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司法文化启示录
2016-08-31 14:35:4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梁智海
一个秋日的下午,我们慕名来到位于古都开封的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
走进开封府景区大门,右侧有一处单独的庭院,院内正中一尊高大的包公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
据讲解员介绍,2012年3月,河南高院张立勇院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在河南开封建设中原司法文化博物馆弘扬中华传统司法文化的建议,2013年6月,确定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由河南省高院主导、开封中院承建。经过一年多的可行性论证,近两年的资料收集、脚本制作、展陈大纲评审准备,2016年3月正式开馆。
全馆共分四个展厅,分别是包公生平陈列厅、包公纪念陈列厅、包公司法陈列厅、中国历代司法文化陈列厅。展厅运用大量历史文献及文物资料,图文并茂展示了包公一生的主要事迹及包公的家世、家风;展示了宋、元、明、清以来关于包公的传说、戏曲;展示了包公法存画一、赏德罚罪、防微杜渐、严惩赃吏等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法治思想,并体现了中国法律制度经历的古代传统法律体系自身演变、传统法律近代化、新中国人民法律建设三阶段的变迁史。
讲解员栩栩如生的讲解再辅以现代化的声光电设施,包公断案的故事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虽然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但对我们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比如“包公拆除河景房”的故事。惠民河是横贯开封府城内的大河,是开封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开封府的粮食等物资全靠这条河运来,又是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源泉。但这条河却经常泛滥成灾,包公经过了解,得知人祸是主因。一些达官贵族没有经过规划审批,倚仗特权,在河道上筑起庭台楼阁,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河景房,以至造成河道狭窄,洪水泛滥。包公就派人到实地勘验,找出界石标识,拿出“伪增步数”的证据,证明达官贵人的河景房全是非法建筑,他上奏朝庭,将证据展示,请求将所有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在铁证面前,那些达官显贵无话可说,仁宗皇帝也只得下令将河两岸违建统统拆除,这个故事启迪我们,办案终归还是要靠证据说话。
打铁还需自身硬,包公之所以敢于碰硬,关键还是自已有一身正气。“端州掷砚”的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包公从端州调任开封府,怕惊扰百姓,与包兴等人悄悄收拾行装,趁街上行人稀少时,谢绝了端州官员的相送,离开府衙,直奔西江边。乌篷船在西江顺流而下,来到羚羊峡时,本来是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随即而来的是电闪雷鸣,狂风骤起,暴雨倾盆,雨箭射到河面上,掀起几丈高的巨浪,乌篷船巨烈摇摆,似乎随时都可能倾覆。包公心想,自己来到端州做官三年,清正廉明,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自觉问心无愧,缘何今天会出现这种异常情景呢?难道是自己的家人瞒着自己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吗?经过严厉追问,得知是家人包兴私收了一方名砚,遂痛加斥责:“包兴,你怎么如此糊涂呢?你这样做,与我前来端州做官的本诣不是相悖了吗?”包公一脸正色:“端砚是端州的,现在我将它归还于端州人民。”取来端砚掷于江中,刹时,风平浪静。于是包公“不持一砚归”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想想今天一些落马的领导干部,其中不泛能力突出,成就显著者,有的还确实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受到了一方百姓的拥戴,但一个“贪”使他们的政治生命就此打住,一切归零,如有包公“不持一砚归”的境界,又何至如此呢?
智慧是能力,刚正是胆识,廉洁是品德,这或许是包公司法文化给我们最好的启示吧。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运输法院
走进开封府景区大门,右侧有一处单独的庭院,院内正中一尊高大的包公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
据讲解员介绍,2012年3月,河南高院张立勇院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在河南开封建设中原司法文化博物馆弘扬中华传统司法文化的建议,2013年6月,确定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由河南省高院主导、开封中院承建。经过一年多的可行性论证,近两年的资料收集、脚本制作、展陈大纲评审准备,2016年3月正式开馆。
全馆共分四个展厅,分别是包公生平陈列厅、包公纪念陈列厅、包公司法陈列厅、中国历代司法文化陈列厅。展厅运用大量历史文献及文物资料,图文并茂展示了包公一生的主要事迹及包公的家世、家风;展示了宋、元、明、清以来关于包公的传说、戏曲;展示了包公法存画一、赏德罚罪、防微杜渐、严惩赃吏等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法治思想,并体现了中国法律制度经历的古代传统法律体系自身演变、传统法律近代化、新中国人民法律建设三阶段的变迁史。
讲解员栩栩如生的讲解再辅以现代化的声光电设施,包公断案的故事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虽然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但对我们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比如“包公拆除河景房”的故事。惠民河是横贯开封府城内的大河,是开封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开封府的粮食等物资全靠这条河运来,又是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源泉。但这条河却经常泛滥成灾,包公经过了解,得知人祸是主因。一些达官贵族没有经过规划审批,倚仗特权,在河道上筑起庭台楼阁,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河景房,以至造成河道狭窄,洪水泛滥。包公就派人到实地勘验,找出界石标识,拿出“伪增步数”的证据,证明达官贵人的河景房全是非法建筑,他上奏朝庭,将证据展示,请求将所有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在铁证面前,那些达官显贵无话可说,仁宗皇帝也只得下令将河两岸违建统统拆除,这个故事启迪我们,办案终归还是要靠证据说话。
打铁还需自身硬,包公之所以敢于碰硬,关键还是自已有一身正气。“端州掷砚”的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包公从端州调任开封府,怕惊扰百姓,与包兴等人悄悄收拾行装,趁街上行人稀少时,谢绝了端州官员的相送,离开府衙,直奔西江边。乌篷船在西江顺流而下,来到羚羊峡时,本来是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随即而来的是电闪雷鸣,狂风骤起,暴雨倾盆,雨箭射到河面上,掀起几丈高的巨浪,乌篷船巨烈摇摆,似乎随时都可能倾覆。包公心想,自己来到端州做官三年,清正廉明,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自觉问心无愧,缘何今天会出现这种异常情景呢?难道是自己的家人瞒着自己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吗?经过严厉追问,得知是家人包兴私收了一方名砚,遂痛加斥责:“包兴,你怎么如此糊涂呢?你这样做,与我前来端州做官的本诣不是相悖了吗?”包公一脸正色:“端砚是端州的,现在我将它归还于端州人民。”取来端砚掷于江中,刹时,风平浪静。于是包公“不持一砚归”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想想今天一些落马的领导干部,其中不泛能力突出,成就显著者,有的还确实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受到了一方百姓的拥戴,但一个“贪”使他们的政治生命就此打住,一切归零,如有包公“不持一砚归”的境界,又何至如此呢?
智慧是能力,刚正是胆识,廉洁是品德,这或许是包公司法文化给我们最好的启示吧。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运输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