扔到了徐某的病床前。整个住院期间,都是徐某的父母在照顾徐某母子,医疗费也是他们掏的。

  我问徐某,姜某动手打人,有没有报警?徐某摇摇头,说不好意思,没脸报警,只有被打后自己用手机拍的照片。说完,便翻开手机相册给我看。我一看,有腿上淤青的、脸颊红肿的,还有头上流血的。我又问徐某,姜某打人时他的父母管不管?徐某仍然摇头,说姜某父母不仅不管,有时还帮着姜某按住她打。

  我很震惊,这样的人家还能呆吗?趁早离了算了。徐某苦笑,说自己与姜某并未领证。

  没领证,就是说两人根本没登记结婚,只是同居而已。我很纳闷,既然没登记结婚,直接离开不就行了吗?还要咨询什么呢?

  徐某说,她就想问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姜某对她好一点,她不想离开那个家。她的想法是,自己已经离过一次了,再离婚别人会说闲话的。

  我很明确地告诉她,我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能让姜某对她好,而且她与姜某之间本就没有婚姻关系,因此也扯不上离婚一说。

  徐某弱弱地告诉我,每次姜某打完,她自己去看过医生后都是自行回到姜家的,姜家人从来不会说去接她。就是这次出院后,也是自己回去的。

  我不由喟叹,懦弱成这样,不是送上门给人欺负吗?被打了还自己回去,不是更让人瞧不起吗?

  我问徐母,女儿被打,做父母的难道不上门讨个说法?都打伤住院了,还不把女儿接回家?

  徐母眼神躲闪,说自己家里有儿子儿媳同住,实在不方便接女儿回去。我又问,实在不行也可以另外给女儿租个房子住,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再送上门去受苦啊。徐母依然很为难,说自己也没什么钱,为女儿治病已经是勉为其难了,实在是没有能力再顾着女儿许多了。

  我问徐某有没有工作,徐某说以前在厂里上班,生孩子后就不工作了,专心在家带孩子。我又问徐某姜家人对她不上班有没有什么看法,徐某说姜某及家人总是说她吃姜某的,住姜某的。

  听她这样说,我突然明白了。姜家人根本瞧不起徐某。徐某不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再加上每次被打后总是自己回家,更让姜家人有恃无恐,他们是吃准了徐某不敢吭声啊。

  我问徐某,有没有考虑过把孩子交给姜家人,自己出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徐某低头看看孩子,说姜家人从来不管孩子,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照顾,自己不舍得把孩子丢下。

  我不禁哑然。当然了,徐某包办了照顾孩子的所有事情,姜家人自然可以甩手不管。

  通过跟徐某母女的沟通,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徐某没有经济自主权,没有独立性。徐某和她的母亲都觉得,徐某不能留在娘家,就该嫁出去。她们都认为,徐某已经离过一次婚,再离就没面子了。

  我很无语,且不说徐某与姜某根本没登记,也谈不上离婚一说。就算是登记结婚了,碰上姜某这样的人,再加上助纣为虐的家人,不离开就不光是没面子了,连“里子”也一并没了。

  日子是自己过的。我看来,这样的生活毫无幸福可言,但徐某与母亲居然还幻想着姜某能够改好。徐某自己不愿意离开姜家,谁也帮不了她。

  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徐某抱着孩子和母亲一起离开了信访室。我不知道她会做出什么决定,但从她的表现来看,估计还是会回到姜家继续她的不幸生活吧。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句话用来形容我对徐某的看法最恰当不过了。

  这一场算得上令人匪夷所思的“婚姻”,其实不要也罢。而徐某却用这“无枷之锁”将自己牢牢锁住,不能自拔。

  徐某的悲剧也许注定不能避免。但我还是真心希望徐某能够经济独立,勇敢地对暴力说“不”!愿她得到幸福!(当事人均系化名)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