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刘春荣,女,196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巴彦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兴隆法庭庭长。
刘春荣法官指导青年法官办理案件
刘春荣长期工作在基层人民法庭,27年如一日,她始终牢记一心为民的宗旨,坚守“务实、为民、清廉”的工作信条,她关心群众的疾苦,急百姓之所急,积极深入乡镇、村屯开展法律服务,耐心细致的化解矛盾纠纷。她以其勤勉敬业、忠实履职、敢于奉献的公仆情怀和勇于担当、公正司法、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赞誉。她坚持办好案、快办案,每年承担着500余件案件的审理,多年来,她共审结案件4200余件,平均每天审理案件2.2件,案件调撤始终保持在90%以上,她所承办的案件连续多年在巴彦县法院审判人员中占位第一名。
2011年以来,刘春荣4年评为全省法院百名“办案标兵”,并荣立个人3等功4次,曾先后年荣获巴彦县“三八”红旗手、“十佳女杰”、县政法系统优秀干警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全省法院“优秀法官”,2015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办案故事
刘春荣法官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案情
点滴两三事 浓浓法官情
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要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兴隆法庭年均受案460件以上,曾一度只有她一名办案法官。为了快结案、结好案,刘春荣贪黑起早,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地审理案件。2015年4月的一天,因为过度劳累她病倒了,医生让在家休息治疗,但有一起土地纠纷案件,就定在当天开庭。原、被告双方本来是住了多年的邻居,但因为耕种的土地相邻,为了一垄耕地而争执多年,甚至大打出手,派出所也处理过他们的纠纷,但都没有任何效果,两家甚至扬言不惜出人命也要争这垄地。考虑到如果延期开庭可能导致双方矛盾更加激化,她拒绝了书记员的好心劝阻,坚持正常开庭。庭审时,她一边挂着吊瓶一边组织庭审。在调解阶段,她耐心地向双方释明法律,并请来村委会主任一起做工作,从两家父辈就是好邻居相处如一家人的角度,劝导双方各让一步。看到她因高烧而通红的脸,听着她因咳嗽而沙哑的声音,原、被告终于被打动了,他们说:刘庭长为我们这点事有病都顾不上治,挂着吊瓶为我们调解,我们再争这点东西真是对不起人家呀。看到他们在调解书上签字,昔日拿刀握棒的手握到了一起,两个“仇人”又变成了好邻居、好哥们,刘春荣欣慰地笑了。2007年担任庭长以来,她始终急百姓之所急,坚持快办案,办好案,案件调撤率达到90%左右,平均每天审理案件2.2件,共审结案件4200余件。
法庭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窗口,也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前沿阵地。多年来,刘春荣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心上,把百姓的冷暖放心头,竭尽全力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15年春节年三十的晚上,她正要给家人包饺子准备年夜饭,忽然接到了值班干警的电话,说法庭门口躺着一个老太太非要告自己的儿女,不给处理就不走。听到这个消息,她立即赶到法庭,表明身份后老人终于肯进屋说话,看着老人冻的哆哆嗦嗦,她立即让值班干警给她倒上开水并买来吃的。从老人断断续续的交谈中了解到老人已82岁了,有四个儿女,都住在一个村,她在儿女家轮流生活。因为几个儿女都说她以前处事不公,把房子和土都分给其他儿女了,引发矛盾,这才导致她大年夜到法庭来起诉。了解情况后,刘春荣和值班干警立即开车和老人一道来到了老人的大儿子家,并让他将其余三个子女一起叫来,在子女和老人都充分表达想法后,她对老人的子女慑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是指出在过去那么艰苦的岁月,老人一个人能养活他们四个儿女长大成人,而今天生活这么好了,为了争点家产,四个子女竟在大年夜让老人无家可归,孝心何在,良心何在。在刘春荣严肃的批评教育下,四个子女痛哭流涕,纷纷向老人下跪认错。刘春荣也当场让他们签订了赡养协议,一场家庭纠纷就此化解。从老人家出来时,已是午夜时分,回望老人家里温暖的灯光,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虽然她又一次失去了和家人吃年夜饭的机会,但一人的不团圆,能换来千家万户的团圆,她的心里仍然充满了幸福感。
几年来,她的足迹已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社区、村屯,成了名符其实的“本地通”,同事们开玩笑地说,只要你说出一个屯名,甚至这个屯里的“名人”,就是蒙上刘庭长的眼睛她都能找得到。的确,27年的法庭工作,已经把她融入到这片黑土地里,辖区政府信任她,不属法院受案范围的难事、大事都要找她帮忙,辖区近几年发生的20余件涉土地、涉拆迁群体性纠纷在她协助下都得到了妥善处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老百姓信赖她,老人们管她叫“闺女”,同龄人称她为“大姐”,谁家有了烦心事都喜欢找她唠唠。曾经有人问她:刘庭长你一天这么累,图什么?刘春荣回答到“群众信任我,就是我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