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那些温度
2016-02-25 15:36:2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覃识渊
天还在飘着雨,跟着执行法官已经在路上走了2个多小时,都是狭窄的泥路,车子早就被弃在山脚下,除了听见脚踩在泥路上的沉重声,还有不时传来的低喘叹息声……
曾自诩这几年也算看过了不少悲欢离合的场景,原以为心态会更加的平和,但翻开覆在男子身上的被子时,我还是强制压下呼之欲出的惊叫,慌忙的别开了眼,被截肢后的几近溃烂的创口,触目惊心。执行法官之前给我打心理预防针的时候,我还笑着说,麻木了,应该没事。但瞬间心里的酸楚溢出来,红了眼眶,这还只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啊!应该是满身热血全力以赴为实现梦想朝气蓬勃的样子,而不是如今消沉颓废被禁锢在这床上的躯壳,所有的美好全部被醉酒的司机毁于一旦!在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一直很低落,何法官看着我笑了笑,拍了拍我的肩膀,“不要轻易说麻木,法院人需要这样的温度,这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何法官曾对我说,基层工作好在哪里?好就好在人情味总是浓些。在小地方,更能直观的体验百态生活,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表达的方式可以说是直来直往,偶尔会跳出方方框框的限制。有时抛开对他们而言较为高大上的“法”,认准死理时,无关对错,就是要给大伙儿添添堵。有时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到当事人家中,有摆谱儿闭门不见的,有耍赖撒泼比嗓门儿的,有拼蛮力直接动粗的,也算是丰富。记得第一次跟着执行局到现场,法警同志在车上叮嘱要注意安全时,我还不以为然,心里嘀咕着把气氛也弄得太紧张了些,后来看到当事人拿着锄头、镰刀叫嚷时,我才明白,法官要给咱老百姓疏通情与法这层关系,这技巧的练成,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就不得不给坚守在乡下法庭的法官点赞,工作繁重、生活清苦不说,超强的忍耐力是必须的。乡下庭是没有什么朝九晚五之说,除了简短的吃饭时间,基本上都给了当事人。女同事小蒙作为法庭唯一的女生,自嘲现在比汉子还彪悍。这里是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刚到这里时不仅要克服思家之苦,还要克服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当日见到她时,她正送着一位老人走出法庭,“赡养纠纷,老人总是不放心,每天到庭里来看几次,我丫嘴皮都磨破了”。小蒙常说,在乡下工作,最高境界不过一个“静”字,要不然还真消化不了糟心事。下乡办案,技巧,就是也要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恰逢当事人在田间,在山头的,没有法袍,只有劳碌奔波后的边幅不整,无论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冷冽,空地就是法庭,就地开庭调解。太过术语化的法律条文得用当地的语言逐字逐句翻译,要苦口婆心口干舌燥的做调解,没有经验,没有耐心,是无法给老百姓吃上定心丸的。
小地方,人情味还浓在“实在”。无论调解、执行,法官也许只是尽力去做好份内之事,但于咱老百姓,他们小心的记在心上。老谭因为一起工伤纠纷找到了法官,为了让老谭能尽量拿到赔偿款,我们法官远赴河南,经过不懈努力,款项总算尘埃落定。因为手续问题要到老谭家。当天飘着雨,等到村口的时候,老谭怕我们不识路,竟冒雨在等,到家还要些距离,要经过一段特别坑洼的路。他骑着摩托车引着,我们慢慢跟上,正奇怪为何路边站了些拿着铁铲子的人,后来才知道他怕我们的车子过不了,特意让家里人把路稍作修整……
这种良性的“互动”,可能就是法院人应该感受到的温度。不管疲沓时,对工作和自己有多大的质疑,看到当事人对法院人的期许,那种源于内心的感动,告诉我们,自己被那样的信任、依靠和需要,给予我们不会枯竭的源源动力……
作者单位:广西环江县人民法院
曾自诩这几年也算看过了不少悲欢离合的场景,原以为心态会更加的平和,但翻开覆在男子身上的被子时,我还是强制压下呼之欲出的惊叫,慌忙的别开了眼,被截肢后的几近溃烂的创口,触目惊心。执行法官之前给我打心理预防针的时候,我还笑着说,麻木了,应该没事。但瞬间心里的酸楚溢出来,红了眼眶,这还只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啊!应该是满身热血全力以赴为实现梦想朝气蓬勃的样子,而不是如今消沉颓废被禁锢在这床上的躯壳,所有的美好全部被醉酒的司机毁于一旦!在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一直很低落,何法官看着我笑了笑,拍了拍我的肩膀,“不要轻易说麻木,法院人需要这样的温度,这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何法官曾对我说,基层工作好在哪里?好就好在人情味总是浓些。在小地方,更能直观的体验百态生活,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表达的方式可以说是直来直往,偶尔会跳出方方框框的限制。有时抛开对他们而言较为高大上的“法”,认准死理时,无关对错,就是要给大伙儿添添堵。有时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到当事人家中,有摆谱儿闭门不见的,有耍赖撒泼比嗓门儿的,有拼蛮力直接动粗的,也算是丰富。记得第一次跟着执行局到现场,法警同志在车上叮嘱要注意安全时,我还不以为然,心里嘀咕着把气氛也弄得太紧张了些,后来看到当事人拿着锄头、镰刀叫嚷时,我才明白,法官要给咱老百姓疏通情与法这层关系,这技巧的练成,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就不得不给坚守在乡下法庭的法官点赞,工作繁重、生活清苦不说,超强的忍耐力是必须的。乡下庭是没有什么朝九晚五之说,除了简短的吃饭时间,基本上都给了当事人。女同事小蒙作为法庭唯一的女生,自嘲现在比汉子还彪悍。这里是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刚到这里时不仅要克服思家之苦,还要克服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当日见到她时,她正送着一位老人走出法庭,“赡养纠纷,老人总是不放心,每天到庭里来看几次,我丫嘴皮都磨破了”。小蒙常说,在乡下工作,最高境界不过一个“静”字,要不然还真消化不了糟心事。下乡办案,技巧,就是也要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恰逢当事人在田间,在山头的,没有法袍,只有劳碌奔波后的边幅不整,无论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冷冽,空地就是法庭,就地开庭调解。太过术语化的法律条文得用当地的语言逐字逐句翻译,要苦口婆心口干舌燥的做调解,没有经验,没有耐心,是无法给老百姓吃上定心丸的。
小地方,人情味还浓在“实在”。无论调解、执行,法官也许只是尽力去做好份内之事,但于咱老百姓,他们小心的记在心上。老谭因为一起工伤纠纷找到了法官,为了让老谭能尽量拿到赔偿款,我们法官远赴河南,经过不懈努力,款项总算尘埃落定。因为手续问题要到老谭家。当天飘着雨,等到村口的时候,老谭怕我们不识路,竟冒雨在等,到家还要些距离,要经过一段特别坑洼的路。他骑着摩托车引着,我们慢慢跟上,正奇怪为何路边站了些拿着铁铲子的人,后来才知道他怕我们的车子过不了,特意让家里人把路稍作修整……
这种良性的“互动”,可能就是法院人应该感受到的温度。不管疲沓时,对工作和自己有多大的质疑,看到当事人对法院人的期许,那种源于内心的感动,告诉我们,自己被那样的信任、依靠和需要,给予我们不会枯竭的源源动力……
作者单位:广西环江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