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昉
2017-02-20 07:34:1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推荐理由

    祝昉,女,汉族,1981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现任安阳市文峰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

祝昉法官翻阅法律材料

        祝昉同志热爱人民审判事业,立志成为一名人民法官,2009年3月从令人羡慕的河南省清丰县国税局考入安阳市文峰区人民法院。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公正司法,廉洁为民,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她连续多年在安阳市两级法院办案数量第一。她积极追求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在办理胡秋林等52名农民工集体讨薪案中,她敢于担当,用正气和勇气赢得了当事双方的信任,最大限度保护了农民工的利益,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她坚韧不拔,积极阳光,2014年,在丈夫和婆婆四个月内连续遭遇车祸相继去世的情况下,她表现的非常坚强,办案数量仍居全市前列,工作之余,悉心照顾年仅3岁的女儿,把生活规划的井井有条,工作家庭两不误,令人叹服。

        祝昉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2015年度荣立个人一等功。其事迹在“荣耀天平——2016年河南优秀法官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做了汇报,感动了与会的所有省委领导和河南省法院系统全体干警。

        ■办案故事

祝昉法官接待当事人

        铿锵玫瑰别样红

        “她总是把百姓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她办案子,我们很放心。”在古都安阳,谈起安阳市文峰区法院民三庭副庭长祝昉,很多人总有说不完的话。

        “52名农民工集体讨薪案”是祝昉办理的上千起案件中的一件。原告建筑公司答应付给农民工工资共53000元,然而到预定的付款时间,建筑公司代理人却姗姗来迟而且没有带足够的现金,这引起了以胡秋林为代表的农民工强烈的不满,大家情绪异常激动,对法院公信力的质疑,加之讨回血汗钱的心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声高气盛,甚至有些话语不堪入耳。

        祝昉压制住心里的委屈,苦口婆心地反复进行劝解,一直从下午的3点到晚上11点,建筑公司终于送来了45000元现金,承诺剩下的8000元第二天一早送到法院,但由于建筑公司之前的一再失信,农民工坚持当场结清全部欠款,双方再次陷入僵局。

        当时气温低至零下10度,看着农民工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祝昉在反复做调解无果的情况下,拿出了自己的工资卡做抵押,语气坚定地向农民工保证“如果建筑公司明天上午送不来8000块钱,你们就从我工资里扣。”祝昉的话掷地有声,令双方所感动,一场僵局再次被打破了。

        第二天,建筑公司如约送来了钱,52名农民工兄弟如数拿到了工资,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路。胡秋林激动地说“真没想到。这小妞能把钱给俺们要回来,真不赖!”

        作为一名法官,祝昉对得起身上法袍,也赢得了群众的称赞。然而,她却遭受了命运最无情的摧残,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悲痛。2014年5月15日,灾难突然降临。她上午开完庭后,发现手机上有20多个未接电话,原来丈夫出了车祸,当她急匆匆赶到医院时,丈夫已经躺进了冰冷的太平间。然而命运就像中了魔咒,在她还没有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走出来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仅4个月后,她的婆婆在同一地点再次躺倒在了冰冷的车轮底下,离她而去,一个圆满幸福的家庭只剩下她和年仅3岁的女儿相依为命。书记员魏濛这样说:“那段时间,好几次在办公室内找不到她,出于担心我就到处找,结果发现她在厕所里哭,其实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把微笑带给大家,把关爱带给当事人” 

        悲痛没有将她击垮,磨难让她更加坚韧。在一般人看来不能承受的2014年,祝昉不但坚强地走了过来,当年还办案200件,超过人均数。2015年、2016年分别结案384、415件,连续两年荣获安阳市“办案状元”。

        祝昉说,维护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增加一份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法院的认可。郜某因车祸成了植物人,留下了年幼的孩子、无助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肇事司机以家庭贫困为由拒不赔偿。官司打到法院,由祝昉负责办理。联想起自己家庭的不幸,祝昉一度情绪难以自抑,看着郜某母亲王大娘无助的眼神,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案件处理好,还他们一个公道。第一次调解时,肇事者觉得自己可能不需承担刑事责任,且他的车辆没买保险,要自己承担全部赔偿费用,就以没钱为由拒绝赔偿。祝昉多次作被告的工作,从出事后郜某家庭面临的窘境讲到做人的道德底线,从被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讲到拒不履行法院判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被告最终答应赔偿,但是具体数额仍存在较大差距。祝昉动员被告亲朋好友继续做工作,同时劝说王大娘及其亲属放弃上访闹访的错误想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案件终于圆满解决,王大娘如数拿到了赔偿款。

        用心倾听是非曲直,用真情点亮人心,柔弱的祝昉就是用润物无声的真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一起因为看牙引起死亡的医疗损害赔偿案,当事人家属老杨嗓门高脾气大,一见到祝昉就喋喋不休,讲到激动时,还会说很多脏话,祝昉总是微笑着耐心听完他的宣泄。同事们替她抱不平,说老杨没教养、说话太难听。祝昉淡淡地说:“我们要多体谅一些,老杨心里苦啊。”其实,接连失去亲人的祝昉心里更苦,她把这种苦转变为司法为民的情怀,化作克己奉献的正能量,像春天的阳光,照亮、温暖每一位当事人。

责任编辑: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