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不辜负
——“天平杯”宿迁采风行记
2016-06-14 10:26:1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刘潇
  午辞牡丹园,暮至徐州城。星夜飞驰到宿迁,夜半入宿城。

  到达宿迁市的当夜,我心情十分兴奋,期盼着能在未来两天的采风活动中,近距离接触到宿迁市法官群体,跟其他来自全国各地法院的采风者多交流请教,借文艺切磋的机会顺带学习其他省市法院的好经验好做法。

  宿城区法院院长耿辉是本次活动的东道主,由于颜值高风度佳,在网络上被戏称为“法院男神”,但在这里,他只是一个认真敬业的基层法院院长,和身边一群年轻的工作人员一起,为采风活动忙前忙后。他带我们参观基层法庭,讲解诉调对接,介绍法院工作,描绘基层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最新问题和他们正在探索的应对之道。

  我一边参观,一边用手机拍下相关资料,早餐、午餐、晚餐,参观、行路、散步,每一段能聆听其他人讲述的时间,都是学习的好机会。早起晚睡,在电脑前整理白天采风的心得笔记。这样过每天感觉比较疲惫,但在单位结案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外出采风,如果不好好看,认真学,会觉得辜负了领导送我出来长见识、开眼界的一番美意。

  周日上午十点,在参观完宿城区法院后,我们被引领至法院大审判庭参加文艺采风座谈会。原以为活动安排在周末,法院静悄悄的不会有几个人,可当工作人员引领我们入场时,我震了一下。能容纳数百人的会场里几乎坐满了身着整齐制服的法官们。这样盛大的仪式,这样无声的尊重,我倍感荣耀亦觉重任在肩。

  耿辉院长上台致辞后,开始挨个点将邀请来参加此次采风活动的作者们上台发言。我以为自己不会被点到,却突然听到耿辉院长叫我:“下面请来自菏泽中院的青年法官刘潇上台发言。”我一愣,抬头看向耿院,他正笑容满面地示意我上台,站起来再看宿城区法院的法官们,有不少人年岁与我相当,正好奇地看着我,想听听这个来自异省的法院同龄人有什么想对他们说。

  走向舞台的那一刻,我暗自庆幸,庆幸自己多年坚持读书学习,庆幸自己珍惜了每一次能聆听资深法官讲解法院工作的机会,庆幸自己平时从未放弃过写作和思考,就算是这样突然被提溜上台,也不至于头脑空空,无话可讲。在演讲台后站定,我轻轻握住话筒,深吸一口气舒缓紧张的心情,面对台下这一支仅有20年历史的年轻法院队伍,对宿城区法院里的青年法官们说:

  “……我们选择了法院,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坚守,选择了通过年复一年的积累将自己打造成司法精英。不要问法院能带给你什么,问自己能为法院做什么。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法院人,能与优秀的资深法官们一起工作,是我们一生中很重要的缘分。这些人未必能带给我们物质的、职级的,以及其他更现实的利益,但与他们共事可以带给我们一种精神上的成长。让我们珍惜在法院工作的光阴,在时间里锻造自己,成长为一个更坚强的人,更有能力的人,更勇敢面对责任的人……”

  鞠躬致谢后走下舞台,微笑着看到在座的法官们脸上没有露出失望的表情,心里稍觉安慰。如果我能有一两句讲到了他们心里,至少没有辜负他们给我的礼遇。

  当天夜里,在整理见闻笔记的时候回想白天的事,我在心里默默感谢母亲。即兴演讲要做到思路清晰,言之有物,是需要长时间有意识地磨练的。山东有一个百姓宣讲活动,从最基层开始广泛选拔,乡、县、市、省层层淘汰,最后产生24人的省级百姓宣讲团,奔赴一线与群众面对面讲述当下的理论热点。过去两年我均有幸入选省级宣讲团,几十场宣讲的反复锤炼,才赋予了我今天清晰的思路和流畅的语言。

  坚持参加宣讲活动,只是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2014年我被单位推选参加初赛,比赛前一天,母亲腰椎受损疼痛难忍,再加上父亲身患渐进性疾病长期瘫痪在床,父卧母病,拖带一个两岁孩子的我一时手忙脚乱。外子当天开庭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双方当事人矛盾对立严重,上百口子人将法院审判法庭的大门堵的水泄不通。我打不通他的电话,只得把孩子紧急送进幼儿园,央求120的随车医生跟我一起抬担架,送母亲入院就医。

  下午五点时母亲的病情稍稍稳定,我说我给单位打个电话明天不去比赛了,她却不允。她挂着吊瓶,躺在病床上对我说:“等我打完针你就回去,给你爸喂点饭收拾收拾,明天比赛完你再到医院来。”我说:“你腰伤了人都不能动,留你自己在医院怎么行?”她笑着说没事,叮嘱我说:“单位安排你去,你不能临场给人撂挑子啊。”因为家中还有父亲和孩子无人照看,我只得含泪而去。

  第二天一早给父亲收拾好,我换好法官制服赶到赛场,躲入楼梯间,对着白墙争分夺秒地调整状态,熟悉稿件。那一年的主题是“参与改革见证改革”,我讲述的是二十年来的司法改革给法院工作带来的变化。上一刻激情洋溢地在舞台上抒发家国情怀,下一刻下了台没听成绩就匆匆直奔医院。一路上,我边走边扯下领带、胸徽这些标示法官身份的物件,完成工作任务的我已不是法官,我只是妈妈的女儿,她还在病床上等着我……

  晚上接同事通知,说已进入复赛,母亲很高兴。她对隔壁床位的病友说:“孩子擅长这个,不能因为我病了就耽误她工作啊。”我紧咬着嘴唇,不让眼泪流下来……演讲、朗诵只是少年时的爱好,还称不上是一种能力,但在那一刻,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将全程比赛打通关。第一年61进10,20进3,69进24;第二年55进8,23进3,65进24,两次赴省城参赛,两次凯旋。前后3个月的赛程中本职工作是不减量的,要上班,要审案,要带孩子,要照顾父母的情况下,一场场晋级赛打的十分艰苦……我咬紧了牙关绝不放弃,只为不辜负母亲的期待,不辜负她那一夜的坚忍。

  作为大时代里的小人物,我们能取得的成绩、成就、成功可能都是无足轻重的,但我们认真做事的态度,一定不会是无足轻重的。比如说我懂事、争气,做一个让父母心里觉得安慰的好孩子,至少可以让这一对老病相扶的夫妻觉得未来还有希望。身为法官,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精研法律慎独自强,让老百姓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主持公道的人,还有一个能说理的地方,就算法律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也可以带给他们一些心灵安慰吧。

  惟愿不辜负,但求莫叹息。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