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北方的寒意依旧,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试点,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内,没有一丝寒意,法院的工作人员用体贴、温馨、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位到来的人民群众忘却生活中的寒冷,“司法公正”犹如丝丝暖流,顷刻间注入人民群众的内心……这一幕被正在参加“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的吉网、吉刻APP记者捕捉。
标准化建设 提供高效诉讼服务
服务中心大厅开门后,首先进入的是长春市民孙女士,她手拿法院调解书,期盼通过立案、审判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丈夫是给开发商干活的,去年发生工地事故,造成工伤,当时通过法院调解,开发商同意赔偿,结果这钱始终都没给,家里年都没过好。”孙女士说。
进入大厅后,孙女士异常紧张,看着填表区域琳琅满目的表格,她一下子傻了眼:“我认识的字本来就不多,这么多表,我该咋填呀,家里还等钱还债呢!”就在这时,从法律志愿者服务台走过来一名志愿者服务律师,简短的了解情况后,结合孙女士手中法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耐心的指导孙女士填写完表格,填写完毕后,仅仅3分钟,相关手续均已办结,拿着手续函的孙女士犹如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装进口袋。
志愿者服务律师韩轩瑶告诉吉网、吉刻APP记者,她是吉林振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对于民事案件有着丰富的经验,朝阳区人民法院与振开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专职在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指导当事人体验网上立案,日均接待当事人五十余人。
“导诉员和律师志愿者的引导,不仅起到了人员分流和材料预检的作用,还可以提前对案件进行诉讼风险评估,协助当事人对案件进行预判。同时,律师作为独立于法院第三方,可以以非审判角色的角度协助法院化解纠纷,参与调解。”朝阳区人民法院副院长亓晓鹏说。
据了解,朝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成于2011年,中心建成至今,一直大力推行信息技术运用,力求“立案一次完成,服务一步到位”。目前,中心分为九个区域,分别是安检区、导诉区、网上立案体验区、志愿者服务区、庭审直播区、查询区、窗口立案区、休息区和便民服务区。
“四个法庭”能动化解民事纠纷
为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更好地实现便于当事人诉讼,及时有效处理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朝阳法院将原有的四个法庭进行专业化改革,集中承办不同类型的民事案件。
其中,桂林法庭改造为民间借贷法庭,湖西法庭改造为劳动争议法庭,清和法庭改造为侵权纠纷法庭,开发区法庭改造为涉农纠纷法庭。全面对接各类调解组织,深度融入全区综治格局,实现专门化诉调对接、专业化调判结合。
2017年前三个季度,朝阳法院四法庭共受理案件4041件,同比增长9.81%;结案3874件,同比增长11.35 %;结案率95.87 %,同比提升1.33%。
四个法庭即是四个审判团队,各法庭均配有员额法官3人、法官助理或从事助理工作的聘用人员3人、书记员3人,人员结构总体上优于院内其他业务庭;实施司法责任制,强化审判管理,立案庭统一收案、电脑分案,防止多重收案办案,杜绝庭长干预案件分配及审理;推行“四报一研”制度,即“上诉案件日报告,部门工作周上报,卷宗归档、文书上网月通报,整体工作季度汇报以及发改案件逐一研究制度”,提高审判质效。
专职法庭专职办案 破解案多人少矛盾
劳动争议纠纷是人民法院审理的一类传统民事案件,涉及案由众多,在改革之前,由四个法庭的14名办案法官轮流办理,不可避免地产生裁判标准不统一、认识不专业导致上诉后发回重审、改判的情况发生。
设立专业劳动法庭,将此类案件交由一个审判团队审理,有效的解决了同案不同判、同院不同判的问题,实现了审判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实现了劳动争议纠纷发回及改判案件为零。劳动争议法庭是专家型法官成长的摇篮,是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窗口,是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平台,为人民法院成功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提高工作效率的提供重要保障。
同时,设立民间借贷法庭、侵权纠纷法庭和涉农纠纷法庭。有力地推进了2500件P2P网上平台借款案件类案同判;促成了辖区内98件大专院校外购辅助性服务不规范问题的圆满处理;推出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处理机制十项制度创新,该类案件调撤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目前52%;妥善地审理大量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助推农业转型发展。
记者手记: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便民利民司法保障是对“两便”原则的深入理解,一方面加强设施建设拓展诉讼服务中心功能作用,打造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新平台;另一方面完善专业化审判模式,促进矛盾纠纷便捷高效地处理,努力践行司法爱民、为民、利民、亲民宗旨,让公平、公正的天平深入人民群众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