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
——基层法庭青年法官的获与惑
2015-04-02 10:13:4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徐文静
  “下面开始汇报案情。”

  “我认为本案能调解成功的焦点在于产品包装上,如果被告提出反诉,原告不但得不到赔偿,还可能支付对方违约金。”……

  这是审委会在讨论案情?走进庭长办公室,大家围成一圈,认真听法官汇报案子,然后发表意见,提出见解,积极地讨论。此时,外面蝉声聒噪,拖拉机轰鸣,刚买着新鲜蔬菜的大婶在门外张望……这样的气氛怎么也不会和法院审委会讨论案件的场面联系在一起。

  这是文登法院宋村法庭每周一下午的例会,也是庭长另辟蹊径,为青年法官量身打造的培养机制。整个过程气氛严肃,但不乏温情,说是模拟审委会,又像是一堂生动的大学课堂——除了庭长,全是年轻的小伙子。面对这样一群富有朝气但又书生气浓厚的青年法官,庭长有自己独特的培养方式,克服办案中的种种困难,取得了成绩。尽管案多人少,每月的结案数均大于收案数,调撤率达到70%,上诉率近年来最低,上诉改判数为零,未结案件数逐年下降。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

  对于基层法庭的青年法官来说,刚上班就要赶在炎炎烈日下挨家挨户送传票,坐在案前对着难缠的案子一遍一遍想办法,下了班背着电脑回家接着加班……在宋村法庭没有专职的书记员,刚来的法官一上手就分案子办,跟着老法官参与庭前调解,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边办案子边学习,比如老法官教导的,不是所有案件都适合打“亲情牌”,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等等。能够尽早融入角色,这是庭长培养法官的方法之一——绝不“纸上谈兵”。

  庭长说,青年法官的书本知识足够了,但经验太少。基层法庭的案子,大多是村民邻里纠纷,有时不能只考虑法理,懂得人情世故显得尤为重要。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在分析案情的时候不善于抓住当事人的心态,这需要时间的磨练。青年法官刚来到一线岗位,往往激情满满,血气方刚,但案子的繁冗沉重,当事人的无理蛮横,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困难很快让小伙子们认清了现实,甚至产生后悔情绪。

  针对青年法官的困惑、迷茫和压力,庭长从法律信仰、职业尊荣、亲民为民等价值观念和法官们谈心,他说,基层法庭条件最艰苦,但也最能锻炼人,年轻的时候吃点苦,受点累,将来对你的一生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法院工作,关键在人;法院的未来,关键在青年法官”

  新到的法官,庭长首先了解他们以往的经历,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熟悉各自的性格,然后把不同类型的案件有重点地分配给法官,这是庭长培养法官的方法之二——注重“因材施教”。

  庭里的栾法官有过工作经历,又干过律师,一到宋村法庭当起了大拿。庭长把一些较复杂的案件分给他,他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和办案经验敏锐地捕捉到问题焦点。本文开头讨论的案件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原告诉被告包装有问题,才导致管材部分破损,要求返回预付款并支付违约金。双方矛盾尖锐,针锋相对,几经调解无果,就在准备放弃要进行开庭判决的时候,栾法官发现,被告的包装完全符合合同约定,原告解除合同才是违约。如果被告提出反诉,原告还可能倒贴违约金。抓住这一矛盾点,栾法官又组织了一次调解,过程顺利,原、被告各退一步,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刘法官是“好好先生”,脾气好,做事认真,有耐性,又是四个青年唯一结了婚的法官,庭长多把涉及婚姻、家庭纠纷等案件分给刘法官。刘法官说,有一次他去送达一份离婚传票,正巧原、被告都在家,刘法官没有放下传票就走,而是坐在炕头上聊起了家常。他说,两口子打打闹闹太正常了,不打不成夫妻嘛。当事人问,像刘法官这样好性格又懂这么多道理的人也会和媳妇吵吵闹闹?刘法官说,谁家勺子不碰锅沿儿,吵吵架感情还牢固呢!在送达环节就化解了一场矛盾,当事人当场撤诉,还挽回了一段婚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庭长说,这些年法院招了很多80、90后的年轻法官,以后的大梁还得他们来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培养阶段,只有让他们在审判中建立信心,学会自我施压、自我解压,才能适应新时期审判工作的需要,才能打造一支新生代的青年法官大军。

  “所谓无所不能,就是因为凡事都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博学多识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办案讲究效率,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青年法官往往囫囵吞枣,很多办案知识、经验的营养都来不及消化、吸收,进步速度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庭长搭建“模拟平台”

  在基层法庭开审委会,这是宋村法庭培养青年法官的第三个方法。

  从年初开始,每周一下午不安排案件审理,全庭人员集中在一起,研究疑难案件和疑难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相互交流经验和办案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对遇到概念比较模糊的法律知识指定法官就此做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为其他人员讲解。经研究仍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邀请指导庭和分管领导现场指导。通过研究讨论的方式明确了法官办案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通过口头表述、相互争论,使原来错误的、模糊的认识得到纠正和明晰。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这一做法效果非常好,强化自身优势、补充业务短板,每人的办案水平、解决问题和化解纠纷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庭长提出了“兴趣办案”这一概念,他认为被动工作就像赶鸭子上架,不情不愿,不清不楚;而真正把为民办实事的理念化为实际行动,真心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动力和乐趣,在办案中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尽快成长壮大起来。

  当问到基层法庭的工作苦不苦时,青年法官说,我们的工作最接地气,基层法庭和村里的老百姓也需要我们。正像诗里的句子一样:久有凌云志,千难磨铁肩,不辞大任苦,直登九重天。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