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老法官”
2017-11-17 09:13:4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殷蔚
  作为一个进入赣榆法院一年多的“菜鸟”,我很幸运地加入了民二庭这样一个忙碌的大家庭。在这里,我收获了“传说”中的业务庭工作所带来的巨大的充实感,也在繁重的工作中逼迫自己迅速地成长。在“民二”这样一个年收案超过2700件的业务庭,大家总是半开玩笑地调侃自己每天都以一种“能不喝水就不喝水”或“想喝水也喝不了水”的状态在工作着。

  在我的身边,有一位坚守在民商事审判一线“老法官”,他是我们敬佩的同事、前辈、老师,他总是充满着工作的激情与斗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怕”的工作效率:“办案能手”的坚持“要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干点实事,不能玩虚的,不要将来走在街上被人戳脊梁”,这是杨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今年以来民二庭结案数最高的法官,他的工作日总是如此:上午八点四十分准时开庭,平均每个工作日的上午开庭审理3至4个案件,下午撰写2到3份法律文书,然后送达法律文书。大家总说,“杨法官”没有不开庭的早上,也没有不报结案件的下午。2014年结案537件、2015年结案518件、2016年结案521件、2017年1-9月结案467 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几十年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累计的实践经验是“铁人”一般的工作节奏和超高的“工作效率”的坚实基础。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对工作的热忱、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工作的信念。

  生活约等于工作:“习惯”的背后

  除了工作日以外,周末杨法官也总是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办公室。“大家似乎对我加班都习以为常了,如果有时不加班,反倒会和我调侃。”在大家看来,杨法官加班是常态,不加班反倒是非常态。对于我曾问过的周末也不休息的问题,他的回答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只要没什么事都会过来,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与生俱来的吗?显然不是,这是长期的坚持所养成的。不是大家眼中的“杨法官”不需要休息,不知疲惫,而是他足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找到了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每天早晨,我总会看到他早早地出现在办公室打扫卫生,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办公室一尘不染、办公桌上也非常的整洁。所有的卷宗在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有时甚至会让人忘记这是一个每天工作异常繁忙,办案量特别高的法官。

  他们的战场:“铁打”的法官与书记员

  每个月大量的金融借款案件,因为被告众多,月初整箱出现的传票和月末的判决书已然成了民二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空气中飘散的不是绿植清新的香气,而是打印机的油墨气息。民二庭不仅有着众多“办案能手”,也有着众多“铁打”的书记员。她们在繁重的工作中依然能保持极高的工作效率。我们常开玩笑,“铁人”法官的背后总有一个“铁人”书记员。几个月前,杨法官的书记员李征腱鞘炎复发。那段时间,他总说,“李征常年工作,不停歇,确实是太累了”。上午审理数十个金融借款案件,中午加班制作法律文书,下午报结十几个案件。这样的“恐怖”工作节奏对杨法官和李征来说已经坚持了好几年。如今,他们依然坚持在自己的“战场”上,虽工作辛劳,却始终保持着淡定和从容。

  老法官的影响:旁观者眼中的“杨老师”

  有一次,李征告诉我有个案件的结案审批需要及时流转,“杨叔昨天晚上十点多发邮件给我,他花了好几个小时把一个合伙案件的判决书写完了,让我及时结案。”我脑海中立刻浮现这样的画面:平日里一丝不苟的老法官在满是年轻人的网吧里埋头苦干。这样的画面不禁让人觉得可爱又可敬,我笑着笑着,却不由得说“果然是杨叔”。就是这样一个年过五旬的老同志,在南京法官培训期间,利用课余时间,花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在网吧撰写了近三十页的判决书。作为一个新人,比起大家口中的“杨法官”或者“杨叔”,其实我更愿意称他为“杨老师”。这是一位让你感到压力与动力同时存在的同事、前辈、老师。他对我们的最大的震撼莫过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敬业的精神。

  记得大学时法理学老师曾讲过古汉语中的“法”写作“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从古至今,法都是公平、公正与权威的。作为法律的捍卫者,法官的路是神圣的,更是辛苦的。我相信,不论是杨法官还是身边其他优秀的法官们,都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在未来的道路上,愿自己留给大家的都是努力的身影。正如汪国真所说的,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