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一切努力保证案件“零瑕疵”
——记全国模范法官陈昶屹
2017-12-15 09:30:5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婧
图为陈昶屹(后排中)在庭审中聆听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授予陈昶屹等9名同志“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当前,人民法院正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为展示模范法官的新时代风采,发挥榜样人物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作用,本报开设“进入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专栏,生动记述先进人物在新时代密切联系司法职能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事例,以期把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进入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
12月11日,深冬时节的北京格外寒冷。寒风中,一个挺拔瘦削的身影走进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人民法庭。刚开完一场会议回到办公室的陈昶屹抖掉一身寒气,顺手拿起放在桌上的案卷,开始为一场庭审做准备。
小小的办公室里满是书籍,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办公桌上矗立的两大摞案卷。陈昶屹抱起两本厚厚的卷宗,再次快速翻阅了一遍一起纠纷需要着重注意的部分之后,与两位人民陪审员一同向第七法庭走去。
这是一起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原告诉被告间接侵犯商标权。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庭审正式开始。陈昶屹首先向当事人释明法庭规则,明确当事人双方及第三人的诉讼权利,整个庭审过程严格按照庭审流程规则,气氛庄严肃穆。
陈昶屹坐在审判席上,认真聆听着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对每一个重要细节、每一个疑点都反复确认,并不时与人民陪审员交流。
在听取第三人意见时,陈昶屹经过比对证据发现,可能构成直接侵权的企业存在被冒名的情况,进而就相关细节进一步向第三人确认,并立即要求书记员现场登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身份查询系统,对案件相关广告主所提供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实,当庭查出其提供的身份信息可能系伪造。
面对出现的新情况,陈昶屹在与合议庭成员讨论过后,明确表示一定要审查清楚,严格避免任何出现错案的风险。并对原告就此情况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答。
“我们不能盲目地证据关门,一旦发现了新的疑点,一定要进行证据变更,直到查清事实。”对于证据的采信标准,陈昶屹不断重复着一个词——“穷尽”,“尽管概率很低,依然要确保穷尽所有可能将事实查明。”
海淀区法院法官助理王晓丹观摩了这场庭审,她对陈昶屹在庭审中善于把握细节的能力十分钦佩。“不愧是以细致著称的模范法官。”
王晓丹回忆起不久前她旁听的另一场由陈昶屹主持的庭审。“那场庭审整整持续了4个半小时,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他审过的案子,证据材料都特别丰富,案件细节都特别清晰。”
当被问及为何要较真到如此地步,陈昶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就是要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让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无框眼镜后,投射出他认真而坚定的目光。
“多看多听多学,在不断学习中培养过硬的司法本领”是陈昶屹总挂在嘴边的话。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审判过程中的微小处发现问题,尽一切努力保证案件“零瑕疵”。
陈昶屹认为,法官在查明事实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诉讼主张;在审查证据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点,查实每一个细节;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要把道理说透、说实,说到当事人的心坎里,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心服口服。
陈昶屹是一位出名的“博学法官”。他先后拿到了管理学学士、经济法硕士、民商法博士、信息网络法方向博士后等学位,虽已学有大成,但他觉得还不够。“我们的许多陪审员都是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在专业技术方面,我还有很多向他们学习请教的地方。”
中关村法庭是全国首个依托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知识产权派出法庭,陈昶屹为中关村法庭提炼了三个关键词:“网络”“科技”“知识”。
“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承担新时代赋予人民法官的新使命,我作为中关村法庭的一名一线办案法官,就要紧跟网络时代,运用科技力量,做好知识管理,培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工作习惯,努力拓展知识结构,锻造司法本领,提升审判质效,树立世界眼光,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保驾护航,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昶屹说。
夜幕降临,时针已过了7点,陈昶屹熄灭了办公室的灯光,笑眯眯地说,要回家陪老婆孩子了。尽可能地参与孩子的成长,是每一位父亲的心愿,面对繁重的审判工作,陈昶屹的办法是早晨加班。
每天清晨6点,陈昶屹办公室的灯都会亮起,一位新时代法律人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进入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
12月11日,深冬时节的北京格外寒冷。寒风中,一个挺拔瘦削的身影走进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人民法庭。刚开完一场会议回到办公室的陈昶屹抖掉一身寒气,顺手拿起放在桌上的案卷,开始为一场庭审做准备。
小小的办公室里满是书籍,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办公桌上矗立的两大摞案卷。陈昶屹抱起两本厚厚的卷宗,再次快速翻阅了一遍一起纠纷需要着重注意的部分之后,与两位人民陪审员一同向第七法庭走去。
这是一起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原告诉被告间接侵犯商标权。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庭审正式开始。陈昶屹首先向当事人释明法庭规则,明确当事人双方及第三人的诉讼权利,整个庭审过程严格按照庭审流程规则,气氛庄严肃穆。
陈昶屹坐在审判席上,认真聆听着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对每一个重要细节、每一个疑点都反复确认,并不时与人民陪审员交流。
在听取第三人意见时,陈昶屹经过比对证据发现,可能构成直接侵权的企业存在被冒名的情况,进而就相关细节进一步向第三人确认,并立即要求书记员现场登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身份查询系统,对案件相关广告主所提供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实,当庭查出其提供的身份信息可能系伪造。
面对出现的新情况,陈昶屹在与合议庭成员讨论过后,明确表示一定要审查清楚,严格避免任何出现错案的风险。并对原告就此情况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答。
“我们不能盲目地证据关门,一旦发现了新的疑点,一定要进行证据变更,直到查清事实。”对于证据的采信标准,陈昶屹不断重复着一个词——“穷尽”,“尽管概率很低,依然要确保穷尽所有可能将事实查明。”
海淀区法院法官助理王晓丹观摩了这场庭审,她对陈昶屹在庭审中善于把握细节的能力十分钦佩。“不愧是以细致著称的模范法官。”
王晓丹回忆起不久前她旁听的另一场由陈昶屹主持的庭审。“那场庭审整整持续了4个半小时,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他审过的案子,证据材料都特别丰富,案件细节都特别清晰。”
当被问及为何要较真到如此地步,陈昶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就是要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让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无框眼镜后,投射出他认真而坚定的目光。
“多看多听多学,在不断学习中培养过硬的司法本领”是陈昶屹总挂在嘴边的话。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审判过程中的微小处发现问题,尽一切努力保证案件“零瑕疵”。
陈昶屹认为,法官在查明事实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诉讼主张;在审查证据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点,查实每一个细节;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要把道理说透、说实,说到当事人的心坎里,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心服口服。
陈昶屹是一位出名的“博学法官”。他先后拿到了管理学学士、经济法硕士、民商法博士、信息网络法方向博士后等学位,虽已学有大成,但他觉得还不够。“我们的许多陪审员都是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在专业技术方面,我还有很多向他们学习请教的地方。”
中关村法庭是全国首个依托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知识产权派出法庭,陈昶屹为中关村法庭提炼了三个关键词:“网络”“科技”“知识”。
“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承担新时代赋予人民法官的新使命,我作为中关村法庭的一名一线办案法官,就要紧跟网络时代,运用科技力量,做好知识管理,培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工作习惯,努力拓展知识结构,锻造司法本领,提升审判质效,树立世界眼光,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保驾护航,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昶屹说。
夜幕降临,时针已过了7点,陈昶屹熄灭了办公室的灯光,笑眯眯地说,要回家陪老婆孩子了。尽可能地参与孩子的成长,是每一位父亲的心愿,面对繁重的审判工作,陈昶屹的办法是早晨加班。
每天清晨6点,陈昶屹办公室的灯都会亮起,一位新时代法律人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