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法院:立足省情 民族法制文化建设谱新篇
2017-03-10 10:46:39 | 作者:潘静 虎文心
甘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省份。研究民族传统法制文化,将民族法制文化精髓运用于司法活动,有利于解决民族工作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是法院工作所面临的一个课题。
长期以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立足多民族聚居的省情,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职责,以打造双语法律人才队伍、推进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强化民族地区审判实践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构建双语法官培养新格局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阿万仓乡地域广阔,当地的人们过着游牧民族生活。一旦出现草场保护、秩序维护等方面的法律纠纷,阿万仓法庭庭长才让就会骑着摩托车上门调解或审理案件。作为一名双语法官,才让能用地道的藏语,通俗地讲解法律条文,缓和气氛,迅速拉近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
双语办案,让民族地区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切实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大幅增加,社会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要求加快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愿望和呼声很高,民族地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多次在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呼吁建立双语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甘肃高院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聚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建立了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以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语言为主,专门培养双语法官。
到目前,全省已基本构建起双语政法干部培养培训新格局,在全省有越来越多的双语法官像才让一样,能够自如地与当事人交流,让民族地区群众明明白白地打官司,破解双语法官短缺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步入新阶段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工作的现实需求推动下,我国学术界对民族法制文化的研究逐步繁荣。
去年8月24日至25日,由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在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举行。会前,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委分别面向民族地区法院系统和民委系统广泛征文,收到的300多篇论文中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研究,也有基层司法和民族工作的实践总结。会上,《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与走向》《民族地区法院应加强对法官适用习惯法的培训》等大会发言精彩务实,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成果在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打造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新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法制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加强民族地区法制文明建设、依法治理和少数民族法学研究工作,甘肃高院以“立足民族地区,维护法制统一,推动学术研究,服务法治实践”为宗旨,积极打造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平台。
法官学院甘南分院大门上,“吐蕃法律二十条”“理藩院则例”“成吉思汗法典”“回鹘契约”等充满民族法制文化元素浮雕随处可见;《西夏法典》《南诏国法律》《属邦律》《蒙古律例》等图文展板悬挂于回廊两侧,为民族法制文化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甘肃高院创办的《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学术辑刊,每季度以书代刊的形式发行。主要研究当代少数民族法制实践中遇到突出问题的法律应对,开展全国性的民族法制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术界人士的普遍认可和关注。
甘肃省少数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中心着力将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和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相结合,探索民族传统法制文化的现代转型,为民族地区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部门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意见。
长期以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立足多民族聚居的省情,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职责,以打造双语法律人才队伍、推进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强化民族地区审判实践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构建双语法官培养新格局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阿万仓乡地域广阔,当地的人们过着游牧民族生活。一旦出现草场保护、秩序维护等方面的法律纠纷,阿万仓法庭庭长才让就会骑着摩托车上门调解或审理案件。作为一名双语法官,才让能用地道的藏语,通俗地讲解法律条文,缓和气氛,迅速拉近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
双语办案,让民族地区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切实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大幅增加,社会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要求加快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愿望和呼声很高,民族地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多次在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呼吁建立双语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甘肃高院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聚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建立了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以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语言为主,专门培养双语法官。
到目前,全省已基本构建起双语政法干部培养培训新格局,在全省有越来越多的双语法官像才让一样,能够自如地与当事人交流,让民族地区群众明明白白地打官司,破解双语法官短缺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步入新阶段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工作的现实需求推动下,我国学术界对民族法制文化的研究逐步繁荣。
去年8月24日至25日,由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在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举行。会前,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委分别面向民族地区法院系统和民委系统广泛征文,收到的300多篇论文中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研究,也有基层司法和民族工作的实践总结。会上,《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与走向》《民族地区法院应加强对法官适用习惯法的培训》等大会发言精彩务实,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成果在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打造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新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法制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加强民族地区法制文明建设、依法治理和少数民族法学研究工作,甘肃高院以“立足民族地区,维护法制统一,推动学术研究,服务法治实践”为宗旨,积极打造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平台。
法官学院甘南分院大门上,“吐蕃法律二十条”“理藩院则例”“成吉思汗法典”“回鹘契约”等充满民族法制文化元素浮雕随处可见;《西夏法典》《南诏国法律》《属邦律》《蒙古律例》等图文展板悬挂于回廊两侧,为民族法制文化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甘肃高院创办的《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学术辑刊,每季度以书代刊的形式发行。主要研究当代少数民族法制实践中遇到突出问题的法律应对,开展全国性的民族法制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术界人士的普遍认可和关注。
甘肃省少数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中心着力将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和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相结合,探索民族传统法制文化的现代转型,为民族地区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部门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意见。
责任编辑:刘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