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文山 架起司法为民“连心桥”

云南文山法院诉讼服务升级版建设纪实
2017-07-28 09:56:3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董桂琼 王琴
图为双语调解现场。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有一个被国家命名为"三七之乡"的边疆地州----文山。这里种植三七的历史不少于400年,全国95%以上的三七都产自文山。美丽的壮乡苗岭文山,还被称为桥乡。居住在这里的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11种民族的先民们建起了一座座风雨桥,演绎着茶马古道的动人传说。如今,宏伟壮观的公路桥、铁路桥,构筑起“一带一路”的大通道,让文山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

   近年来,文山两级法院按照“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类指导、全面建设、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围绕“大服务、大平台、大辐射”的职能定位,全力推进“三桥联通”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满足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架起了一座座诉讼服务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连心桥”。

   服务桥:同质连锁 为民司法

   围绕云南高院提出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服务”建设目标,文山中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群众、方便诉讼为落脚点,始终把法院最佳的位置留给群众,把最好的设施让给群众,把最优的服务带给群众。

   全州两级9个法院均已建成诉讼服务中心,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全力打造集诉讼引导、立案登记、费用缴纳、司法救助、案件查询、法官约见、材料收转、判后释疑、信访接待、申诉举报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实现群众“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

   制作汉、苗、越南版本的诉讼文书格式、诉讼风险告知书等30余种诉讼宣传手册。打造温馨的母婴室、心灵驿站、休闲书吧,设立代表委员、检察官、律师等工作室,引入银行进驻,配置自助取款机、POS机,提供储物柜、雨伞、老花镜等便民设施。建立多元化纠纷化解联合接访、律师代理申诉和参与涉诉信访案件纠纷化解等20多项机制,使诉讼更加便捷无忧。这些点点滴滴和细微之处,彰显了法院的为民情怀和司法的人文关怀。

   延伸诉讼服务,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文山两级法院的诉讼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全州八个基层法院探索建立了“院、庭、站、点、员”诉讼服务模式,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坚持“同质连锁、覆盖城乡、标准规范、便捷优质”思路,在司法服务领域率先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全州创新推出“同质连锁服务”新模式,建立同质连锁微信工作群和QQ工作群,让当事人在全州任何一家法院、任何一个法庭、任何一个乡镇诉讼服务站都能办理异地立案、材料收转、判后答疑等同一、同质的诉讼服务。

   马关、麻栗坡、富宁3个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38公里,境内有都龙、田蓬、天保3个口岸。三家法院积极延伸边境涉外诉讼服务,在边境口岸和边境乡镇设立“国门诉讼服务站”、“边境诉讼服务站”,组建少数民族法官巡回服务小分队,开展双语咨询、调解、审判和法治宣传,为睦边、稳边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州人口密集、案件相对较多的社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开通诉讼服务直通车96个,实现“点对点”诉讼服务。将“车载法庭”、“假日法庭”、“街天法庭”、“院坝法庭”、“夜间法庭”开到群众身边。广南法院在全县167个村委会和7个社区各设立一名家事调查员,进一步探索实现诉讼服务的全覆盖。

   信息桥:智慧司法 提质增效

   信息技术,是时代之桥,智慧之桥。文山两级法院积极推进智慧司法服务,通过多媒体、大数据、互联网与诉讼服务的深度融合,让群众体验指尖上的便捷高效服务。

   通过搭建“一网两微四平台”、e调解、12368诉讼服务热线、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实现网上预约立案、电子送达、查询咨询、缴费退费、视频调解、远程接访,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平等、同质、高效的诉讼服务。富宁县法院研发了微信电子送达系统,法官轻点鼠标,即可通过该系统“一对一”或“一对多”将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

   文山中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引入3D虚拟导航、虚拟双语导诉、风险评估、自助查询一体机等现代化自助服务终端,使诉讼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建成多功能厅、数据集控中心、执行指挥中心、安保指挥中心、新闻发布中心、数字法庭等,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让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服务群众的智慧桥。

   以“纠纷解决分层递进”思路,全面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引进妇联、交警、劳动、工商、保险等部门,引进行业协会、学校志愿者等力量,建立行业专家、心理咨询专家、道德模范、代表委员诉讼服务智库,建立了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纠纷联动化解机制,在破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五难”上取得了新成效。文山市法院结合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的实际,进一步推动诉讼与非诉讼衔接工作力度。

   探索推进与州人大、州政法委、州司法局的工作联动,搭建法院诉讼服务“三张网”。砚山法院依托县人大在各乡镇社区设立的人大代表委员联络站、麻栗坡法院依托政法委综治网格化管理、富宁法院依托司法局各乡镇司法所联动建立诉讼服务站,成效初显,受到了群众广泛点赞。

   将巡回审理与诉讼服务、法治宣传有机融合,借助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官网、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媒体推行公正司法、为民司法、严格司法、阳光司法、廉洁司法等举措,群众认同感不断提高。

   创新跨界联动服务新机制,主动与红河、曲靖、贵州黔西南州、广西百色市4个周边地区的中基层法院,探索建立跨界诉讼服务司法协作模式,通过“互联网+”诉讼服务和跨界司法协作,为周边地区群众提供贯穿诉前、诉中、诉后全过程的诉讼服务,也为四地法院司法协作交流搭建了平台。

   团结桥:四大特色 打通“心桥″

   融地域、民族、文化、法治“四大”特色于诉讼服务,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团结稳定。文山中院在诉讼服务升级版建设中,坚持地域、民族特点,将法治文化、民族文化融入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廉政教育展厅,让群众在诉讼参与中感受到法治和文化的熏陶和指引。

   放眼文山全州,两级法院均结合实际,各自发挥优势,将四大特色有机融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诉讼服务文化特色。将象征廉洁、出淤泥而不染的丘北荷文化,透视多民族友好团结的广南句町文化,感念大地造物恩泽、推崇敬母孝亲的地母文化,彰显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正能量的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文化,独具民风民俗韵味的马关农民木刻版画文化融入法院文化建设、诉讼服务中心设计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中。

   文山中院设置了七花调解室、家事调解室、专业调解室、绿色调解室、双语调解室等16个功能室。在双语调解室引进壮族调解纠纷专用的“月亮凳”,两个“月亮凳”对放即为一个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双语法官与少数民族当事人围坐一堂,和谐化解了一件件诉讼纠纷。

   丘北法院结合当地彝族文化,积极探索普者黑“水上田园.诉服家园”---诉讼服务站、旅游法庭、巡回审判、环境资源合议庭“四合一”诉讼服务新模式。

   广南法院以“李昌纹法官工作室”为原型创作壮族山歌《命好才相遇》等文艺节目巡回演出,让少数民族群众在喜闻乐见的山歌中悄然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砚山法院在平远街回族聚居地区建立了“民族团结诉讼服务站”,送法进经文学校,邀请民族宗教人士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当地促进民族团结的典范。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题,虽然地处遥远的边地,但文山法官用心、用情、用智架起更多更好的诉服连心桥,联通壮乡苗岭、走进千家万户,让诉讼服务的“连心桥”在边地文山各民族百姓心中不断延伸!

 
责任编辑:刘瑞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