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钢”交织“绕指柔”的三位双面女法官
2017-12-25 16:49:5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雷蕾
从左到右:郑红、沙丽敏、陈玉芝。崔征 摄
“钢铁之都”的赞誉让辽宁省本溪市拥有了“刚硬”的底气,蜿蜒太子河的孕育亦让这里灵动温柔了许多。刚毅与秀丽,一座城市拥有着截然相异的双面之美,不禁令人称奇与向往。
一路山转水绕,记者终于来到了这座双面之城,来到了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三位女法官的案与情中,读到了“百炼钢”的坚韧与执着,悟出了“绕指柔”的公心与深情。
她们是本溪中院行进在司法为民道路上法官群体的缩影;她们以亦刚亦柔的理念和技巧助力调解,止定纷争;她们虽无惊涛,却如涓涓细流,在坚守中直抵人心。
■陈玉芝:乐悲相倚 乐观书就热爱之心
“老人心脏病犯了,快拿药!”立案大庭和调解室内,十几个人忙成一团。本溪中院开发区法庭副庭长陈玉芝一边沉着安抚老人,一边给备有救心丹的立案庭打电话。
不知情的人一定以为这是一起争议胶着的案件,其实,老人心脏病的复发不是生气所致,而是因为孙子在调解结束后深情地喊了声“奶奶”。那一刻,老人喜极而泣,诱发了心脏病。
这是一桩令陈玉芝在调解过程中颇感棘手的家事纠纷,因为争夺刘某总额不足6万元的遗产,他的母亲王某将儿媳与孙子告上法庭,祖孙俩形同陌路。
体弱多病的老人王某和正在上大学的孙子刘某触动了陈玉芝心灵的软肋,“如果真的对簿公堂,不管谁输谁赢,对老人和孙子都是极大的情感伤害,亲情一旦破碎,就很难修复了”。陈玉芝决心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阻挠,也要通过调解,促成双方和解,挽救祖孙二人的亲情。
大雨里、烈日下,陈玉芝奔波于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和房屋所在地,以实地查清遗产范围。在了解到案件的症结在于老人的儿媳时,她多次与其谈心交流,在情感上慰藉,在“疙瘩”上疏通。
无数次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在陈玉芝的安排下,祖孙俩见面了,压抑许久的孙子刘某哽咽地喊了一声“奶奶”。真挚的呼喊和亲情的抚慰令老人百感交集,一时间泣不成声。
“好在救心丹拿来得及时,老人并无大碍,这种处理方式将祖孙二人的情感修复成本降到了最低。”陈玉芝的脸上浮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家事案件讲求人情,针对不同类型案件运用不同方法,这是对于法官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双重考量。
自1985年毕业被分配到法院,陈玉芝长期扎根于基层,从书记员干起,直至基层法院的常务副院长,一晃就是24年。
到本溪中院的8年来,陈玉芝所办结的案件实现了零上访,平均调解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在基层待久了,与老百姓接触的多了,自然而然就对他们的诉求十分了解。”被问及办案“秘诀”时,陈玉芝毫不掩饰基层工作经验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法官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要明法理、会判案,在此基础上更要体谅民情,了解社情民意,将法理和情理融合在审理过程中,才能建立起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
因为广泛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陈玉芝在办案过程中“享受”到了许多由这种“良性循环”所带来的“便利”。
有一件案件是由陈玉芝任审判长的合议庭另一位年轻法官承办的,当事人对原审判决不服,情绪激烈,一直做不通思想工作。陈玉芝约见当事人,一番短暂的交流后,当事人立马提出撤回上诉申请。年轻的同事当时就困惑了,就调侃当事人:“我跟你谈了多少遍了,相同的道理反复说,你就是不听,为什么陈法官说你就服了?”当事人笑着说:“我们听说过陈法官,大家都说她可公正了,她说的我们信服。”
很多人都说,案子分给陈玉芝,那就是“中奖了”!
一双月牙眼时时倾注着笑意,一对梨涡浅挂笑靥,爱笑、热情、亲切,记者初见陈玉芝时,便被她的亲和力所感染。岂不知这暖人心窝的笑容背后,却藏着病痛的折磨。
在与陈玉芝聊天的过程中,她接到了一个电话:“比以前伸展强多了,但后背还是受限……你别担心我了,已经能够伸展了,先别说了,我这儿还有事呢!”
按捺不住好奇心,在陈玉芝挂了电话之后,记者试探性地问了问她在电话中所提到的病情。
原来她患了颈肩综合征,刚出院没几天。
虽然每天还要坚持做理疗,但为了手头的案子,陈玉芝坚持要求出院,每天下班后再去做理疗。“做法官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苦点累点又有什么大碍?”她对于工作的热爱溢于言表。
“其实陈法官的爱人前几年患了脑瘤。”陈玉芝的同事向记者透露,但陈玉芝一直十分乐观,从不抱怨,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在家庭中任劳任怨,丝毫感受不出丁点儿负能量。
“哭也一天,笑也一天,为什么不笑着过呢?”陈玉芝突然爽朗地笑了起来,法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大多是负面的东西,如果连我们都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又如何能以正向的姿态来为当事人定分止争呢?
笑声在空气中荡开来,漾出了动人的旋律,她双颊的梨涡更加美丽了。
■郑红:刚柔切换 柔情难敌敬业之心
因为一桩涉及29起纠纷、38名工人的劳动争议系列案件,记者听说了本溪中院民一庭的郑红法官。
在这起系列案件中,本溪市某重工集团将其承包的本钢某制作工程发包给陆某,陆某雇用周某等38人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重工集团给付了陆某大部分工程款,少数尾款没有结算,由于工程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结果,陆某没有向工人们全额发放工资,在工人们多次索要后,陆某躲匿消失。
就这样,在找不到陆某的情况下,其中29名工人将重工集团起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欠付的工资,原审判决支持了工人的诉求。然而重工集团却认为,自己已经给付了大部分工程款,应当由实际承包者陆某承担给付工资的义务,因此拒绝给付,并将此案上诉到本溪中院。
经过法官们的庭前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将陆某追加为本案被告并承担欠付工资的直接给付责任,重工集团承担连带给付责任。而如果不能以调解的方式解决这29件案件,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因为遗漏当事人而发回重审,那样既增加内生案件,又使发改率提高。于是,郑红扛起了这项调解工作的大旗。
29件系列案件在二审中没有委托代理人、诉讼代表人,有些工人在外地打工,有些则怀揣着误区和偏见,这让郑红在调解过程中困难重重、煞费苦心。寻找陆某、与重工集团及29名工人反复沟通,郑红耐心地逐人核对、逐人做工作,费尽了口舌。皇天不负苦心人,三方利益关系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
就在调解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时,又有9名工人找到重工集团,要求支付欠付的工资。在郑红的不懈努力下,陆某最终同意将没有起诉的这9名工人的拖欠工资也一并解决。
至此,这一拖欠38名工人工资的系列案件最终圆满解决。
在见着郑红之前,记者心里想,能够周旋于这么多的当事人之中,并成功攻克如此繁杂艰巨的调解任务,想必郑红一定是一位不论年纪、阅历还是资格都比较“老”的法官,而当一名圆脸蛋、略带书生气、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法官出现在记者眼前时,不免久久回不过神来,更惭愧于自己有限的想象力。
但其实,郑红也算是一名“老”法官了,自从2009年考到本溪中院,她已经在法院工作8年了。
在进入法院工作之前,郑红在辽宁省一所学院给院长当秘书。“虽然在学校里为领导做事,眼界和思维都开阔了许多,但本科和研究生七年,却无法在工作中将所学的法律知识付诸于实践,总觉得心有不甘。”于是她两考公务员,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郑红在调解工作中一直坚持面对面沟通,虽然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但是看到当事人的表情、神态,能够准确把握对方语气和心境,这使得她的调解工作更加有效了。
“面对面调解时,最重要的是眼神,要非常坚定地看着当事人,用眼神压制住对方,不能有一丝恍惚。”郑红模仿起她在调解时的眼神,“唯有这样,才能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法官的底气,才能够打心底敬畏、信服。”
“我现在已经练就了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就能知道他有没有说谎的本领,每天工作后回家面对丈夫时,他就会说:‘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像对待当事人一样。’”郑红俏皮地吐了吐舌头。
工作时是一副严肃的法官形象,回家后还要成为一个温柔、可爱的妈妈,刚性与柔性的切换技巧,郑红始终掌握得不太娴熟。
刚到法院时,郑红的儿子才三四岁,白天工作要不停地说话,晚上回家时早已口干舌燥,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依然要硬撑着陪儿子聊天。
“我觉得最愧对儿子的,就是从来没有在睡前给他讲过床边故事。”郑红非常羡慕一个同学,因为其每天坚持与女儿进行亲子阅读,培养了孩子热爱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而我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儿子现在9岁了,他一躺下就睡着了。”郑红无限感伤,形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间点正好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也就是郑红刚进入法院还在努力适应工作的阶段,“那时我每天都忙于积累办案经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她的脸上写满了愧疚。
每每翻出儿子那时的照片,郑红都不禁感叹,若是能回到那个阶段,一定会努力平衡,好好珍惜。
■沙丽敏:软硬兼具 刚硬深藏责任之心
“一个企业家的体内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还要流淌道德、良知的血,要遵纪守法,承担起社会责任。”本溪中院刑一庭副庭长沙丽敏对着被告人字句铿锵,原本人声鼎沸的输液大厅霎时鸦雀无声。
为何会将庭审现场定在医院的输液大厅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沙丽敏承办的一起爆炸案说起。
在这起案件中,被告人赵某为在本溪市溪湖区某地非法开采铁矿石,指使被告人张某等人组织工人剥离、填装火药,制造爆炸装置,却因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导致4人死亡、2人身体大面积烧伤,案件争议点便在于补偿方案。此案涉及被告人12名,处理中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范围矛盾激化。
考虑到爆炸案伤员行动不便,在征得本溪消防医院的理解支持后,沙丽敏将庭审现场定在消防医院二楼输液大厅。两张医生的办公桌拼在一起做审判台,十几把患者用椅摆成方列当审判席,一个简易的审判庭就这样搭成了。
当时正值盛夏,因空调故障使得输液大厅热浪滚滚,加之面对死伤惨剧时心中燃起的熊熊正义之火,沙丽敏汗水如注。
既考量被告人的困难实际,又顾及被害人伤残的现状,她从法律和人性的角度进行调解。一句句话语如一把把开启心灵的钥匙,终于使双方当事人能换位思考,以积极心态去解决眼前的纠纷,并最终当庭达成协议。
“只要当事人方便,方圆几十里都能跑个遍,我还去监狱开过庭,去看守所提过审呢!” 沙丽敏对于这种“奔波”早已习惯。
从1985年起进入法院,沙丽敏办理刑事案件已经32年了。“我这辈子就干刑事案件了!”沙丽敏爽朗地笑道。
在当地,沙丽敏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沙老狠”,被冠以这个略“狠”的称呼,她虽然不太情愿,但也承认说:“该狠的时候就要狠,在定罪量刑时要稳、准、狠!但判刑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尽量减少不稳定因素和由于犯罪行为造成的侵害,让社会达到稳定和谐,这个才是司法的根本目的。”
案件办得多了,沙丽敏走在路上时经常会被以前的当事人认出。
有一次沙丽敏要搬重物上楼,便去市场找“力士”。其实搬一趟没多少钱,但是一群人围了上来想要揽活,这时,有一个人突然跑出来说:“你是法官,我认识你!”
原来,这个人曾经被沙丽敏判过刑,最近刚刚出狱。
“那我判你刑,你不记恨我吗?”沙丽敏虽然一副开玩笑的口吻,但心中依旧有些忐忑。
“不不不,你那都是公正地判,我也确实做错事了,怎么会恨你呢?”
从那时起,沙丽敏家中再有什么力气活,都不会去找熟人帮忙,而是来“买”这些“力士”,并且从不讲价。“这些人太不容易了,一定要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正规的赚钱渠道,如果打击他们,让他们有了挫败感,误入歧途了怎么办?”她义正辞严地说道,“每个人都拥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和自由。”
在刑庭工作,意味着要长期与各类恶性事件打交道,一些刚工作的女法官对于很多血腥案件都不敢看,沙丽敏却早已修炼出了一颗强韧的“大心脏”,但这个适应过程却并不轻松。
沙丽敏讲述起第一次执行死刑判决时的情形。
那一次,需被执行死刑的罪犯有4个,沙丽敏一一核准每个人的身份信息,随后宣布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并核实其有无遗书。
“第一个要被执行死刑的罪犯只有20多岁,因爱生恨将女朋友杀害,被判定了死刑。”沙丽敏说,他的第一个纽扣没有扣好,散着的,她看着他心生不忍,于是上前把他的纽扣给扣上了。
这一扣,既有对被害者的告慰,也有对即将剥夺生命的罪犯的恻隐。
一路山转水绕,记者终于来到了这座双面之城,来到了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三位女法官的案与情中,读到了“百炼钢”的坚韧与执着,悟出了“绕指柔”的公心与深情。
她们是本溪中院行进在司法为民道路上法官群体的缩影;她们以亦刚亦柔的理念和技巧助力调解,止定纷争;她们虽无惊涛,却如涓涓细流,在坚守中直抵人心。
■陈玉芝:乐悲相倚 乐观书就热爱之心
“老人心脏病犯了,快拿药!”立案大庭和调解室内,十几个人忙成一团。本溪中院开发区法庭副庭长陈玉芝一边沉着安抚老人,一边给备有救心丹的立案庭打电话。
不知情的人一定以为这是一起争议胶着的案件,其实,老人心脏病的复发不是生气所致,而是因为孙子在调解结束后深情地喊了声“奶奶”。那一刻,老人喜极而泣,诱发了心脏病。
这是一桩令陈玉芝在调解过程中颇感棘手的家事纠纷,因为争夺刘某总额不足6万元的遗产,他的母亲王某将儿媳与孙子告上法庭,祖孙俩形同陌路。
体弱多病的老人王某和正在上大学的孙子刘某触动了陈玉芝心灵的软肋,“如果真的对簿公堂,不管谁输谁赢,对老人和孙子都是极大的情感伤害,亲情一旦破碎,就很难修复了”。陈玉芝决心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阻挠,也要通过调解,促成双方和解,挽救祖孙二人的亲情。
大雨里、烈日下,陈玉芝奔波于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和房屋所在地,以实地查清遗产范围。在了解到案件的症结在于老人的儿媳时,她多次与其谈心交流,在情感上慰藉,在“疙瘩”上疏通。
无数次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在陈玉芝的安排下,祖孙俩见面了,压抑许久的孙子刘某哽咽地喊了一声“奶奶”。真挚的呼喊和亲情的抚慰令老人百感交集,一时间泣不成声。
“好在救心丹拿来得及时,老人并无大碍,这种处理方式将祖孙二人的情感修复成本降到了最低。”陈玉芝的脸上浮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家事案件讲求人情,针对不同类型案件运用不同方法,这是对于法官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双重考量。
自1985年毕业被分配到法院,陈玉芝长期扎根于基层,从书记员干起,直至基层法院的常务副院长,一晃就是24年。
到本溪中院的8年来,陈玉芝所办结的案件实现了零上访,平均调解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在基层待久了,与老百姓接触的多了,自然而然就对他们的诉求十分了解。”被问及办案“秘诀”时,陈玉芝毫不掩饰基层工作经验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法官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要明法理、会判案,在此基础上更要体谅民情,了解社情民意,将法理和情理融合在审理过程中,才能建立起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
因为广泛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陈玉芝在办案过程中“享受”到了许多由这种“良性循环”所带来的“便利”。
有一件案件是由陈玉芝任审判长的合议庭另一位年轻法官承办的,当事人对原审判决不服,情绪激烈,一直做不通思想工作。陈玉芝约见当事人,一番短暂的交流后,当事人立马提出撤回上诉申请。年轻的同事当时就困惑了,就调侃当事人:“我跟你谈了多少遍了,相同的道理反复说,你就是不听,为什么陈法官说你就服了?”当事人笑着说:“我们听说过陈法官,大家都说她可公正了,她说的我们信服。”
很多人都说,案子分给陈玉芝,那就是“中奖了”!
一双月牙眼时时倾注着笑意,一对梨涡浅挂笑靥,爱笑、热情、亲切,记者初见陈玉芝时,便被她的亲和力所感染。岂不知这暖人心窝的笑容背后,却藏着病痛的折磨。
在与陈玉芝聊天的过程中,她接到了一个电话:“比以前伸展强多了,但后背还是受限……你别担心我了,已经能够伸展了,先别说了,我这儿还有事呢!”
按捺不住好奇心,在陈玉芝挂了电话之后,记者试探性地问了问她在电话中所提到的病情。
原来她患了颈肩综合征,刚出院没几天。
虽然每天还要坚持做理疗,但为了手头的案子,陈玉芝坚持要求出院,每天下班后再去做理疗。“做法官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苦点累点又有什么大碍?”她对于工作的热爱溢于言表。
“其实陈法官的爱人前几年患了脑瘤。”陈玉芝的同事向记者透露,但陈玉芝一直十分乐观,从不抱怨,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在家庭中任劳任怨,丝毫感受不出丁点儿负能量。
“哭也一天,笑也一天,为什么不笑着过呢?”陈玉芝突然爽朗地笑了起来,法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大多是负面的东西,如果连我们都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又如何能以正向的姿态来为当事人定分止争呢?
笑声在空气中荡开来,漾出了动人的旋律,她双颊的梨涡更加美丽了。
■郑红:刚柔切换 柔情难敌敬业之心
因为一桩涉及29起纠纷、38名工人的劳动争议系列案件,记者听说了本溪中院民一庭的郑红法官。
在这起系列案件中,本溪市某重工集团将其承包的本钢某制作工程发包给陆某,陆某雇用周某等38人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重工集团给付了陆某大部分工程款,少数尾款没有结算,由于工程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结果,陆某没有向工人们全额发放工资,在工人们多次索要后,陆某躲匿消失。
就这样,在找不到陆某的情况下,其中29名工人将重工集团起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欠付的工资,原审判决支持了工人的诉求。然而重工集团却认为,自己已经给付了大部分工程款,应当由实际承包者陆某承担给付工资的义务,因此拒绝给付,并将此案上诉到本溪中院。
经过法官们的庭前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将陆某追加为本案被告并承担欠付工资的直接给付责任,重工集团承担连带给付责任。而如果不能以调解的方式解决这29件案件,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因为遗漏当事人而发回重审,那样既增加内生案件,又使发改率提高。于是,郑红扛起了这项调解工作的大旗。
29件系列案件在二审中没有委托代理人、诉讼代表人,有些工人在外地打工,有些则怀揣着误区和偏见,这让郑红在调解过程中困难重重、煞费苦心。寻找陆某、与重工集团及29名工人反复沟通,郑红耐心地逐人核对、逐人做工作,费尽了口舌。皇天不负苦心人,三方利益关系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
就在调解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时,又有9名工人找到重工集团,要求支付欠付的工资。在郑红的不懈努力下,陆某最终同意将没有起诉的这9名工人的拖欠工资也一并解决。
至此,这一拖欠38名工人工资的系列案件最终圆满解决。
在见着郑红之前,记者心里想,能够周旋于这么多的当事人之中,并成功攻克如此繁杂艰巨的调解任务,想必郑红一定是一位不论年纪、阅历还是资格都比较“老”的法官,而当一名圆脸蛋、略带书生气、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法官出现在记者眼前时,不免久久回不过神来,更惭愧于自己有限的想象力。
但其实,郑红也算是一名“老”法官了,自从2009年考到本溪中院,她已经在法院工作8年了。
在进入法院工作之前,郑红在辽宁省一所学院给院长当秘书。“虽然在学校里为领导做事,眼界和思维都开阔了许多,但本科和研究生七年,却无法在工作中将所学的法律知识付诸于实践,总觉得心有不甘。”于是她两考公务员,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郑红在调解工作中一直坚持面对面沟通,虽然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但是看到当事人的表情、神态,能够准确把握对方语气和心境,这使得她的调解工作更加有效了。
“面对面调解时,最重要的是眼神,要非常坚定地看着当事人,用眼神压制住对方,不能有一丝恍惚。”郑红模仿起她在调解时的眼神,“唯有这样,才能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法官的底气,才能够打心底敬畏、信服。”
“我现在已经练就了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就能知道他有没有说谎的本领,每天工作后回家面对丈夫时,他就会说:‘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像对待当事人一样。’”郑红俏皮地吐了吐舌头。
工作时是一副严肃的法官形象,回家后还要成为一个温柔、可爱的妈妈,刚性与柔性的切换技巧,郑红始终掌握得不太娴熟。
刚到法院时,郑红的儿子才三四岁,白天工作要不停地说话,晚上回家时早已口干舌燥,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依然要硬撑着陪儿子聊天。
“我觉得最愧对儿子的,就是从来没有在睡前给他讲过床边故事。”郑红非常羡慕一个同学,因为其每天坚持与女儿进行亲子阅读,培养了孩子热爱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而我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儿子现在9岁了,他一躺下就睡着了。”郑红无限感伤,形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间点正好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也就是郑红刚进入法院还在努力适应工作的阶段,“那时我每天都忙于积累办案经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她的脸上写满了愧疚。
每每翻出儿子那时的照片,郑红都不禁感叹,若是能回到那个阶段,一定会努力平衡,好好珍惜。
■沙丽敏:软硬兼具 刚硬深藏责任之心
“一个企业家的体内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还要流淌道德、良知的血,要遵纪守法,承担起社会责任。”本溪中院刑一庭副庭长沙丽敏对着被告人字句铿锵,原本人声鼎沸的输液大厅霎时鸦雀无声。
为何会将庭审现场定在医院的输液大厅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沙丽敏承办的一起爆炸案说起。
在这起案件中,被告人赵某为在本溪市溪湖区某地非法开采铁矿石,指使被告人张某等人组织工人剥离、填装火药,制造爆炸装置,却因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导致4人死亡、2人身体大面积烧伤,案件争议点便在于补偿方案。此案涉及被告人12名,处理中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范围矛盾激化。
考虑到爆炸案伤员行动不便,在征得本溪消防医院的理解支持后,沙丽敏将庭审现场定在消防医院二楼输液大厅。两张医生的办公桌拼在一起做审判台,十几把患者用椅摆成方列当审判席,一个简易的审判庭就这样搭成了。
当时正值盛夏,因空调故障使得输液大厅热浪滚滚,加之面对死伤惨剧时心中燃起的熊熊正义之火,沙丽敏汗水如注。
既考量被告人的困难实际,又顾及被害人伤残的现状,她从法律和人性的角度进行调解。一句句话语如一把把开启心灵的钥匙,终于使双方当事人能换位思考,以积极心态去解决眼前的纠纷,并最终当庭达成协议。
“只要当事人方便,方圆几十里都能跑个遍,我还去监狱开过庭,去看守所提过审呢!” 沙丽敏对于这种“奔波”早已习惯。
从1985年起进入法院,沙丽敏办理刑事案件已经32年了。“我这辈子就干刑事案件了!”沙丽敏爽朗地笑道。
在当地,沙丽敏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沙老狠”,被冠以这个略“狠”的称呼,她虽然不太情愿,但也承认说:“该狠的时候就要狠,在定罪量刑时要稳、准、狠!但判刑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尽量减少不稳定因素和由于犯罪行为造成的侵害,让社会达到稳定和谐,这个才是司法的根本目的。”
案件办得多了,沙丽敏走在路上时经常会被以前的当事人认出。
有一次沙丽敏要搬重物上楼,便去市场找“力士”。其实搬一趟没多少钱,但是一群人围了上来想要揽活,这时,有一个人突然跑出来说:“你是法官,我认识你!”
原来,这个人曾经被沙丽敏判过刑,最近刚刚出狱。
“那我判你刑,你不记恨我吗?”沙丽敏虽然一副开玩笑的口吻,但心中依旧有些忐忑。
“不不不,你那都是公正地判,我也确实做错事了,怎么会恨你呢?”
从那时起,沙丽敏家中再有什么力气活,都不会去找熟人帮忙,而是来“买”这些“力士”,并且从不讲价。“这些人太不容易了,一定要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正规的赚钱渠道,如果打击他们,让他们有了挫败感,误入歧途了怎么办?”她义正辞严地说道,“每个人都拥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和自由。”
在刑庭工作,意味着要长期与各类恶性事件打交道,一些刚工作的女法官对于很多血腥案件都不敢看,沙丽敏却早已修炼出了一颗强韧的“大心脏”,但这个适应过程却并不轻松。
沙丽敏讲述起第一次执行死刑判决时的情形。
那一次,需被执行死刑的罪犯有4个,沙丽敏一一核准每个人的身份信息,随后宣布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并核实其有无遗书。
“第一个要被执行死刑的罪犯只有20多岁,因爱生恨将女朋友杀害,被判定了死刑。”沙丽敏说,他的第一个纽扣没有扣好,散着的,她看着他心生不忍,于是上前把他的纽扣给扣上了。
这一扣,既有对被害者的告慰,也有对即将剥夺生命的罪犯的恻隐。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