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礼遇”
2015-12-08 14:53:4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瑞丽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很多人说当事人无理难缠,而我恰恰觉得,当事人是带给我感动最多的人,八年来,我接触了成百上千的当事人,当你待他们如亲人时,他们会回以比亲人更亲的“礼遇”。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写判决书,猛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哭声,那种悲痛无助让人揪心。来的人是小周,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的原告,她的丈夫在事故中死亡,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刚满七岁的儿子。

  那天,小周衣衫褴褛,眼睛肿的像胡桃,年幼的孩子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双大眼睛澄澈而茫然,小手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角。此刻,我心中一阵酸楚,赶忙让小周坐下,又给孩子递了几块糖。

  “王法官,我和孩子他爸是从农村来的,在城里辛辛苦苦打拼了六年,今年刚贷款买了房子,他就走了。我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说着,小周再次泣不成声。

  作为主审法官,我事先调查了解了被告的情况,肇事司机张某二十刚出头,没有赔偿能力,已被羁押在看守所。事故发生时,他开的是姑父赵某的车,因车辆未投保交强险,赵某理应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但赵某抗辩称,张某开车前并未告知他们,车是偷开的。

  如果赵某的抗辩属实,按照法律规定,其便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而小周面临的将可能是失去丈夫后得不到任何赔偿的结果。

  我并未将这一情况告诉小周,因为比起刺痛内心的真相,她或许更需要一双搀扶其度过难关的双手。

  “你对象已经不在了,现在你是这个家的主心骨,你的公婆年纪大了,孩子还小,他们都得指靠你。这个时候你要坚强,不能沉浸在悲痛中一蹶不振。你放心,案子到了法院,我们一定会公平公正的处理……”小周显然听进去了我的劝慰,慢慢恢复了平静。

  经过一下午的开导,小周振作了不少,临走前,眼见他的儿子穿着单薄,我找了一件外套给孩子披上,小周眼里泛出了泪光,拉着我的手说道:“王法官,谢谢你。”

  母子二人走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小周一家现在已没有生活来源,死者的赔偿款是一家老小全部的希望,唯有倾尽全力将案件调查清楚,才不会辜负这个突遭厄运的家庭对我的信任。

  我多次调取张某的刑事案件卷宗,逐字逐句推敲其供述。为慎重起见,我专门到看守所会见张某,想通过与他的谈话多了解一些案件细节。张某称,自己曾多次开过这辆车,因为车是他姑姑、姑父的,都是一家人,所以开车时不用打招呼就可直接开走。

  显然,赵某关于张某系偷开车辆的主张是不成立的,其理应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款有了着落,我的一颗心也落了地。

  领取判决书的当天,小周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临走前,她支吾着对我说:“王法官,我以后能不能叫你王姐?俺对象出事以后,多亏了你一次次开导我,要不然有好几次我都快撑不下去了……”听她这样说,我内心十分欣慰,这声“王姐”来的比任何赞美都珍贵,它是我的真诚付出换来的,也是我最引以为傲的称赞。

  每次听到当事人喊我“闺女”、“王姐”、“小妹”时,我的心里都特别舒坦。因为我知道,这是他们真正把我当成自家人,给予我的最高“礼遇”。一个普通的官司在法官的职业生涯中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却很有可能影响当事人的一辈子,法官对当事人的一句暖心话语或许不费气力,但却可能足以转变他们一生的道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