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2016-06-29 15:10:26 |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 作者:机关党校学员 高绍安
2016年6月12-17日,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党校2016年处级干部进修班组织全体学员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宝塔山、延河、抗大纪念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西北局、杨家岭、枣园、王家坪、梁家河、南泥湾……为期5天的参观学习,使我收获颇丰、感悟颇深。
一、必胜的革命信念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到达会宁,同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宣告结束。刚到延安时,红军不足万人,人困马乏、缺衣少粮,条件非常艰苦、形势异常严峻。当年在井冈山时,林彪就曾给毛主席写信,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此时的革命形势比井冈山时更加严峻,老一辈革命家们如果没有必胜的革命信念是无法坚持革命斗争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必胜的信念是老一辈革命家们制胜的法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二、卓越的战略意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野心暴露无遗,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敏锐地洞察时局,抓住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中日的民族矛盾,高瞻远瞩地提出“停止一切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国民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并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把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如果没有卓越的战略意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可能就将重写,中国人民必将遭受更长时间的蹂躏。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当时的战争年代,物资极度匮乏,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的旧居朴素甚至简陋的陈设让人心酸不已。毛主席在杨家岭居住的窑洞是那样的低矮,连他本人当年都要亲自下地浇水种菜。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抗大总校从1936年6月至1945年8月共办了8期,共收学员二万九千余人, 抗大除总校外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十二所分校,为革命战争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为了打破日军及国民党政府对延安经济封锁,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1941年,开荒11200亩,收获细粮1200石,粮食自给率达到78.5%;1942年,耕种面积达到26800亩,收获细粮3050石,实现了自给有余,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等不靠,延安革命军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四、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看到最多的是群众的智慧和群众的参与:建机场、搞支前、驮盐巴、大生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和组织群众,依靠和为了群众,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程中贯穿始终。正是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使我党和人民军队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反思当下,我们的房地产政策、股票市场、医疗、教育……是否坚持了依靠和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值得我们深思!脱离了人民群众,也就忘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将遭受挫折!
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延安精神是理想信念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传承,而不能轻易放弃!否则,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一、必胜的革命信念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到达会宁,同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宣告结束。刚到延安时,红军不足万人,人困马乏、缺衣少粮,条件非常艰苦、形势异常严峻。当年在井冈山时,林彪就曾给毛主席写信,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此时的革命形势比井冈山时更加严峻,老一辈革命家们如果没有必胜的革命信念是无法坚持革命斗争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必胜的信念是老一辈革命家们制胜的法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二、卓越的战略意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野心暴露无遗,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敏锐地洞察时局,抓住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中日的民族矛盾,高瞻远瞩地提出“停止一切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国民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并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把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如果没有卓越的战略意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可能就将重写,中国人民必将遭受更长时间的蹂躏。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当时的战争年代,物资极度匮乏,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的旧居朴素甚至简陋的陈设让人心酸不已。毛主席在杨家岭居住的窑洞是那样的低矮,连他本人当年都要亲自下地浇水种菜。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抗大总校从1936年6月至1945年8月共办了8期,共收学员二万九千余人, 抗大除总校外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十二所分校,为革命战争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为了打破日军及国民党政府对延安经济封锁,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1941年,开荒11200亩,收获细粮1200石,粮食自给率达到78.5%;1942年,耕种面积达到26800亩,收获细粮3050石,实现了自给有余,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等不靠,延安革命军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四、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看到最多的是群众的智慧和群众的参与:建机场、搞支前、驮盐巴、大生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和组织群众,依靠和为了群众,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程中贯穿始终。正是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使我党和人民军队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反思当下,我们的房地产政策、股票市场、医疗、教育……是否坚持了依靠和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值得我们深思!脱离了人民群众,也就忘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将遭受挫折!
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延安精神是理想信念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传承,而不能轻易放弃!否则,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