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件未成年人打架案件的调解所想到的
——记一个法院书记员的工作见闻
2015-03-25 10:09:0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袁丹丹
  进入法院担任书记员工作已近半年,这期间,虽然天天跟随法官们送达、查封、冻结、开庭、调查、调解、制作法律文书等等,等等,没白没黑的忙碌,身心俱疲,但每当看到法官们经过不懈努力,一次次将尖锐复杂的矛盾化解后疲倦的脸上露出的一丝丝笑容时,我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他们那种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忠诚敬业、乐于奉献、无私无畏、忠实履行法定职责的精神所感动。就连这半年来我见证过的“最小”的一件案子的矛盾化解过程,也足以让我感动万分。

  那是2015年春节前阴历腊月28日,街上行人匆匆,人们都在为过好春节而忙碌着,法官们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星期没有休息了,案头仍然堆积着一摞摞的案卷。本以为在忙碌的冲刷下,那些难以化解的案子会推到年后,但是,在亲眼见证了法官们在春节前两天还在对双方当事人苦口婆心的调解之后,这种观点随之改变。

  这是一个不大却很棘手的案子,两个辍学在家的孩子岳某和潘某,因为上学时候的矛盾,打了一架,潘某仗着人多,把岳某打伤,岳某入院治疗,花费了几千元钱。在岳某住院期间,潘某的父母为其垫付了部分医药费,但是,出院后,岳某的父母认为对方给的钱不够,要求他们再拿一部分钱,潘某的父母说已经给多了,不同意再给。岳某的父母要钱未果,就把潘某及其父母告上了法庭。一审时经过法官多次调解,被告父母坚决不同意再支付原告方一分钱。案件判决后,被告方不服,提起上诉。从一审到二审,法官们都做了大量调解工作,但双方父母均互不相让。案子最后又发回重审。虽然这个案子是诉讼标的仅几千元的小案件,但却让法官们大伤脑筋。

  重审时,承办该案的法官考虑到两个孩子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以后人生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朋友的相互扶持,如果简单以判决结案,不论判决谁输谁赢,这两个孩子都将结下了仇人,得不偿失。此案必须尽最大努力调解,让两个孩子握手言和。经过多次对双方孩子的父母进行调解,从孩子未来的角度出发,以情化理,向双方家长阐释:“孩子将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孩子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以后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不比什么都好?你们作为家长,不要只看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错失将来的长远利益,还是和为贵。”但就是这样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解,只换来原告父母的理解和退让,被告父母仍然拒绝再支付原告医疗费,且还扬言,案子打到天边也奉陪,坚决不给原告一分钱。此时双方的委托代理人均已失去调解的信心,劝承办法官放弃调解,以判决结案。但办案法官的“不让两个孩子结下仇人”的责任感,促使她不愿放弃调解。为了找到一个突破口,春节前几天,承办法官和被告潘某进行了促膝长谈,从其和岳某的同学友谊、他们两人的未来人生,谈到他们作为男子汉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以及和朋友的友谊在其以后人生路上的重要意义,教育他要把眼界放长远,要敢于担当,有错就改,打伤人就要勇于承担责任。在潘某思想受到触动,态度缓和后,办案法官不失时机地请他帮忙劝说其父母。功夫不负有心人,双方终被这份真诚所打动,均作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纠缠多年的矛盾,终于化解了。

  清楚地记得春节前腊月二十八那天,双方当事人来调解交接钱款的时候,被告父母对办案法官竖起大拇指说:“真的非常感谢您!您是非常真诚的法官,是您的真诚感动了我们。两个孩子打架,把人家打伤了,一开始我们也一直积极给他们看病。这么久了,他们又起诉我们,非常气人。这个案子经过一审、二审,现在又发回重审,法官们没少给我们调解,都没调解成功,就是因为我们认为不应该再支付给他们钱了。现在经过您的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说,我们愿意再给原告一部分补偿来了结此案,不为别的,就是被您的真诚所打动,谢谢您!”原告母亲在接到被告的钱时,也激动的拿出500元非要谢谢法官,并表示要给办案法官送锦旗,均被承办法官拒绝。承办法官由衷地对双方父母说:“为社会和谐出一份力,是我们作为法官的责任。你们能够握手言和,是孩子的福气,也是我们的最大心愿,希望你们回去以后都能和睦相处,孩子将来仍然是好朋友!”

  这次的调解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我觉得真诚是一个人难得的美好品质,用真诚浇灌出来的公平与和谐更值得感念,矛盾过后的友谊更是一辈子的眷恋。该案是办案法官的真诚和社会责任感,打动了双方当事人,最终促使几年未解决的矛盾得以化解,也使两个将要步入成年的少年得以解开心结,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力量,多一份慰藉。

  案件中的孩子们还年轻,将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他们的友谊会在这次的磨砺中越发地深刻,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在共进中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友谊的明灯指引着他们,从现在走向未来,走遍繁华人生路,方不辜负法官们的辛勤付出和殷切期望。

  作者单位:山东省金乡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