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五载律考路
2016-08-29 13:52:5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杨红芳
2015年,“9.18”纪念日刚过,周六的早上赖床不起,真的是一种享受和惬意。突然间,像有第六感似的,我猛地想起这个双休日是一年一度的国家司法考试。不由得浮想联翩,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在心里默默地为参加考试的学弟学妹们祈福祝愿。
不知不觉,从司法学校毕业在法院工作快三十年了。要说幸运,我们那时工作不用愁,就是高中专,国家也要包分配。改革开放伊始,民主法治初创,还不是市场经济。检法两院工作者,多半是复转军人,还有教师队伍改行的,科班出身很少。也不用参加资格考试,基本是论资排辈。熬够时间,就成法官了。
我是1988年学校毕业到县法院工作的,一开始在基层法庭,一干就是五年。那时候案子少,条件也特别差。正是贪玩的年龄,本身书记员也不必多操心,可以说相对度过了一段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时光。因为学历低,上法院业大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在学习上也没有什么打算。记得很清楚,就在女儿出生的1994年,我和单位几个年轻人突发奇想,决定参加当年的律师资格考试,不为当律师,也不为别的,只为好奇,只为检验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才知道还有个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律师资格考试,每年都吸引那么多有志于法律的青年才俊,志士仁人勤奋复习,鏖战考场。虽然谈不上有多大抱负,也没有多么深厚的法律功底,但“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去溜溜”,这样才无愧于青春,无愧于自己从事的职业。
好奇也罢,玩也罢,自我挑战也罢,就这样报了名,就这样上了考场。没有做过一套题,没有买过一本书,没有备考过哪怕一个小时,硬是凭着在学校学到的法律知识,还有工作六年来的实践经验,我和单位六个同事参加了九四年的律师资格考试。考完后,才知道,当年是全国统一划定分数线的第一年,当然难度也陡然增高了。
那次考试,我们住在宝鸡市电影公司的招待所,考场就在附近的一个学校。周末的下午,坐班车,就像一次普普通通的公差,汽车沿着千阳岭盘旋而上,一路洒下无数欢声笑语,丝毫没有考试的紧张和压力。考完后,也没有太关心分数,更没有担心过还是不过。好像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
快过九五年元旦的一个下午,同事从司法局拿来了我们参加律考的分数。当年全国统一划线,过关线为240分,我漫不经心地看着,就像在看一个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事情。可是这个分数却大大地刺激了我的神经,也如同给我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六个同事,加上司法局几个参加考试的,没有一个上线者,我的分数竟然最高,这让我有点兴奋。可气又可笑的是居然考了239分,距离分数线只差一分,着实让我唏嘘不已。
就是这一分之差,让我萌生了非把律考拿下的决心,不管别人考不考。通过考试,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考试的权威和难度,也体验了一把考场的热火朝天,陶醉在一种不能自拔的挑战自我中。
如果说第一次是玩,那么接下来的每一次我都是那么用心,认真,怀着一种热切的希望和期盼。可惜九五年因为工作关系,我没有时间参加考试,只好作罢。
时间进入九六年,春节刚过,我就着手开始复习。当年的教材还没出来,我就看手头有的法律书籍。书如果陈旧过时的话,我就从一个个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看起,逐条逐款,逐字逐句,细细琢磨,认真领会。等到当年大纲和教材下来后,我又不惜花钱,买了一套书籍,潜心复习,刻苦钻研。夏天的夜晚没有空调,摇着扇子,点着蚊香,我挥汗如雨,做题默记。到了考试的时间,原来参加考试的同事都不愿再去,我就和司法局小赵一起去。谁知道,这次成绩出来,不仅没过,还差了14分。
这下我真的欲罢不能了,我天生就是这脾气,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我一考就是五次。直到一九九九年才通过考试。中途我也想作罢,也有不少人劝我别考了,又不当律师,何必吃这苦,劳这神?但是我没有放弃,没有灰心,把拿下律考当做一项神圣的事业去攻克,去攀登。
我曾经对自己说过,我发现我每走一步,都要比别人更加艰难,更加不易。而正是这磨难,也铸就了我坚忍不拔的品格和毅力。初为人父的我,每天晚上给孩子洗完尿布,等老婆孩子都睡着,我才正式开始复习。曾经多少次,我趴在书本上鼾声如雷。那时候,奶奶一个人在老家,她又不愿住在城里,我们就全家回去陪她住。在老家的土炕边,在院子的凉席上,在门前的槐树下,都留下了我背诵法条,刻苦复习的身影。
其中有一年,县上抽调我去农村搞拉网式计划生育工作,在董坊村,我和一个同事,连续两周住在那里,摸底排查,完成下达的任务。每天清晨,我早早起来,迎着朝阳,沐浴清风,手捧考试指定用书,或出声朗读,或默默背诵,或反复思考。
期间,我还脱离工作,参加了“双万”工程,去柿沟一个村子搞小康村建设,兼任村支部副书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处处留下我备考的足迹。
只要不懈努力,希望总会在你感觉幻灭的时候出现,而这正是对勤奋者最大的奖赏,对用功者最好的安慰,也可谓人生最大的幸福。彩虹总在风雨后,无限风光在险峰。经历一番寒彻骨,始得梅花香扑鼻。屡败屡战,愈战愈勇,我终于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资格证书。
那时候,法院的各方面设施条件都还很差,工资也低,有不少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年轻人,选择了辞职下海,选择了从事更具挑战和风险,当然报酬也更高,也更吸引人的职业——律师。我也曾动心过,失意的时候甚至去西安宝鸡,参加过应聘,试图在同学朋友开的律所谋一份差事。可是,也许上天注定我真的只是为了通过律考而律考,无缘这份其实更适合我个性,能最大发挥我才能的职业。
至今我都清晰地记得当时几个朋友对我的冷嘲热讽和苦口婆心。一个朋友对我下海当律师甚为惊讶,问我是不是犯错误了?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耻辱和委屈。还有一个朋友劝我还是坚持下去,律师也不好干,毕竟法官是铁饭碗。倒不是铁饭碗有多大的魅力,而是我至今耳边都在回荡那句话:你是不是犯错误了?没有,我没有犯错误,我也不能犯错误,更不能走错路,我要坚持下去,哪怕一辈子劳碌辛苦,一辈子平庸无为。
如今,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早已没有了跳槽的想法和调动的渴望。相比党政部门,法官更多的是忙碌,责任,还有别人不知的纠结痛苦,相比律师职业,法官更是闲得清贫寂寞。曾经有一位同行,也是领导,也是朋友,不止一次的说过,如果我去当律师,应该早就腰缠万贯了,可是我却没有成为律师。是我缺乏一种壮士断腕的勇气,还是机会总在跟我捉迷藏,我不得而知。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哪怕为了审判事业累出一身病,哪怕这个工作让人有时候那么无奈,那么伤神。既然选择了,我就无怨无悔。而此生为了证
明自己,检验自己实力和能力的这五次考试,更是深深地镌刻在我人生的履历上,像一道闪电,更像一声惊雷,永远鞭策着我,鼓舞着我,安慰着我,振奋着我。
作者单位:陕西省千阳县人民法院
不知不觉,从司法学校毕业在法院工作快三十年了。要说幸运,我们那时工作不用愁,就是高中专,国家也要包分配。改革开放伊始,民主法治初创,还不是市场经济。检法两院工作者,多半是复转军人,还有教师队伍改行的,科班出身很少。也不用参加资格考试,基本是论资排辈。熬够时间,就成法官了。
我是1988年学校毕业到县法院工作的,一开始在基层法庭,一干就是五年。那时候案子少,条件也特别差。正是贪玩的年龄,本身书记员也不必多操心,可以说相对度过了一段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时光。因为学历低,上法院业大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在学习上也没有什么打算。记得很清楚,就在女儿出生的1994年,我和单位几个年轻人突发奇想,决定参加当年的律师资格考试,不为当律师,也不为别的,只为好奇,只为检验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才知道还有个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律师资格考试,每年都吸引那么多有志于法律的青年才俊,志士仁人勤奋复习,鏖战考场。虽然谈不上有多大抱负,也没有多么深厚的法律功底,但“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去溜溜”,这样才无愧于青春,无愧于自己从事的职业。
好奇也罢,玩也罢,自我挑战也罢,就这样报了名,就这样上了考场。没有做过一套题,没有买过一本书,没有备考过哪怕一个小时,硬是凭着在学校学到的法律知识,还有工作六年来的实践经验,我和单位六个同事参加了九四年的律师资格考试。考完后,才知道,当年是全国统一划定分数线的第一年,当然难度也陡然增高了。
那次考试,我们住在宝鸡市电影公司的招待所,考场就在附近的一个学校。周末的下午,坐班车,就像一次普普通通的公差,汽车沿着千阳岭盘旋而上,一路洒下无数欢声笑语,丝毫没有考试的紧张和压力。考完后,也没有太关心分数,更没有担心过还是不过。好像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
快过九五年元旦的一个下午,同事从司法局拿来了我们参加律考的分数。当年全国统一划线,过关线为240分,我漫不经心地看着,就像在看一个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事情。可是这个分数却大大地刺激了我的神经,也如同给我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六个同事,加上司法局几个参加考试的,没有一个上线者,我的分数竟然最高,这让我有点兴奋。可气又可笑的是居然考了239分,距离分数线只差一分,着实让我唏嘘不已。
就是这一分之差,让我萌生了非把律考拿下的决心,不管别人考不考。通过考试,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考试的权威和难度,也体验了一把考场的热火朝天,陶醉在一种不能自拔的挑战自我中。
如果说第一次是玩,那么接下来的每一次我都是那么用心,认真,怀着一种热切的希望和期盼。可惜九五年因为工作关系,我没有时间参加考试,只好作罢。
时间进入九六年,春节刚过,我就着手开始复习。当年的教材还没出来,我就看手头有的法律书籍。书如果陈旧过时的话,我就从一个个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看起,逐条逐款,逐字逐句,细细琢磨,认真领会。等到当年大纲和教材下来后,我又不惜花钱,买了一套书籍,潜心复习,刻苦钻研。夏天的夜晚没有空调,摇着扇子,点着蚊香,我挥汗如雨,做题默记。到了考试的时间,原来参加考试的同事都不愿再去,我就和司法局小赵一起去。谁知道,这次成绩出来,不仅没过,还差了14分。
这下我真的欲罢不能了,我天生就是这脾气,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我一考就是五次。直到一九九九年才通过考试。中途我也想作罢,也有不少人劝我别考了,又不当律师,何必吃这苦,劳这神?但是我没有放弃,没有灰心,把拿下律考当做一项神圣的事业去攻克,去攀登。
我曾经对自己说过,我发现我每走一步,都要比别人更加艰难,更加不易。而正是这磨难,也铸就了我坚忍不拔的品格和毅力。初为人父的我,每天晚上给孩子洗完尿布,等老婆孩子都睡着,我才正式开始复习。曾经多少次,我趴在书本上鼾声如雷。那时候,奶奶一个人在老家,她又不愿住在城里,我们就全家回去陪她住。在老家的土炕边,在院子的凉席上,在门前的槐树下,都留下了我背诵法条,刻苦复习的身影。
其中有一年,县上抽调我去农村搞拉网式计划生育工作,在董坊村,我和一个同事,连续两周住在那里,摸底排查,完成下达的任务。每天清晨,我早早起来,迎着朝阳,沐浴清风,手捧考试指定用书,或出声朗读,或默默背诵,或反复思考。
期间,我还脱离工作,参加了“双万”工程,去柿沟一个村子搞小康村建设,兼任村支部副书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处处留下我备考的足迹。
只要不懈努力,希望总会在你感觉幻灭的时候出现,而这正是对勤奋者最大的奖赏,对用功者最好的安慰,也可谓人生最大的幸福。彩虹总在风雨后,无限风光在险峰。经历一番寒彻骨,始得梅花香扑鼻。屡败屡战,愈战愈勇,我终于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资格证书。
那时候,法院的各方面设施条件都还很差,工资也低,有不少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年轻人,选择了辞职下海,选择了从事更具挑战和风险,当然报酬也更高,也更吸引人的职业——律师。我也曾动心过,失意的时候甚至去西安宝鸡,参加过应聘,试图在同学朋友开的律所谋一份差事。可是,也许上天注定我真的只是为了通过律考而律考,无缘这份其实更适合我个性,能最大发挥我才能的职业。
至今我都清晰地记得当时几个朋友对我的冷嘲热讽和苦口婆心。一个朋友对我下海当律师甚为惊讶,问我是不是犯错误了?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耻辱和委屈。还有一个朋友劝我还是坚持下去,律师也不好干,毕竟法官是铁饭碗。倒不是铁饭碗有多大的魅力,而是我至今耳边都在回荡那句话:你是不是犯错误了?没有,我没有犯错误,我也不能犯错误,更不能走错路,我要坚持下去,哪怕一辈子劳碌辛苦,一辈子平庸无为。
如今,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早已没有了跳槽的想法和调动的渴望。相比党政部门,法官更多的是忙碌,责任,还有别人不知的纠结痛苦,相比律师职业,法官更是闲得清贫寂寞。曾经有一位同行,也是领导,也是朋友,不止一次的说过,如果我去当律师,应该早就腰缠万贯了,可是我却没有成为律师。是我缺乏一种壮士断腕的勇气,还是机会总在跟我捉迷藏,我不得而知。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哪怕为了审判事业累出一身病,哪怕这个工作让人有时候那么无奈,那么伤神。既然选择了,我就无怨无悔。而此生为了证
明自己,检验自己实力和能力的这五次考试,更是深深地镌刻在我人生的履历上,像一道闪电,更像一声惊雷,永远鞭策着我,鼓舞着我,安慰着我,振奋着我。
作者单位:陕西省千阳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