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客家文化 打造精神内核
——江西赣州市赣县区法院以文化建设促发展侧记
2017-08-09 10:04:3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罗翔 龚享福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有着2200多年历史,是客家先民南迁进入赣南的第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近年来,赣县区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客家文化的民间习俗、家风家训等优良传统,将客家文化与法院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法院文化,进而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请来“老师傅”:讲述客家好故事

  赣南是客家人聚居地,在赣南的客家民俗里,“老师傅”是对做工精细、水平高、年纪大的手艺人的尊称。

  2015年8月,赣县区法院运用客家传统文化,在信访接待中心建立起“老师傅调解室”,聘请退休老法官担任调解员,专门调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

  阳埠乡朱先生离婚案件判决多年,但双方因财产问题纠纷不断,法院和乡村两级干部持续调解无果。

  “老师傅”梁飞接手这个案件后,先后5次召集矛盾双方,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法律知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开展调解,令双方深受感动,签订了和解协议。

  “老师傅”从事法律工作数十载,历经解决各类矛盾纠纷的淬炼,多是调处矛盾的好把式,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让他们重新开展调解工作,有助于源头上预防涉诉矛盾纠纷,共同讲好法院故事。这既能减轻一线法官工作量,又可增强息诉罢访效果。

  据了解,该院“老师傅调解室”成立以来,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8起,涉及150余人,调处金额达180万余元,已成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一支“奇兵”。

  组建宣传队:传播客家好声音

  “不大点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这几个角色能文能武能圣贤。”这是赣县区客家文化城围屋戏台上的一副对联,形象地道出了小舞台作用大。

  前不久,在赣县区影剧院一方小小的舞台上,由七名女法官表演的客家快板剧《法治春风进万家》正精彩上演。台下,市民对法官们的表演赞叹不已。

  “将普通家庭最常见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搬上舞台,很真实,很亲切,好多问题我们家也碰到啦!”演出后,一位社区的老妈妈对节目赞不绝口,“欢迎法官们来社区演出!”

  据了解,近年来,赣县区法院进一步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通过编演普法小品、创作法治微电影、快板剧等形式,将熟悉的客家文化与枯燥的法律法规融入到生动的法治文艺作品当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法治宣传,让客家文化与法律法规通过文艺作品渗透到群众心中。

  拧成一股绳:传递客家正能量

  客家人在艰苦生活中磨砺出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气质,即“客家精神”。客家精神是指客家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是勇于革命、不断进取的精神,其核心是团结与改革,开拓与进取。

  赣县区法院近年来成立了若干个以法官名字命名的“1+1+2”审判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遴选标准是:能吃苦、肯担当、善调研,并要求主审法官积极营造“审判团队文化”氛围,将团队拧成一股绳,收到“1+1+2>4”的效果。

  “向创新要动力!”南塘人民法庭法官彭永红为他的审判团队贴上了鲜明的标签。该团队进一步探索微信送达、彩信送达等电子送达模式,提升送达效率。而田村人民法庭法官陈忠效则更加注重审判活动的专业化分工与精细化管理,江口人民法庭法官黄立文为他的团队注入了埋头苦干的元素等等。

  该院还打造了“团队会议、法官谈心、团队学习”三大载体,并建立考评机制。通过周例会、谈心谈话等形式,用鲜活事例,提醒成员遵守各项禁令、规定,养成良好习惯。通过常提醒,督促成员自觉净化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团队会议上,主审法官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团队成员相互提醒、共同进步。

  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审判团队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全面运行以来,各团队案件办理周期为42.19天,同比下降8.3天,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9.9%。

  处处好家风:展现客家好元素

  《好家风方能传递正能量》《好家风,孝相传》……日前,赣县区法院开展了“好家风·正能量”家风建设演讲比赛。选手们围绕“好家风·正能量”这一主题,从自身角度出发,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身边的感人家庭故事或引述展现客家家风的典型事例,以声情并茂的演讲传递“好家风”蕴含的正能量。

  近年来,赣县区法院将客家家风家训引入廉政教育之中,通过观看客家廉政漫画展、开展征集优秀“家风、家训”活动、走访干警家庭等活动,让每位干警处于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中,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维护并传承公平正义的精神价值,进而提升廉政教育的感召力和感染力。

  “下一步,我院还将充分吸收包括客家家风家训在内的传统倡廉文化元素,让廉政教育变得更具亲和性,切实提升干警廉洁履职意识,将全面从严治院不断引向深入。”该院党组书记、院长董健表示。
责任编辑: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