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基层扎下了根
——追记新疆莎车县法院恰热克法庭庭长阿布来提·吐孙
2017-05-27 09:18:2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书林
阿布来提·吐孙(左二)深入基层农户办案调解纠纷。 王文君 摄
今年2月21日,在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基层法官暨“法治中国行·法官故事”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与全国基层优秀法官围坐畅谈。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法官阿布来提·吐孙现场发言,周强院长与阿布来提亲切互动交流。
返回家乡,阿布来提一头扑到法庭工作上,3月23日中午突发心脏病,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
精心调解有“三招”
5月19日,记者赶赴莎车县人民法院。该院党组书记朱建忠告诉记者:“1996年6月起,阿布来提一直担任基层人民法庭庭长。2006年3月到恰热克人民法庭,每年办案近500件,最多一天接待过150个当事人、办理12个案件,他是累倒了。”
该院院长阿力甫·买买提谈起阿布来提满是敬佩:“别看他是个‘五大三粗’的大个子,办起案来却是情感细腻,精心调解有‘三招’,调解率达到96%。”
记者乘车赶赴恰热克法庭。
同车的莎车县法院副院长阿布都热依木·木萨,曾是恰热克法庭的书记员,跟阿布来提一起工作过五六年时间。
阿布都热依木·木萨介绍,这里基层大多数案件是维吾尔族群众的婚姻家庭纠纷,每次接手离婚案子,阿布来提都会摸清纠纷焦点,精心梳理调解。首推调解第一招——盐水蘸馕调解法。维吾尔族群众结婚,新人一同吃下蘸了盐水的馕,表示婚姻像盐巴洁白无瑕、素雅清香,像馕解饥耐饿、永恒持久;盐水蘸馕象征爱情永久,永不分离。请求离婚的双方来了,阿布来提搬用维吾尔传统的结婚习俗,请双方对坐到圆桌前,给每人端来一碗盐水,把一个馕掰成两半,递给他们蘸盐水吃下,让他们回想当初结婚时“山盟海誓”的情形,从而促进双方互相谅解,和好如初。调解第二招——引导回忆调解法,让双方回忆结婚以来的同甘共苦、快乐往事和温馨幸福。遇到难以疏导的,用调解第三招——请人参与调解法,邀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参加调解,借力争取破镜重圆。
用这些经验做法修复婚姻,大多数人吵吵闹闹而来,经精心调解后牵手而回。
同行的刑庭书记员麦麦提依明·艾麦尔说:“阿庭长常讲,解决群众诉求就要心里装着群众,替民想、解民忧,否则群众不买你的账。他的调解脚踏实地,群众认可。因为创新了调解方法,他获得了‘全国法院系统调解能手’称号。去年5月,我们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法院,就总结、借鉴了他的调解经验。”
把法庭当成自己的家
一个小时车程,到达恰热克法庭。
恰热克法庭管辖两乡一镇和一个工业园区管委会,辖区8万人口,维吾尔、汉、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七、八个民族共同聚居。记者看到,法庭院子里绿树成荫,阿不来提栽下的红枣、沙枣、核桃、巴旦木郁郁葱葱,葡萄爬满了院子的通道走廊,一片翠绿,一片温馨。
恰热克居民李德中告诉记者:“阿庭长带领法庭的同志种树种花,把法庭打理得像个家庭院落。打官司的群众来了,看到树、花、葡萄架,就像来到了自己家的园子,心理放松了,没有陌生感,法律、道理就容易听进去。”
恰热克公安派出所所长阿不力克木·阿不都拉说:“阿庭长舍小家顾大家,把法庭当成自己的家。”他回忆,这些年,阿庭长和法庭的同志经常晚上加班。
在阿布来提看来,法官的职业道德养成应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点点滴滴加以规范,要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周围的群众。
阿布来提以庭为家,置身于各族群众,在基层扎下了根。不管是哪个民族的群众,有事没事都来法庭坐坐聊聊,遇事就找阿布来提出主意,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热依木喀热·托合提在2014年2月大学毕业后来到恰热克法庭做书记员,与阿布来提朝夕相处。回忆起阿布来提,热依木喀热·托合提泪眼婆娑:“阿庭长家在莎车县城,回一趟家也就一小时。他有妻室儿女、年迈的母亲以及一大堆的家务事,却抽不出空多回家看看。他的身心都沉在办案上,调解、巡回、回访,参加综治、法治宣讲。阿庭长带我办案,三年没休息过一次。他积劳成疾,临走前一天还嘱咐我‘静下心、扎下根,咱们一块儿好好干’,他是我前进的标杆……”
努力求得平安和谐
在恰热克镇,记者见到镇党委书记张建成和党委副书记、政法书记陆新会。
张建成说,近几年,宗教极端、民族分裂、暴力恐怖“三股势力”抬头,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渗透,鼓吹暴力,人民法庭处在反分裂、反暴恐、反渗透前沿。张建成称赞阿布来提:“在大是大非面前,阿布来提始终把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坚决防止暴力恐怖发生作为第一责任,毫不含糊地与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作坚决斗争,努力求得平安和谐,政治上过硬。”
陆新会说:“在基层第一线,阿布来提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带头作用,在基层维稳整治中冲在前头,出了大力。”他介绍,阿布来提结合执法办案,进农户、钻毡房,走近农牧民,通过“村村通大喇叭”,用双语、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阐释法律,深入开展去极端化法治宣讲。他带头开展的法治宣讲接地气、易接受,尽力用法治思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
阿布来提秉持公平正义,履职奉献。
维吾尔族农民依斯热皮力·艾麦尔说,他们23户农民起诉的案子,是阿布来提去世前办理的最后一件经济纠纷。
前几年,恰热克镇阿热阿瓦提村建造农牧民安居房时,承包建筑的努尔买买提房子没建完,却把23户农民建房后期的32.5万元卷跑了。
依斯热皮力·艾麦尔说:“阿庭长办这个案子,来回到村跑了五六趟,挨家问,细细算,费劲找到了包工头。”
“今年3月9日,我们拿到了判决书。阿庭长说按法律程序要等15天,结果他23日去世了,我们都心疼他。他掌握公平正义,维护平安和谐,群众信得过。”
阿布来提以关心群众疾苦为己任,亲民爱民。
阿不都茹苏力是个孤儿,父母先后病逝,只留下了一头牛和一只羊。他在牲畜巴扎(集市)上卖羊,对方只付给他一半款,谎称随后将余款送来,就把牛羊拉走了。阿布来提巡回办案来到恰热克镇21村,看到了瘦弱的阿不都茹苏力,了解到他眼下的境遇和委屈,很快把他卖牛羊的另一半钱追回来了。
每到21村,阿布来提都要去看阿不都茹苏力,给他送去生活需要的粮油、衣服和零用钱。开春时帮他买种子和化肥,夏收和秋收托人帮着收获。冬季和农闲,叫阿不都茹苏力到法庭来,平日里帮着打扫照看庭院,教他学法律、学双语、学文化知识。阿不都茹苏力跟着法庭的同志,学习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在21村当了基层义务调解员,他学着阿布来提的样子,耐心细致地做动员疏导。今年开春,他通过了莎车县工业园区一家企业的招工,当上了厂里的警卫。
记者拨通了他的手机,一说起扶持帮他的阿庭长,电话那头泣不成声:“阿庭长照顾帮助我成长,我永远怀念他!”
根深才能叶茂。阿布来提扎根基层无私奉献,荣誉满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法官并荣记个人二等功。被推选为“新疆最美基层法官”,荣膺“全国法院系统调解能手”。
4月15日,新疆高院为阿布来提追记个人一等功。4月17日,新疆高院发出通知,号召全区法院深入开展向阿布来提学习活动,学习他履职敬业,办案调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习他政治敏锐、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竭诚贡献。
返回家乡,阿布来提一头扑到法庭工作上,3月23日中午突发心脏病,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
精心调解有“三招”
5月19日,记者赶赴莎车县人民法院。该院党组书记朱建忠告诉记者:“1996年6月起,阿布来提一直担任基层人民法庭庭长。2006年3月到恰热克人民法庭,每年办案近500件,最多一天接待过150个当事人、办理12个案件,他是累倒了。”
该院院长阿力甫·买买提谈起阿布来提满是敬佩:“别看他是个‘五大三粗’的大个子,办起案来却是情感细腻,精心调解有‘三招’,调解率达到96%。”
记者乘车赶赴恰热克法庭。
同车的莎车县法院副院长阿布都热依木·木萨,曾是恰热克法庭的书记员,跟阿布来提一起工作过五六年时间。
阿布都热依木·木萨介绍,这里基层大多数案件是维吾尔族群众的婚姻家庭纠纷,每次接手离婚案子,阿布来提都会摸清纠纷焦点,精心梳理调解。首推调解第一招——盐水蘸馕调解法。维吾尔族群众结婚,新人一同吃下蘸了盐水的馕,表示婚姻像盐巴洁白无瑕、素雅清香,像馕解饥耐饿、永恒持久;盐水蘸馕象征爱情永久,永不分离。请求离婚的双方来了,阿布来提搬用维吾尔传统的结婚习俗,请双方对坐到圆桌前,给每人端来一碗盐水,把一个馕掰成两半,递给他们蘸盐水吃下,让他们回想当初结婚时“山盟海誓”的情形,从而促进双方互相谅解,和好如初。调解第二招——引导回忆调解法,让双方回忆结婚以来的同甘共苦、快乐往事和温馨幸福。遇到难以疏导的,用调解第三招——请人参与调解法,邀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参加调解,借力争取破镜重圆。
用这些经验做法修复婚姻,大多数人吵吵闹闹而来,经精心调解后牵手而回。
同行的刑庭书记员麦麦提依明·艾麦尔说:“阿庭长常讲,解决群众诉求就要心里装着群众,替民想、解民忧,否则群众不买你的账。他的调解脚踏实地,群众认可。因为创新了调解方法,他获得了‘全国法院系统调解能手’称号。去年5月,我们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法院,就总结、借鉴了他的调解经验。”
把法庭当成自己的家
一个小时车程,到达恰热克法庭。
恰热克法庭管辖两乡一镇和一个工业园区管委会,辖区8万人口,维吾尔、汉、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七、八个民族共同聚居。记者看到,法庭院子里绿树成荫,阿不来提栽下的红枣、沙枣、核桃、巴旦木郁郁葱葱,葡萄爬满了院子的通道走廊,一片翠绿,一片温馨。
恰热克居民李德中告诉记者:“阿庭长带领法庭的同志种树种花,把法庭打理得像个家庭院落。打官司的群众来了,看到树、花、葡萄架,就像来到了自己家的园子,心理放松了,没有陌生感,法律、道理就容易听进去。”
恰热克公安派出所所长阿不力克木·阿不都拉说:“阿庭长舍小家顾大家,把法庭当成自己的家。”他回忆,这些年,阿庭长和法庭的同志经常晚上加班。
在阿布来提看来,法官的职业道德养成应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点点滴滴加以规范,要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周围的群众。
阿布来提以庭为家,置身于各族群众,在基层扎下了根。不管是哪个民族的群众,有事没事都来法庭坐坐聊聊,遇事就找阿布来提出主意,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热依木喀热·托合提在2014年2月大学毕业后来到恰热克法庭做书记员,与阿布来提朝夕相处。回忆起阿布来提,热依木喀热·托合提泪眼婆娑:“阿庭长家在莎车县城,回一趟家也就一小时。他有妻室儿女、年迈的母亲以及一大堆的家务事,却抽不出空多回家看看。他的身心都沉在办案上,调解、巡回、回访,参加综治、法治宣讲。阿庭长带我办案,三年没休息过一次。他积劳成疾,临走前一天还嘱咐我‘静下心、扎下根,咱们一块儿好好干’,他是我前进的标杆……”
努力求得平安和谐
在恰热克镇,记者见到镇党委书记张建成和党委副书记、政法书记陆新会。
张建成说,近几年,宗教极端、民族分裂、暴力恐怖“三股势力”抬头,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渗透,鼓吹暴力,人民法庭处在反分裂、反暴恐、反渗透前沿。张建成称赞阿布来提:“在大是大非面前,阿布来提始终把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坚决防止暴力恐怖发生作为第一责任,毫不含糊地与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作坚决斗争,努力求得平安和谐,政治上过硬。”
陆新会说:“在基层第一线,阿布来提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带头作用,在基层维稳整治中冲在前头,出了大力。”他介绍,阿布来提结合执法办案,进农户、钻毡房,走近农牧民,通过“村村通大喇叭”,用双语、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阐释法律,深入开展去极端化法治宣讲。他带头开展的法治宣讲接地气、易接受,尽力用法治思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
阿布来提秉持公平正义,履职奉献。
维吾尔族农民依斯热皮力·艾麦尔说,他们23户农民起诉的案子,是阿布来提去世前办理的最后一件经济纠纷。
前几年,恰热克镇阿热阿瓦提村建造农牧民安居房时,承包建筑的努尔买买提房子没建完,却把23户农民建房后期的32.5万元卷跑了。
依斯热皮力·艾麦尔说:“阿庭长办这个案子,来回到村跑了五六趟,挨家问,细细算,费劲找到了包工头。”
“今年3月9日,我们拿到了判决书。阿庭长说按法律程序要等15天,结果他23日去世了,我们都心疼他。他掌握公平正义,维护平安和谐,群众信得过。”
阿布来提以关心群众疾苦为己任,亲民爱民。
阿不都茹苏力是个孤儿,父母先后病逝,只留下了一头牛和一只羊。他在牲畜巴扎(集市)上卖羊,对方只付给他一半款,谎称随后将余款送来,就把牛羊拉走了。阿布来提巡回办案来到恰热克镇21村,看到了瘦弱的阿不都茹苏力,了解到他眼下的境遇和委屈,很快把他卖牛羊的另一半钱追回来了。
每到21村,阿布来提都要去看阿不都茹苏力,给他送去生活需要的粮油、衣服和零用钱。开春时帮他买种子和化肥,夏收和秋收托人帮着收获。冬季和农闲,叫阿不都茹苏力到法庭来,平日里帮着打扫照看庭院,教他学法律、学双语、学文化知识。阿不都茹苏力跟着法庭的同志,学习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在21村当了基层义务调解员,他学着阿布来提的样子,耐心细致地做动员疏导。今年开春,他通过了莎车县工业园区一家企业的招工,当上了厂里的警卫。
记者拨通了他的手机,一说起扶持帮他的阿庭长,电话那头泣不成声:“阿庭长照顾帮助我成长,我永远怀念他!”
根深才能叶茂。阿布来提扎根基层无私奉献,荣誉满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法官并荣记个人二等功。被推选为“新疆最美基层法官”,荣膺“全国法院系统调解能手”。
4月15日,新疆高院为阿布来提追记个人一等功。4月17日,新疆高院发出通知,号召全区法院深入开展向阿布来提学习活动,学习他履职敬业,办案调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习他政治敏锐、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竭诚贡献。
责任编辑:刘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