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
——人民陪审员老张二三事
2015-08-19 10:06:0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徐文静
烈日炎炎的中午,人们都在午休或是在树荫下乘凉,而我们的人民陪审员老张,却奔波于当事人家中送达传票。人民陪审员制度不仅充分体现了司法民主,其更现实的价值还在于发挥人民陪审员在社会阅历、熟知民情民意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老张有“四心”
(一)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雄心
干过个体、当过建筑公司老板的老张,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他凭借经常在法庭听法官们办案,耳濡目染所学来的法理知识,决定走进法庭,当一名人民陪审员,去帮助更多的人化解矛盾,重塑对生活的信心。用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维护一方和谐稳定,老张靠着这颗雄心,在陪审员的道路上,发出了自己的光和热。
(二)心存百姓挂记千万家——热心
老张在没有做人民陪审员之前,就是个热心助人的人。曾有这样一起案件,叔侄两个因为水沟多年迟而未解的问题争吵起来。加之一连串的误会,亲人之间即将法庭相见。张恩远认为住在门东门西的亲戚,因为一时冲动闹上公堂,即使解决了纠纷,以后该如何相见。老张来到叔叔家中,把大家叫到一起,拉拉家常,说说道理,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决湮没在轻松的笑谈中。老张是个热心肠,他说,每当调成一起案件,心中就像吃了糖一样。都是些远亲近邻,有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说说呢。
(三)从细微的地方把矛盾的疙瘩解开——耐心
曾经有一起何氏赡养案,承办法官认为相当棘手,根本没有调解的余地。老张在调解之前,认真了解了老人家7个子女在其它方面的矛盾点,然后把他们叫到一起,细细摸索,顺着矛盾的纹路把沉积已久的疙瘩逐一解开。老张大从国家法律,小往人之常情,循循善导,耐心沟通。连续调解了3天,到最后,不但这些子女们达成一致,同意赡养老人,并把以前的矛盾都解决了。只要有一丝可以调解的机会,他从不放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张的一分耕耘,换来的就是当事人脸上一分喜悦,一分笑容。
(四)大公无私不搞私情——公心
来法庭的有很多是老张熟知的人,但是他从来不办人情案。无论当事人和自己有多么亲密的关系,还是他们想让老张透露点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他都是秉公办理,毫不寻私。他说,当事人有了矛盾要解决,法庭就提供了一个平台,结果如何,都没有输赢之分。确实,有些人曾对老张颇有微词,心存怨恨,但是老张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原则,对事不对人。慢慢地,大家都理解了老张的难处,支持他的工作。以后,邻里间有了点小摩擦,大家都乐意找他参谋参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大家有了矛盾先想着缓和化解,既营造了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团结的氛围,也减轻了法庭的负担,提高了司法效率。
二、恩远有“三法宝”
(一)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老张觉得最难调解的是有关赡养费和抚养费的案子,因为这之间除了经济利益纠纷外,更多的是长期聚结的一些矛盾痼疾,牵一发而动全身。前不久一起有关抚养费的案件,老张还记忆犹新。家长闹离婚,孩子的抚养费没了着落。父亲的意见是,不是不愿意给孩子钱,就是不想这钱一转身进了母亲的口袋。老张说,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家长里短的一聊天,知道自己的父母当初为了一点抚养费闹上法院,孩子心里怎么想;等他到了嫁娶年纪,媳妇的家长一打听,对方的父母为了这些事情吵翻了天,撕破了脸皮,他们还愿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老张一番质朴的的话,句句在理,完全带着家长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真心实意地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孩子的家长听了老张一番话,惭愧之情不必说,抚养费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调解不单单是说话,更要说得有技巧。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把理讲到人的心坎里,往往事半功倍。
(二)胆大心细、打破常规
老张办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程序的条条框框,为了当事人的利益,他不袭常,求变通。何氏赡养的案子,从程序上讲,被告人应该有15天的答辩期。而张恩远考虑到,15天的时间,老人瘫痪在床,无人奉养,若不尽快解决问题,老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所以老张建议庭长,突破常规,立即办理。这样,老张及时解除了矛盾,使老人得到了应有的照顾。
思想要与时俱进,不仅仅是创新那么一句口号的事,最重要的还是心中真正有担当。老张凭借一颗仁者之心,怀揣一份爱民之意,肩挑一种责任之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能为百姓,办实事。
(三) 对症下药、反道而行
一起纠结了20年的赡养案件,法官一筹莫展。老张巧用当事人心理,反其而行之,一个中午头的时间,解决了婆媳之间的宿怨,落实了赡养费义务。媳妇以婆婆没有给自己抚养过孩子为由,20年不肯付赡养费。老张先是拉了家常,知道了她的女儿现住工作顺利,待遇优厚。他说,你应该感谢孩子的奶奶。你看,她奶奶带过的两个孩子,一个成了小混混,一个是无业游民,就咱孩子有出息。你说说,要是当年也让她奶奶带过了,孩子一个月能挣这么多钱?媳妇被他的“歪理”逗乐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来不听人劝的媳妇竟然当天下午就带着钱去看望自己的婆婆。以后逢年过节还串个门,和老人说说话。老张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人个性不同,按常理说不通的话,咱就变个方式,换个角度,用个逆向思维,疙瘩往往就解开了。
老张调解法则就是:用通情达理的语言,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考虑全面,最大程度协调各方面利益。解决矛盾是目的,促进和睦才是根本。
三、老张的“二不为”
(一)不为名利
老张是个生意人,却最不会精打细算。他常常因为忙于人民陪审员的工作,为了调解当事人的矛盾,耽误了一笔又一笔的买卖。他说,好饭吃了就没了,钱挣得再多不能用在刀刃上,也是浪费了。只有看到人们和解后重归于好的喜悦笑容时,那才是他收获的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老张也不为名。他为人平和,处事低调,把人民陪审员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而不是将它当成一块铮亮的牌匾,空悬于屋,用来摆设。他的践行为他赢来了尊重,提起老张,有口皆碑。
(二)不为躲闲
很多人在这个年纪退了休,儿女也已经有了着落,闲来无事,喜欢找点事儿做,既能充实晚年生活,又能赚点零钱,何乐不为。老张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当人民陪审员,不为躲闲,就是为了“找麻烦”。两年多的时间,老张没有上班下班的区分。中午头,晚饭时,是他送达的好时机;暴雨倾注、大雪纷飞的天气,正是老张去当事人家调解的黄金期。他说,觉得心力交瘁的时候,就会想到人们化干戈为玉帛时的那种笑容。和当事人一起享受雨过天晴、豁然开朗的畅快淋漓,他就会得到一种释放,能为社会奉献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路其修远,老张上下求索,不辞劳苦。俯首甘为孺子牛,但他从不后悔这种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
上善若水。水能包容万物,用柔和的力量磨平锐石棱角;流水无处不在,渗入边边角角,润物无声;水过无痕,把爱的信息,用理解的温度轻轻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灌溉干涸的心灵。在老张曾经走过的地方,随处一片春意盎然,安乐祥和。他用自己最坚韧的一笔诠释了人民陪审员最核心的涵义——爱与责任。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
一、老张有“四心”
(一)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雄心
干过个体、当过建筑公司老板的老张,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他凭借经常在法庭听法官们办案,耳濡目染所学来的法理知识,决定走进法庭,当一名人民陪审员,去帮助更多的人化解矛盾,重塑对生活的信心。用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维护一方和谐稳定,老张靠着这颗雄心,在陪审员的道路上,发出了自己的光和热。
(二)心存百姓挂记千万家——热心
老张在没有做人民陪审员之前,就是个热心助人的人。曾有这样一起案件,叔侄两个因为水沟多年迟而未解的问题争吵起来。加之一连串的误会,亲人之间即将法庭相见。张恩远认为住在门东门西的亲戚,因为一时冲动闹上公堂,即使解决了纠纷,以后该如何相见。老张来到叔叔家中,把大家叫到一起,拉拉家常,说说道理,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决湮没在轻松的笑谈中。老张是个热心肠,他说,每当调成一起案件,心中就像吃了糖一样。都是些远亲近邻,有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说说呢。
(三)从细微的地方把矛盾的疙瘩解开——耐心
曾经有一起何氏赡养案,承办法官认为相当棘手,根本没有调解的余地。老张在调解之前,认真了解了老人家7个子女在其它方面的矛盾点,然后把他们叫到一起,细细摸索,顺着矛盾的纹路把沉积已久的疙瘩逐一解开。老张大从国家法律,小往人之常情,循循善导,耐心沟通。连续调解了3天,到最后,不但这些子女们达成一致,同意赡养老人,并把以前的矛盾都解决了。只要有一丝可以调解的机会,他从不放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张的一分耕耘,换来的就是当事人脸上一分喜悦,一分笑容。
(四)大公无私不搞私情——公心
来法庭的有很多是老张熟知的人,但是他从来不办人情案。无论当事人和自己有多么亲密的关系,还是他们想让老张透露点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他都是秉公办理,毫不寻私。他说,当事人有了矛盾要解决,法庭就提供了一个平台,结果如何,都没有输赢之分。确实,有些人曾对老张颇有微词,心存怨恨,但是老张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原则,对事不对人。慢慢地,大家都理解了老张的难处,支持他的工作。以后,邻里间有了点小摩擦,大家都乐意找他参谋参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大家有了矛盾先想着缓和化解,既营造了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团结的氛围,也减轻了法庭的负担,提高了司法效率。
二、恩远有“三法宝”
(一)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老张觉得最难调解的是有关赡养费和抚养费的案子,因为这之间除了经济利益纠纷外,更多的是长期聚结的一些矛盾痼疾,牵一发而动全身。前不久一起有关抚养费的案件,老张还记忆犹新。家长闹离婚,孩子的抚养费没了着落。父亲的意见是,不是不愿意给孩子钱,就是不想这钱一转身进了母亲的口袋。老张说,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家长里短的一聊天,知道自己的父母当初为了一点抚养费闹上法院,孩子心里怎么想;等他到了嫁娶年纪,媳妇的家长一打听,对方的父母为了这些事情吵翻了天,撕破了脸皮,他们还愿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老张一番质朴的的话,句句在理,完全带着家长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真心实意地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孩子的家长听了老张一番话,惭愧之情不必说,抚养费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调解不单单是说话,更要说得有技巧。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把理讲到人的心坎里,往往事半功倍。
(二)胆大心细、打破常规
老张办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程序的条条框框,为了当事人的利益,他不袭常,求变通。何氏赡养的案子,从程序上讲,被告人应该有15天的答辩期。而张恩远考虑到,15天的时间,老人瘫痪在床,无人奉养,若不尽快解决问题,老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所以老张建议庭长,突破常规,立即办理。这样,老张及时解除了矛盾,使老人得到了应有的照顾。
思想要与时俱进,不仅仅是创新那么一句口号的事,最重要的还是心中真正有担当。老张凭借一颗仁者之心,怀揣一份爱民之意,肩挑一种责任之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能为百姓,办实事。
(三) 对症下药、反道而行
一起纠结了20年的赡养案件,法官一筹莫展。老张巧用当事人心理,反其而行之,一个中午头的时间,解决了婆媳之间的宿怨,落实了赡养费义务。媳妇以婆婆没有给自己抚养过孩子为由,20年不肯付赡养费。老张先是拉了家常,知道了她的女儿现住工作顺利,待遇优厚。他说,你应该感谢孩子的奶奶。你看,她奶奶带过的两个孩子,一个成了小混混,一个是无业游民,就咱孩子有出息。你说说,要是当年也让她奶奶带过了,孩子一个月能挣这么多钱?媳妇被他的“歪理”逗乐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来不听人劝的媳妇竟然当天下午就带着钱去看望自己的婆婆。以后逢年过节还串个门,和老人说说话。老张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人个性不同,按常理说不通的话,咱就变个方式,换个角度,用个逆向思维,疙瘩往往就解开了。
老张调解法则就是:用通情达理的语言,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考虑全面,最大程度协调各方面利益。解决矛盾是目的,促进和睦才是根本。
三、老张的“二不为”
(一)不为名利
老张是个生意人,却最不会精打细算。他常常因为忙于人民陪审员的工作,为了调解当事人的矛盾,耽误了一笔又一笔的买卖。他说,好饭吃了就没了,钱挣得再多不能用在刀刃上,也是浪费了。只有看到人们和解后重归于好的喜悦笑容时,那才是他收获的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老张也不为名。他为人平和,处事低调,把人民陪审员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而不是将它当成一块铮亮的牌匾,空悬于屋,用来摆设。他的践行为他赢来了尊重,提起老张,有口皆碑。
(二)不为躲闲
很多人在这个年纪退了休,儿女也已经有了着落,闲来无事,喜欢找点事儿做,既能充实晚年生活,又能赚点零钱,何乐不为。老张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当人民陪审员,不为躲闲,就是为了“找麻烦”。两年多的时间,老张没有上班下班的区分。中午头,晚饭时,是他送达的好时机;暴雨倾注、大雪纷飞的天气,正是老张去当事人家调解的黄金期。他说,觉得心力交瘁的时候,就会想到人们化干戈为玉帛时的那种笑容。和当事人一起享受雨过天晴、豁然开朗的畅快淋漓,他就会得到一种释放,能为社会奉献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路其修远,老张上下求索,不辞劳苦。俯首甘为孺子牛,但他从不后悔这种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
上善若水。水能包容万物,用柔和的力量磨平锐石棱角;流水无处不在,渗入边边角角,润物无声;水过无痕,把爱的信息,用理解的温度轻轻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灌溉干涸的心灵。在老张曾经走过的地方,随处一片春意盎然,安乐祥和。他用自己最坚韧的一笔诠释了人民陪审员最核心的涵义——爱与责任。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