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和担当传递法律的温情
2016-03-14 15:19:35 | 来源:中国法院网青海法院 | 作者:吴永贤
  节后上班第一天,在进行了一番“除旧迎新”的室内清洁工作后,我坐在电脑前,脑海中想起了节前遇到的一件事。

  1月27日,已值农历腊月十八,临近除夕只有短短的十一天时间,我去汉东法庭开庭审理手头的一件案子。一个头戴着灰色帽子,身穿深蓝色夹克衫,鞋上满是泥土的中年男子来到了汉东法庭,将一面写有“为民办实事帮民工讨回劳务工资 ”几个大字的鲜红锦旗送到了该庭法官祁贵兴和书记员林春芳手中。在连说了多声感谢后,他又说今天下午就去买火车票回家踏实地与家人团聚了,喜悦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在与该中年男子的交谈中我得知,他叫老苏,今年42岁,山东阳谷县人。因欠自己从老家带来的20名民工的劳务工资而至今回不了老家,虽然工程已经完工,但老苏因公司老板也没有给他结算工资,因此他无法给这些家乡父老付清报酬。又是典型的“三角债”,我心中一声叹息。

  说话间他捋起了袖子,我惊异地发现他的左手臂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三处还未完全痊愈的刀伤,他说这是他的那些老乡们临回老家前给他的警告,并称如果年前付不了他们的工资,他也别想回家过年。

  谈话中,我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2015年5月,老苏带着老家的20名老乡,千里迢迢来到了青海西宁甘河工业园区,承揽了园区的某建筑公司承建的发电厂的通风、安全通道的建设等活。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后,承揽的活终于干完,已到了农历腊月,但公司以各种理由搪塞老苏,最终包括老苏在内的21名民工的劳务工资成了泡影,20名老乡后来也为报酬与老苏翻了脸,并发生了拿刀伤了老苏的不愉快的事。为此,老苏为老乡们工资的事整日愁眉苦脸,寝食难安,万般无奈之下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了汉东法庭。

  看到年关将至和老苏的窘境,祁贵兴法官当即审查立案,当日下午即带着书记员赶往该公司,找到该公司负责人张某送达了诉状并耐心向其讲述了老苏目前的困境,希望公司尽快给付老苏等人的工资,并与其约定明日与老苏在法庭见面。

  次日,张某与老苏按时来到了法庭,祁法官再次向张某讲述了老苏有家难回,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青海,并让其换位思考自己处在老苏的位置会是什么感觉?春风细雨般的说教,融化了张某心中的坚冰,张某终于表示愿意在五日内想办法付清老苏等人的工资,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

  屋外暖阳如春,看着携带着这笔曾让他万般愁苦、夜不能寐的“血汗钱” ,放下满心忧愁可以喜悦地踏上回家之路的老苏,我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那个让家人苦苦等待而却因遇到种种困难而回不了家的老苏?我们也渴盼在这个喜庆吉祥的日子和父母、妻儿一起享受久别后团圆的喜悦,盼望着饭桌上那顿喷香的年夜饭。“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我们像祁贵兴法官那样对当事人有发自内心的一种热爱,一种谦恭,一种深情,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设身处地多为他们的困难想想,把他们的问题当做我们自己的问题,多为他们的难处跑跑我们的腿,动动我们的嘴,那么在他们看来是难上加难的事也许就会在我们的努力下了结,当我们看到他们的那份快乐和喜悦时,我们的内心获得的又何尝不是一份欣慰和成功的幸福呢?山东汉子老苏的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作者单位:青海省湟中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