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你,才懂你
——执行工作的点滴记录
2016-09-21 09:53:4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鲁统楠
抬头看天上的明月,皎洁而明亮,而当真正踏上月球,才发现那是怎样的千疮百孔,怎样的黯淡无光。人就是如此,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远方貌似总有诗情画意的憧憬,家乡似乎总是绿水绕青山的回忆。然而当你真正到达了远方,回到了家乡,你或许又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题记
在法院的一系列工作中,执行工作可以说是保障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是充满艰辛与挑战的一公里。之前,没有接触执行工作的时候,不仅不曾体会到执行工作的那份复杂和困难,反而觉得这份工作带有一些让人羡慕和向往的成分在里面。直到今年年初,我开始接触执行工作,才颠覆了我之前对它的认识。
一天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中央电视台由路一鸣主持的一个节目,报道的是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执行局一名副庭长于洋法官的日常工作,我和妻子不约而同的看完这个节目。事后妻子看着我说:“以前真的不知道你每天上班都在忙什么,只是看你每天下班回来很疲惫的样子,现在看来你们不仅工作量很大,工作开展起来难度也很大呀,以后我一定多体谅你。”不得不承认,法院的执行工作确实充满了压力和挑战,这种压力和挑战让我这个接触执行工作不到半年的“初生牛犊”时常感到肩上沉重的责任和压力。
日月交替,四季轮回,白天不懂夜的黑。在我们的生活中,便捷的服务,良好的秩序,总是离不开一部分人与大众的作息时间、放假时间的“背道而驰”。我们执行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这种时间上的“背道而驰”,进行错时突击。因为在执行过程中,有些不服从执行的当事人会计算着法院执行人员的上下班时间,“打游击式”的外出躲避执行,所以节假日、凌晨、中午、晚上等大多数人休息的时间段,就成为了我们开展突击行动,掀起执行风暴的“黄金时间”。
任何一次执行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就在前不久的一次集中执行过程中,我们就遇到了当事人拒不服从执行,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导致我们一名执行人员流血受伤。
当前我们虽然进入法治社会的快车道,然而面对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参差不齐的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很多时候,我们的执行工作不能按照预期速度和设想顺利执行。因为有些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当事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和诚信意识低、自觉履行率差。大量的被执行人道德观念、法治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的思想严重,认为逃债有利、废债发财、赖债不坐牢的观念存在,这些都是制约执行工作开展的最大瓶颈。此外,在我们基层法院的执行中案件中,由于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案件都是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然而申请执行人无法理解一个案件能否得到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关键取决于其自身是否能够及时有效的举证和被执行人的实际履行能力。相当一部份当事人认为执行工作就是法院的事,法院受理案件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就必须也必然能够实现,案件只要到了法院就只等着拿钱。淡薄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最终将过多的压力转嫁到法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案件的正常的执行。
就像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于洋法官的办公桌椅后面堆着很高很厚的一摞案卷,足足有一千多本,这样的场景真的是很现实,很熟悉。因为我们法院执行局执行员的办公桌后面也是堆了一摞摞的案卷。面对这些案件,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去提高工作效率,或许杯水车薪,但不得不迎难而上。有时候,早晨一睁开眼眼前就浮现出那一摞的案卷,一种无形的压力瞬间扑面而来。面对这种人少案多的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尽我们最大努力就是胜利。
任何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要讲求方式方法,尤其是我们身处法治社会,工作中更要避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以前可能许多人认为,执行工作只要大胆地适用强制措施,使用强暴手段就足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执行工作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的,在执行工作中既要因人而异,又要因案而异,不断变换执行方式才能有效地解决执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才能取得预想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在我从事执行工作这不到半年的时间,我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书籍以及在工作中不断观察,学习领导及同事们的办案方法、沟通技巧等等,我尝试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先礼后兵,循序渐进,发现得到了很多当事人的理解,而且也能执结一些案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鼓舞了我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当然,我更加明白执行工作靠个人努力是不能出成果的,只有大家团结才能出聚集力,战斗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面对执行中的一些困难和障碍,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比如: 把执行风险提示、财产申报和后果告知的工作做在前面,强化申请执行人的风险意识,使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及其可能的不利后果,促进案件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落实好执行公开制度,发挥申请执行人的积极性,使申请人真正理解和相信法院为其案件所作的工作,提高满意度。
日复一日的执行工作,让我看到了这份工作的艰辛和存在的危险性。与此同时,我也明白,我们的执行工作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是一块重要的铺路石,同时也是保障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法治社会建设之路漫漫,各种违法行为就像摆钟一样,必须有人来制止,如果没有制止与惩罚,我们的法治就会始终在墙上,不会自己走下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做好执行工作,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任重而道远。
后记:作为一名刚接触执行工作时间不长的工作人员,我所表达的仅是我在最近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以及一些小小的建议,可能会有不全面,不恰当的地方,望多指教。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法院
在法院的一系列工作中,执行工作可以说是保障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是充满艰辛与挑战的一公里。之前,没有接触执行工作的时候,不仅不曾体会到执行工作的那份复杂和困难,反而觉得这份工作带有一些让人羡慕和向往的成分在里面。直到今年年初,我开始接触执行工作,才颠覆了我之前对它的认识。
一天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中央电视台由路一鸣主持的一个节目,报道的是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执行局一名副庭长于洋法官的日常工作,我和妻子不约而同的看完这个节目。事后妻子看着我说:“以前真的不知道你每天上班都在忙什么,只是看你每天下班回来很疲惫的样子,现在看来你们不仅工作量很大,工作开展起来难度也很大呀,以后我一定多体谅你。”不得不承认,法院的执行工作确实充满了压力和挑战,这种压力和挑战让我这个接触执行工作不到半年的“初生牛犊”时常感到肩上沉重的责任和压力。
日月交替,四季轮回,白天不懂夜的黑。在我们的生活中,便捷的服务,良好的秩序,总是离不开一部分人与大众的作息时间、放假时间的“背道而驰”。我们执行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这种时间上的“背道而驰”,进行错时突击。因为在执行过程中,有些不服从执行的当事人会计算着法院执行人员的上下班时间,“打游击式”的外出躲避执行,所以节假日、凌晨、中午、晚上等大多数人休息的时间段,就成为了我们开展突击行动,掀起执行风暴的“黄金时间”。
任何一次执行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就在前不久的一次集中执行过程中,我们就遇到了当事人拒不服从执行,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导致我们一名执行人员流血受伤。
当前我们虽然进入法治社会的快车道,然而面对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参差不齐的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很多时候,我们的执行工作不能按照预期速度和设想顺利执行。因为有些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当事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和诚信意识低、自觉履行率差。大量的被执行人道德观念、法治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的思想严重,认为逃债有利、废债发财、赖债不坐牢的观念存在,这些都是制约执行工作开展的最大瓶颈。此外,在我们基层法院的执行中案件中,由于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案件都是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然而申请执行人无法理解一个案件能否得到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关键取决于其自身是否能够及时有效的举证和被执行人的实际履行能力。相当一部份当事人认为执行工作就是法院的事,法院受理案件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就必须也必然能够实现,案件只要到了法院就只等着拿钱。淡薄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最终将过多的压力转嫁到法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案件的正常的执行。
就像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于洋法官的办公桌椅后面堆着很高很厚的一摞案卷,足足有一千多本,这样的场景真的是很现实,很熟悉。因为我们法院执行局执行员的办公桌后面也是堆了一摞摞的案卷。面对这些案件,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去提高工作效率,或许杯水车薪,但不得不迎难而上。有时候,早晨一睁开眼眼前就浮现出那一摞的案卷,一种无形的压力瞬间扑面而来。面对这种人少案多的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尽我们最大努力就是胜利。
任何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要讲求方式方法,尤其是我们身处法治社会,工作中更要避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以前可能许多人认为,执行工作只要大胆地适用强制措施,使用强暴手段就足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执行工作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的,在执行工作中既要因人而异,又要因案而异,不断变换执行方式才能有效地解决执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才能取得预想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在我从事执行工作这不到半年的时间,我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书籍以及在工作中不断观察,学习领导及同事们的办案方法、沟通技巧等等,我尝试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先礼后兵,循序渐进,发现得到了很多当事人的理解,而且也能执结一些案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鼓舞了我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当然,我更加明白执行工作靠个人努力是不能出成果的,只有大家团结才能出聚集力,战斗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面对执行中的一些困难和障碍,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比如: 把执行风险提示、财产申报和后果告知的工作做在前面,强化申请执行人的风险意识,使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及其可能的不利后果,促进案件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落实好执行公开制度,发挥申请执行人的积极性,使申请人真正理解和相信法院为其案件所作的工作,提高满意度。
日复一日的执行工作,让我看到了这份工作的艰辛和存在的危险性。与此同时,我也明白,我们的执行工作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是一块重要的铺路石,同时也是保障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法治社会建设之路漫漫,各种违法行为就像摆钟一样,必须有人来制止,如果没有制止与惩罚,我们的法治就会始终在墙上,不会自己走下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做好执行工作,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任重而道远。
后记:作为一名刚接触执行工作时间不长的工作人员,我所表达的仅是我在最近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以及一些小小的建议,可能会有不全面,不恰当的地方,望多指教。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