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继承,是最好的纪念
2015-03-30 16:21:5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祥敏
  对于我们80后的一代,社会对我们评价是“自私”、“任性”、“冷漠”、“不敢担当”……可随着我们逐步走上工作岗位,成家立业,角色已经从单纯的学生丰富为一个立体多元化的社会人,身上的包袱重了,肩上的担子沉了,我们也学会了坚守、担当、宽容与正直。作为一名80后法律人的我,除了应有其他同龄人应该具有的素养和价值观外,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法律人,也是我孜孜遵循和坚守的。

  初次听到邹碧华法官的名字是2013年夏在省法官学院进行初任法官培训时,一位授课老师向我们培训班学员介绍了邹碧华法官的一本书《要件审判九步法》,学习回来就买了一本认真研读,这本书以确定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为核心,以固定权利请求及请求权基础为出发点,以实体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分析为基本手段,从争议焦点整理到事实认定查明,再到要件归入,最终作出裁判,思路完整清晰有条理。读完以后,大受裨益,脑海中也刻画出邹法官的形象:严谨、有法治情怀的学者型法官形象。那时的我还未真正从事审判工作,当时就暗下决心,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向邹碧华法官学习。再次关注邹碧华法官是2014年12月10日晚上,我的微信关注的几个公众号“法律读品”、“法律读库”、“检查百科”、“检查笔记”纷纷推送了悼念邹碧华法官的文章,读起来为之动容,泪水模糊了双眼。他用47年的心血刻画了47个璀璨的生命年轮,他用短暂平凡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法律人不朽的赞歌。他主导推进“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法官业绩数字化评价”、“司法公开常态化”、“司法改革科学化”等工作,焚膏继晷,呕心沥血,不计毁誉得失,为心目中的法治情怀、法治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豪言壮志,给所有有信仰的法律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第一、廉洁自律,自觉抵制腐朽和堕落思想的侵袭。“廉如美玉终身守,洁似良田一世耕”,“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五德” 即仁、义、智、勇、洁。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应当如玉一般温润、沉静、廉洁,无论众生是何等的嘈杂喧哗,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经得住诱惑,自觉抵制腐朽和堕落思想的侵袭。听说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坚持,一种品质的塑造则需要一辈子的坚守。人说廉洁自律是一辈子的修行,既是修行,便在平常。在审判执行的任何一个节点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人民法官只有廉洁自律,只有终身守护,才能不向任何一方倾斜,才能守护心中那神圣的天平。

  第二、尊重律师,公正对待当事人。邹碧华法官微信朋友圈更新的最后一条微信写到“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邹碧华法官离世后,众多知名的律师在微博上配上邹碧华法官的图片抒发痛惜之情,一位“日知为智”的微博中写道“命若飘絮,疏落无人扫。烟花笑,剑飞尘扰,阖眼千山渺”。多个地方的律师协会在开会前自发为邹碧华默哀或者播放哀悼视频,不少与他未曾谋面的律师也自发地从各地赶来参加他的追悼会。在普通民众的眼里,法官和律师为“对立面”,为何邹碧华法官的离世却让律师界这样为之扼腕叹息?为何如此极尽哀荣?这源于邹碧华法官在日常的审判实务和行政管理中对律师的尊重。法官、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成员,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也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筑起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官和律师的相互尊重更是法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只有二者秉持誉勉共举、荣辱与共的理念,才能实现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权益、赢得当事人的信任。邹碧华法官说过“当事人所面对的是充满人文品格的司法者,而绝非冰冷的法律适用者。也正因如此,当事人所感受到的是法律对每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以及法律真正的强大力量”。不管是民事诉讼中的原、被告,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被告人,行政诉讼中的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我们都应该不偏不倚,公正对待,为他们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个微笑,展现出司法的亲和,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化解他们积怨已久的矛盾,诚心为他们争取权利的最大化,给予双方平等的陈述权、辩护权,用自己的尊重和热情融化他们冰冷绝望的内心。当然对当事人的尊重和公平不能仅仅饱含着温情,还要及时准确地表达对不良行为的否定,通过传递法律的威严,增加当事人对公正司法的信心。我们只有尊重当事人,当事人才能信任我们,作出的判决才能被他们信服。如果,法官只讲法律的硬度,不讲人情的热度,不尊重当事人,即使是按照事实和法律作出的公正判决,也不会赢得当事人的信任,有的甚至恶化为缠访、闹访。

  第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邹碧华法官书房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不大的空间里,目之所及全是书。两面墙壁的书柜里紧紧塞满了书,书柜旁的一点空隙也堆起跟书柜一样高的书本,凳子旁边摞起了十几本书,写字台也被成堆的书本挤得只剩一点空间。只需想象,置身这样的书房中定会觉得温暖、踏实。邹碧华法官不仅认真研读法律书籍,也涉猎心理学、管理、艺术、信息化、建筑等各科目书籍,这让他在审判中有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更新颖的思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知识融汇贯通,用起来才更顺手。邹碧华法官经常熬夜赶制讲课文稿、ppt,作为一名顶尖级学府毕业的博士生尚且如此努力勤奋,与他相比,我感到汗颜惭愧。作为法官,专司裁判之事务,最核心、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对法律了然于胸,善于运用裁判技巧。这两种技能非一日之功,更不可一日曝十日寒,也不是仅有一点点知识的积累就可以成就的。指望着学校学习的几部基本法律就去想公正地判处一个案件,是不切实际,也是经不起实践和历史考验的。“一万小时定律”中提到,一个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的努力,每天5个小时则需要5.4年,每天3个小时,则需要9.13年,要成为邹碧华这样的专家型法官,必须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地认真研读各种法律、涉猎多种书籍才行。

  第四,坚守理想和信仰。邹碧华法官说过:“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必须对党的事业负责,党把管理一个法院的任务交给我,我就不再只是我自己了。我的角色要求我必须把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实实在在把这种使命感融入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动力。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也不会屈服,无论处于何种逆境我也不会退缩。”理想有多远,人生就能走多远。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身处矛盾的最前沿,每天接触、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周而复始地调解,审判工作会消磨掉高涨的工作热情。只有坚守“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法治理想和信仰,对审判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对自己身上的责任有清醒的认识,如同邹碧华法官一样对司法事业保持热情,有坚定的信仰,忘我的精神,即使面对再复杂的案件抑或再千篇一律的案件,也能始终饱含热情,公正耐心地审理每一起案件,为法治大厦建设添砖加瓦。

  逝者已逝,情难逝。邹碧华法官已经走在天堂的路上,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思考会永远激励和鼓舞我们每一位法官,他也将是我们法官永远的骄傲和榜样。而学习和继承,是最好的纪念。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