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启迪
“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
——毛泽东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吴起镇,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1947年3月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948年3月23日,国民党对我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后,为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出发点。毛泽东和党中央在陕北这片热土上战斗了13个年头,史称延安时期,这是我党领导人民扭转历史乾坤、开创崭新纪元的时期。其间,我党成功地争取了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的支持,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了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卢沟桥事变后,我党高举抗日救亡大旗,摒弃前嫌,同国民党再次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抗日武装,浴血抗日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多起摩擦事件及其所掀起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同时,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我党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党的发展进入崭新阶段。全面抗战爆发前,我党有联系的党员只有4万人,我党所领导的红军不过四至五万人,根据地仅陕北一处。而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我党已有121万党员、几万个党支部、1000多个县委,领导着120万正规军队和一亿人口的解放区。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党继承和发扬自成立以来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特别是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不断汲取和升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依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依靠党和人民的艰辛探索和锐意创新,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同时,培育形成了集中体现我党我军革命品质的延安精神。
来到延安,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家岭、西北局、枣园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座座简陋的窑洞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居住过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创造的延安精神在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为了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了保持我们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他们在这里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和围剿,他们在这里发动了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做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在这里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为革命培养了无数精英人才;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们在这里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伟大的延安精神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
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表现在:
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必须要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依据历史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需要,制定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并且还善于转换成带领亿万群众前进的具体方针和政策。政治方向绝不是空泛的、虚无的。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坚定不移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崭新的人民共和国,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是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有这么一段话:“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稍许放松,稍许表现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鲜血和生命,而空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那是有意无意背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关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曾讲,共产主义是无限美妙,民主革命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也指出:我们共产党员要有伟大的理想、伟大的奋斗目标,实事求是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若没有实事求是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那就是空谈家。
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短短的九十五年时间里,由一个仅仅五十余人的小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伟大成功的执政党,在西方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难以置信的”,这与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逐渐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不可分。1936年底到1937年夏,毛泽东先后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力求在全党范围确立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实事求是”丰富的内涵,又作了详细的阐释。在我党的历史上,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后来使之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革命取得胜利是实事求是的结果。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正确方向。在延安时期,从党的发展、人民军队而言,党员从50多人发展到七大召开前的121万人,在瓦窑堡会议上成功解决了“两个锋队”,在军事方面毛泽东提出“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并改变了整个世界政治格局,这力量强大都与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抗大兴起学习之风,尤其派青年去延安学习。伴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并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做了准备,树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反对假马克思主义、丑马克思主义。
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系统形成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为各级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从道德价值层面看,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提了出来。1944年9月,在中央直属机关和警备团召开的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使为人民服务成为我党我军一切革命同志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与此同时,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从政治取向层面内涵看,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推进民主政权建设,让人民当家作主,在延安以“民主”为中心,在重庆以“独裁”为中心,实行“三三制”、不能共产党包办,民族区域自制,人权、财权保障等。毛泽东倡导“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把“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作为执政根本目的,推行社会改造,采取群众运动方式,改造社会“二流子”,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当时出现兵强马状、人财两旺局面,到1943年,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陕甘宁边区拿出整个财政1/4来学文化,改变延安文化荒原的现象。
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抗战”,为了民族救亡图存,人们发扬自我吃苦、自我牺牲精神,把平凡的生产自救工作和坚定的政治方向联系起来,“大囤小囤都装满,丰衣足食支援前线。”359旅开发南泥湾,就是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由于战士们起早摸黑地劳动,使得359旅制定了“不得早到、不得晚退”的劳动纪律。正是有了这样的英雄气概,359旅将士"背枪上战场,荷锄斗田庄",在短短的三年中,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边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发薪俸,实行津贴制度,收入不超过普通工人工资的水平,但在工作中却能表现出模范作用。边区行政长官每月最高的津贴也只是5元,各县县长每月津贴2元半。边区政府每月办公费30元,县政府每月办公费平均在20-30元之间,乡政府只有1元。在少拿钱多做事,甚至不拿钱也做事的原则下,为抗日的事业及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习近平
参观了简朴、简陋而珍贵的革命历史展览,使我感受到了我们的党曾经历过的那些峥嵘岁月、艰难险阻;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忠诚。延安精神是鲜活的,它凝结为时代进步的动力。学习延安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虽然在延安学习只有短短的五天,但五天来的感受使我的党性得到了锻炼,延安精神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我决心以新的姿态、新的行动将延安之行作为人生的坐标和转折点,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始终,把延安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一是要坚守“敬业”,对政工岗位始终怀有使命感。“敬业”是政工干部讲党性的起码要求。首先就是要认真,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做到明辨是非,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其次,要敬重政工岗位,做到珍惜岗位,注重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爱的新形象。再次,要忠于政治工作,坚持公道正派、弘扬正气,切实为人民法院的教育培训中心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坚守“精业”,对政工重任始终怀有责任感。“精业”是政工干部讲党性的具体体现。要勤于学习,坚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学理论、学经验、学方法。要勇于实践,坚持用心干事、用力干事、用情干事,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要敢于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创新理论,以适应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
三是要坚守“净业”,对政工纪律始终怀有敬畏感。“净业”是政工干部讲党性的底线。要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无私无欲,坦荡磊落,坦白做人,干净做事。要牢守政工纪律,在日常工作中,要切实遵守纪律,把公道正派摆在第一位。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人生价值。要自觉维护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沟通、多协商、多补台,把干干净净作为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种承诺,做到工作务实、勤奋和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