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人民揣在心里的司改“排头兵”
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成立一周年记
2017-12-25 16:30:5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2017年12月25日上午,冬日的暖阳高挂在郑州的晴空。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本年度最后一个公众开放日,正在冬季里难得的暖阳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对于第四巡回法庭而言,这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去年今日,二十几位先行者,带着党中央的嘱托,带着人民的期望,从北京来到郑州,投身司法改革大潮。三天后(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与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共同为四巡揭牌,正式拉开了四巡建设发展的大幕。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第四巡回法庭也伴随着时针的旋转逐渐成长。

  来自巡回区四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党政机关领导、专家学者、法官、律师、社区居民以及媒体记者近70名公众代表,参观了整洁明亮的诉讼服务中心,旁听了正在开庭的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之后,第四巡回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李广宇通过PPT,简要而生动地向公众代表们介绍了四巡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年里,第四巡回法庭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努力克服初创时期的种种困难,执法办案、司法改革、党建队建齐头并进,以超常的干劲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充分体现了司法改革的巨大成效。全国人大代表蔡学恩几次来四巡,每次都感叹:“我对四巡的建设速度和工作效率感到吃惊,切实感受到四巡法官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

  截至12月23日,四巡共受理案件2880件,审结2304件,人均结案201.14件,接待来访群众26219人次,办理群众来信1679件,裁判文书上网1441件。受案数、结案数、人均结案数、裁判文书上网数均暂居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门之首。四巡以优异的成绩迎来了第一个生日,向一直关心巡回法庭发展的社会各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既坚持依法办案,又坚持司法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是全体四巡人不变的理念。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遇到涉及民生和弱势群体的案件,从来不是简单地一判了之,主审法官会深入当地,与另一方当事人沟通,调判结合,多元化解,从道义上尽力为弱势群体争取。一年来,共有18件民事案件调解结案,多起行政案件经过与行政机关协调,当事人满足诉求后自愿撤回再审申请。

  在诉讼信访方面,第四巡回法庭秉持为当事人、律师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和安检大厅着重增强服务功能,配备了残疾人通道、隔离护栏。在诉讼服务大厅增设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查询终端、导诉台、叫号机、诉讼服务资料架、手机充电站、饮水机、律师咨询室、书写室、医务室、刻盘复印室等,为等候的当事人提供便利,让更多人了解诉讼服务信息。同时,不断提升“软件”质量,通过邀请专家培训、“老带新”传授经验、加强队伍管理提升服务意识等方法,确保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这一年中,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有为来访者主动推送轮椅、搀扶年事已高的当事人,有为抱孩子的年轻妈妈送一杯热水,有为没钱买票过年的上访群众协调社会救助,有为解决当事人的心结从上午谈到了中午一点。在一个寒冬的深夜,还在加班的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冠兵听闻四巡围墙外的马路边露宿着两位上访老人,立即为其安排临时住处。第二天一上班,四巡就召开庭务会,启动夜间外围巡逻机制,“决不能冻坏一个来访群众”。

  当事人朱福生年纪大了,且患有轻微性耳聋,接谈法官李鹏武发现异样情况后对他进行特殊照顾,把声音提高、语速放慢,确保他听明白后,再逐项解答。朱福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每次来材料都准备不足,前后共来了四次,每次李鹏武都要重新帮他梳理思路,然后再耐心地指导接下来如何具体去做,提醒他一定要记清楚,材料准备齐全,不要再忘记,年纪大了,不要再来回折腾。朱福生最后送了一面锦旗给李鹏武法官,感慨地说:“就算我的案件最终真的打不赢,你们的服务态度也足以让我倍感欣慰了。”

  因来访者大多是老年人,且有的经济十分困难,四巡与社会事业局等多方协商,建立来访人员救助、120急救派驻、夜间巡查等一系列机制。截止12月23日,共计救助信访群众51人次,急救突发疾病7人次。

  让人民群众尽早感受到公平正义

  “合同的解除要符合约定解除条件和法定解除条件。本案中,从合同约定的情况看,上诉人并不能因房屋租赁合同的实际解除而享有对股权转让合同的单方解除权,也不符合法定解除条件……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审判长刘慧卓清晰的话语伴随着清脆的法槌声,一起标的高达2.67亿的案件当庭尘埃落定。

  这是第四巡回法庭着力推动的当庭宣判工作的一个缩影。

  到最高人民法院的二审案件,一般都具有案情复杂的特点,在传统审判模式下往往存在诉讼时间长的问题。为让人民群众尽早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四巡作为司法改革的排头兵,一直坚持改革创新,建庭之初就全力探索当庭宣判机制。当庭宣判既能提高办案效率,压缩办案周期,又能减少案外干扰,确保司法公正。

  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为推行当庭宣判提供了制度条件,四巡法官勇于自我加压,制定了《当庭宣判规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当庭宣判是原则,不当庭宣判是例外”。

  要做到当庭宣判,法官要进行的前期工作必然会增加,为法官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和挑战,四巡却甘愿自戴“枷锁”,这背后是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的保障和法官们的自我加压勇于担当。

  四巡严格遵循“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原则,致力于打造新型审判团队,彻底取消案件审批,庭领导没有过问过一起案件,充分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坚持放权不放任,构建“制度围墙”,制定地域回避制度,“法官不办老家案”。

  截至12月25日,公开开庭审理50起重大民商事和行政案件,当庭宣判25起,当庭宣判率达到50%。这些看似平凡的数据背后是主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们重压之下的辛勤付出,也是全体四巡人通力配合的集体成果。

  挥洒的汗水换来了当事人和律师对当庭宣判给予的高度评价,他们不论胜败,都能平静地接受裁判结果。律师王芳说:“我从事律师职业多年,从未遇到过当庭宣判。没想到第一次来四巡开庭,就当庭宣判了。”律师鲁卫红也认为:“当庭宣判这种方式很好,不仅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而且让司法过程公开透明。”全国人大代表李祥斌也表示,当庭宣判既是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的体现,也是司法规律回归的体现。

  第四巡回法庭不仅要把当庭宣判打造成四巡的一张名片,还打算与巡回区各级法院共同努力,在更大范围内普及推广。在今天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上,通过专题介绍当庭宣判工作情况和经验体会、向社会发布“四巡当庭宣判十大案例(2017年度)”,致力于在巡回区四省试点推广。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山西省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纷纷表示,将试点开展当庭宣判,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尽早地感受到公平正义。

  把公平正义送进人民群众家里

  四巡揭牌之初,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初就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既然已经走出京城,重心下移,就应给巡回区人民群众都带来便利。”

  为了落实“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的改革初衷,四巡的法官们不满足于只在郑州坐堂问案,而是深入巡回区四省,就地办案416件,还总结制定了《巡回审判工作办法》。副庭长李广宇多次巡回办案,还实地查看地质塌陷区现场,把听证开到了基层人民法庭。副庭长王锦亚带领刑事审判团队到多地就地阅卷调查。主审法官阎巍与当地行政机关协调案件成为家常便饭。刘慧卓、方金刚、刘崇理、梅芳、刘京川等民事主审法官,先后到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公开开庭,在高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一位案件第三人在一审二审时都没有出庭,当听说四巡副庭长来到当地巡回办案,毫不犹豫地出席了案件听证。他说:“你们为了方便群众诉讼,这么远都来了,我再不来,说不过去。”当地法官说:“巡回审判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为我们上了一堂培训课。”安徽省的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表示:“巡回审判这一形式,让我们很亲切,也对公平正义充满信心。”

  除了深入当地开展巡回审判之外,第四巡回法庭还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听证53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全国人大代表孙东林说:“以前觉得最高人民法院远在天边,现在觉得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就在我们身边。

  让巡回法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努力把巡回法庭建设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平台,积极服务巡回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和周强院长提出的明确要求。

  一年来,四巡在依法公正审理案件的同时,着眼于案件反映出的社会治理和制度构建的深层次问题,分别向巡回区省、市、县政府发送司法建议4件,涉及行政程序的规范、行政复议功能的发挥、弱势群体的扶助等重要问题。在审理一起涉及几千名当年参加水利工程建设的伤残人员要求增加抚恤金标准的行政案件时,庭领导指派合议庭成员到当地协调,就提高抚恤金标准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通过创办中原法治大讲堂、召开示范庭、建立基层法院联系点、为下级法院授课、启动法官成长计划等方式,推动巡回区法院提升司法水平。致力于打破制度壁垒,共同培养法治后继人才。与巡回区8所高校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公开选拔19名优秀法学学子担任实习助理。

  第四巡回法庭还致力于打造阳光法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加强与巡回区各界的沟通联络。全年共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活动18次,联络代表委员65人次;举办公众开放日6次,主动邀请代表委员、新闻记者、律师代表、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和农民群众走进四巡,了解四巡。与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共同首创驻庭记者制度,9家新闻媒体向四巡派驻记者,实现司法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共同讲好法治故事。

  为充分发挥裁判文书的引导预测功能,推动全社会提升法治意识,副庭长李广宇身体力行,大力倡导对话式裁判文书,最大限度发挥审判的辐射作用。跟当事人对话,逐项回应诉求,有的放矢、充分说理,有效提升司法裁判的接受度;跟行政机关对话,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指引;跟下级法院对话,通过裁判文书发挥对下指导功能,统一法律适用的尺度和标准;跟社会公众对话。通过辨法析理,引导公众理性行使诉权,培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高度重视裁判文书上网和庭审直播。除巡回开庭不具备直播条件外,所有庭审均实现了同步直播。开设四巡微信公众号,推送典型裁判24篇、司法动态93篇、实务指导11篇。

  回首一年来的峥嵘岁月,第四巡回法庭在最高人民法院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各部门、巡回区各级法院、驻地党委政府和相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紧紧扭住审判、信访、改革三大主体职能不放松,建成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审判团队和管理团队,全方位地打开了工作局面。

  这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先后12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四巡工作给予指导和鼓励。今年12月13日,周强院长在四巡调研看望干警时指出:第四巡回法庭成立一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出色完成审判工作任务,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绩,体现了司法改革的巨大成效,为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服务巡回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审法官方金刚就突出体现了第四巡回法庭的精神风貌。今年10月17日,方金刚同志在合议当天的第十个案件时,不幸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是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楷模。最高人民法院追授方金刚同志为“全国优秀法官”,号召全国法院干警向方金刚同志学习。

  人生辉煌在四巡,已成为每一个四巡人的共同信念,一大批干警在巡回法庭这个锻炼培养队伍的重要基地茁壮成长。曾借调至四巡工作的郑州市惠济区法院吴琼琼,在入额组建自己的法官团队时,首先分享的就是“同心同德、甘于奉献、顽强拼搏、敢于创新”的四巡精神。这种精神就像一粒火种,必将在更大范围内转化为司法改革的红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刘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