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老法官的司法情怀
——记驻岱山县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员李洪发
2016-02-06 14:39:5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杨红霞 李书英
1月21日,正值浙江省30年一遇的寒潮来临前夕,地处东极的岱山岛上,气温已近零度,风力达6级。迎面刮来的寒风,裹着似冰非水的雨珠,侵袭着整座海岛。
在这样的狂风冷雨中,70高龄的人民调解员李副和书记员徐波正艰难地撑着伞,行走在去调解的路上。通往村子的路太窄,警车只能把他们放在村口了。
10多分钟的路程走下来,两人的裤腿早就淌湿,手也冻僵了。到了当事人家里,二人顾不上喝一口热水,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阿姐,这件事情啊,从法律角度讲,主要涉及您儿子财产的继承,您和您的儿媳、孙子都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所以财产的分配是要按照比例来的……”1个小时的释法析理,这起继承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施阿婆和她的儿媳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临走前,87岁高龄的施阿婆送到门口,不停地抹着眼泪,对李副说:“呀呀侬,呀呀侬(谢谢你)!”。两位白发老人的手握在一起,画面虽有些沧桑,但他们那种为后辈着想的父母深情正是解开案件症结的关键所在。
退休老法官重返诉前调解第一线
这种涉及亲属关系的民事纠纷,只要李副一出马,总能迎刃而解。
李副名叫李洪发,是浙江省岱山县人民法院的一名退休老法官。在退休之前,他曾担任过副院长,所以院里的人依然习惯性地喊他“李副”。
退休以后的李副,总是割舍不下他热爱的司法事业和他为之奋斗过35年的岱山法院,每天早晚散步,他总会溜到单位门口来看看。2008年,为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岱山法院与县司法局经过协商,在法院立案大厅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当时,年满62岁的李副主动请缨,被司法局返聘为人民调解员,又回到了他曾经工作过的法院,接着从事他热爱的司法工作。“虽然不能重返审判台,但能为我工作一辈子的法院再发挥点夕阳余晖,我已经很满足了。”
在旁人看来,一位退休老领导,不愁吃不愁穿的,应该好好去享受生活才对,可李副却觉得,能有始有终地做好一件事,那也是福气。所以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八年,期间虽因身体原因几次住院,但出院后的李副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调解室,平时上班也从不曾迟到早退。
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做好调解工作的资源
人民调解工作室自2008年运行以来,共受理委托调解案件1152件,调解成功821件,调解率达71.3%,有效分流了近20%的来诉案件。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人员,年均诉前调处各类纠纷近150件,背后的艰辛和付出可想而知。
院里的年轻法官有时被案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经常会问李副:“李副,你是怎么做到的?”李副总是和蔼的笑笑说:“莫心焦,慢慢来嘛,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李副深厚的调解功底,应该是得益于他土生土长海岛人的“区位”优势、三十余年老法官的“技能”优势、“经验”优势,以及他待人真诚、尽心尽责的“性格”优势。
李副调解的时候经常会说到:“我是过来人,很能明白你的感受……”
“过来人”,从一个真诚和蔼的老人嘴里说出来,的确有不一样的分量,那代表的是丰富的人生阅历、岁月沉淀下来的见识和豁达的心态。双方当事人之间产生矛盾纠纷时,往往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来引导一下。
2014年8月的一天,一位怒气冲冲的中年男子来到法院,嚷嚷着“有人欠钱不还,你们法院管不管。”导诉人员了解情况后,判断该案是一起海上旅客运输合同纠纷,应属海事法院专属管辖,见当事人情绪激动,不好直接回绝,就将男子带进了李副的调解室。海边生长的李副很了解这些船员的脾性,不紧不慢地安抚一下,就与对方公司通了电话,直接在电话里就把矛盾给化解了,不仅帮男子讨回了欠款,还促成了双方的继续合作。事后,该男子还专门给李副送来了一面锦旗。
只要当事人满意就足够了
李副以前是副院长,现在只是一名坐在诉讼服务中心的人民调解员,70高龄了,还如此拼命,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他到底是图什么呢?”
“我一糟老头,在家也孤单寂寞,在这跟当事人聊聊天,看着他们由满脸愁容变得乐呵起来,我就会觉得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呢!”面对大家的疑问,李副幽默地回答着。
每次,当事人遇到困难没法来法院参与调解时,李副总会关切地询问,还会主动提供上门服务。
有一次,大岙一村一对年轻夫妇闹离婚,社区干部劝说不下,让他们去法院起诉,可夫妻俩都要面子,觉得闹到法院太丢人,于是社区干部打电话叫来了李副。当头发花白的李副一出现,夫妻俩顿时觉得很羞愧,这么大年纪的法官为他们年轻人的小打小闹上门服务,实在太不好意,这也为事后的成功调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年均150件的办案数,很多年轻法官都感叹“比不上李副”,每年的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办案量达到这个数的都能被评为标兵上台领个奖,可李副总是年复一年的坐在主席台下的离退休老干部队伍里,为台上的获奖者送上掌声。
“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再干几年,活到这岁数,该经历的也都经历过,什么鲜花、掌声、荣誉对我来说也没意义了,我最在乎还是当事人对我的调解是否满意。”这就是一位老法官,穷尽一生的追求和坚守。
笔者手记:之所以想写一下李副,是因为笔者亲眼目睹了文章开头那段调解的经历,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87岁的施阿婆挥泪送别李副的画面,当时的情形给我这样一位刚刚走进法院工作的年轻干警带来的触动真的很大。之后,我又深入了解了一些李副的故事,在他身上,虽然没有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但我看到了一位老法官对法律的信仰,对职业的忠诚,对为民司法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年代人所缺少的。李副最后说的那段话让我心里酸酸的,“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再干几年……”,这位老人的一辈子真的是奉献给了法院。李副并不愿意我将他的事迹写出来,正如他所说“这些东西对他来说没有意义”。可我却觉得,对于我们年轻法官来说,这些东西被记录、被传播,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岱山县人民法院
在这样的狂风冷雨中,70高龄的人民调解员李副和书记员徐波正艰难地撑着伞,行走在去调解的路上。通往村子的路太窄,警车只能把他们放在村口了。
10多分钟的路程走下来,两人的裤腿早就淌湿,手也冻僵了。到了当事人家里,二人顾不上喝一口热水,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阿姐,这件事情啊,从法律角度讲,主要涉及您儿子财产的继承,您和您的儿媳、孙子都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所以财产的分配是要按照比例来的……”1个小时的释法析理,这起继承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施阿婆和她的儿媳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临走前,87岁高龄的施阿婆送到门口,不停地抹着眼泪,对李副说:“呀呀侬,呀呀侬(谢谢你)!”。两位白发老人的手握在一起,画面虽有些沧桑,但他们那种为后辈着想的父母深情正是解开案件症结的关键所在。
退休老法官重返诉前调解第一线
这种涉及亲属关系的民事纠纷,只要李副一出马,总能迎刃而解。
李副名叫李洪发,是浙江省岱山县人民法院的一名退休老法官。在退休之前,他曾担任过副院长,所以院里的人依然习惯性地喊他“李副”。
退休以后的李副,总是割舍不下他热爱的司法事业和他为之奋斗过35年的岱山法院,每天早晚散步,他总会溜到单位门口来看看。2008年,为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岱山法院与县司法局经过协商,在法院立案大厅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当时,年满62岁的李副主动请缨,被司法局返聘为人民调解员,又回到了他曾经工作过的法院,接着从事他热爱的司法工作。“虽然不能重返审判台,但能为我工作一辈子的法院再发挥点夕阳余晖,我已经很满足了。”
在旁人看来,一位退休老领导,不愁吃不愁穿的,应该好好去享受生活才对,可李副却觉得,能有始有终地做好一件事,那也是福气。所以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八年,期间虽因身体原因几次住院,但出院后的李副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调解室,平时上班也从不曾迟到早退。
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做好调解工作的资源
人民调解工作室自2008年运行以来,共受理委托调解案件1152件,调解成功821件,调解率达71.3%,有效分流了近20%的来诉案件。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人员,年均诉前调处各类纠纷近150件,背后的艰辛和付出可想而知。
院里的年轻法官有时被案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经常会问李副:“李副,你是怎么做到的?”李副总是和蔼的笑笑说:“莫心焦,慢慢来嘛,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李副深厚的调解功底,应该是得益于他土生土长海岛人的“区位”优势、三十余年老法官的“技能”优势、“经验”优势,以及他待人真诚、尽心尽责的“性格”优势。
李副调解的时候经常会说到:“我是过来人,很能明白你的感受……”
“过来人”,从一个真诚和蔼的老人嘴里说出来,的确有不一样的分量,那代表的是丰富的人生阅历、岁月沉淀下来的见识和豁达的心态。双方当事人之间产生矛盾纠纷时,往往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来引导一下。
2014年8月的一天,一位怒气冲冲的中年男子来到法院,嚷嚷着“有人欠钱不还,你们法院管不管。”导诉人员了解情况后,判断该案是一起海上旅客运输合同纠纷,应属海事法院专属管辖,见当事人情绪激动,不好直接回绝,就将男子带进了李副的调解室。海边生长的李副很了解这些船员的脾性,不紧不慢地安抚一下,就与对方公司通了电话,直接在电话里就把矛盾给化解了,不仅帮男子讨回了欠款,还促成了双方的继续合作。事后,该男子还专门给李副送来了一面锦旗。
只要当事人满意就足够了
李副以前是副院长,现在只是一名坐在诉讼服务中心的人民调解员,70高龄了,还如此拼命,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他到底是图什么呢?”
“我一糟老头,在家也孤单寂寞,在这跟当事人聊聊天,看着他们由满脸愁容变得乐呵起来,我就会觉得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呢!”面对大家的疑问,李副幽默地回答着。
每次,当事人遇到困难没法来法院参与调解时,李副总会关切地询问,还会主动提供上门服务。
有一次,大岙一村一对年轻夫妇闹离婚,社区干部劝说不下,让他们去法院起诉,可夫妻俩都要面子,觉得闹到法院太丢人,于是社区干部打电话叫来了李副。当头发花白的李副一出现,夫妻俩顿时觉得很羞愧,这么大年纪的法官为他们年轻人的小打小闹上门服务,实在太不好意,这也为事后的成功调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年均150件的办案数,很多年轻法官都感叹“比不上李副”,每年的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办案量达到这个数的都能被评为标兵上台领个奖,可李副总是年复一年的坐在主席台下的离退休老干部队伍里,为台上的获奖者送上掌声。
“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再干几年,活到这岁数,该经历的也都经历过,什么鲜花、掌声、荣誉对我来说也没意义了,我最在乎还是当事人对我的调解是否满意。”这就是一位老法官,穷尽一生的追求和坚守。
笔者手记:之所以想写一下李副,是因为笔者亲眼目睹了文章开头那段调解的经历,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87岁的施阿婆挥泪送别李副的画面,当时的情形给我这样一位刚刚走进法院工作的年轻干警带来的触动真的很大。之后,我又深入了解了一些李副的故事,在他身上,虽然没有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但我看到了一位老法官对法律的信仰,对职业的忠诚,对为民司法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年代人所缺少的。李副最后说的那段话让我心里酸酸的,“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再干几年……”,这位老人的一辈子真的是奉献给了法院。李副并不愿意我将他的事迹写出来,正如他所说“这些东西对他来说没有意义”。可我却觉得,对于我们年轻法官来说,这些东西被记录、被传播,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岱山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